2021-01-11 08:08:05 来源:新浪财经综合
来源:期货日报
近日,国内玉米、豆粕、菜粕、植物油脂、生猪期现货价格的涨跌受到广大投资者的关注。市场关注的焦点问题在于当玉米期现货价格双双突破2800元/吨关键价位后,未来市场还有多大的上涨空间。此外,生猪期货上市首日部分合约期价跌停是否意味着玉米与豆粕价格的上涨趋势结束?
部分深加工企业厂内玉米收价接近1.5元/斤
近期,特别自2021年1月8日开始,国内大部分地区尤其是山东地区玉米深加工企业上调玉米收价的频率与幅度越来越多、越来越大,如1月9日,部分山东深加工企业厂内玉米收价上调后,接近1.5元/斤。
据期货日报记者了解,山东寿光一家深加工企业自2021年1月9日15:45起,玉米收价格上调2分,执行1.455元/斤;维坊一家深加工企业自1月9日上午9:10起,再过磅的玉米价格执行1.495元/斤,筛漏价格执行0.93元/斤,验收标准不变,上调2分;滨州一家深加工企业自1月9日9:10起,不分地区不分烘干与自然晾晒价格统一每市斤1.47元,水分28.1以上拒收,水分在实际检验结果的基础上再减免1%,其他标准不变,上调2分。
记者综合分析近两日东北产区、鲅鱼圈与锦州港、南方港口、河南与河北及山东等地玉米市场报价发现,进入2021年以来,上述各地玉米市场价格基本呈现稳中有升态势,近两日的上行幅度还存在不断加大的态势,而山东部分玉米深加工企业厂内采购价接近3000元/吨更是令人吃惊,这让市场特别关心2020年新产玉米上市前价格运行的趋势问题。
临储玉米消失后2021年5月—10月玉米由谁来供应
业内专业人士告诉记者,经过数年来的去库存,截至2020年,国内原来高达2.6亿左右的临储玉米库存完全被竞价销售完毕。自2021年开始,国内玉米市场将不会再大量出现临储玉米的身影,也就是说近年来在国内玉米市场青黄不接时期,每周定时出现的400万吨的供应没有了,这意味着自2021年开始,玉米下游企业需要自己早早地筹划玉米来源,是从农民手中采购,还是从小商贩与贸易商手中采购?需求企业也可以自建库存来满足原料需求,不过下游企业不可能一下子拿出庞大的资金、库容及找到货源来。
“临储玉米、国产大豆库存消失不仅意味着市场化时代的开始,还意味着玉米、大豆贸易商们的苦日子到头了。经过十多年来的苦熬后,自2018年下半年以来,无论是农民、小商贩还是大小贸易商与粮库,谁收购并囤积的粮油数量多谁挣钱。”河南省粮油贸易商李彥军告诉期货日报记者,市场大环境已经发生了质变,玉米、大豆、小麦、稻米市场各主体需要重新定位,把握时机,适时入市。
据李彥军介绍,当前小商贩、大大小小的贸易商等手中还存有不少玉米,下游需求企业自2020年新玉米上市后也陆续建立的大量原料库存,如自2020年下半年至今,东北地区并没有像往年那样大量运出玉米,这说明当地农民及下游企业均提前进行留存操作。“从未来特别是进入2021年5月以后的玉米供应渠道来看,一是社会库存及中间流通环节库存进入市场,二是进口玉米及替代品进入市场,三是是国产小麦与稻谷进入市场大量替代。”李彥军说。
生猪期货上市首日跌停,能否终结玉米、豆粕价格的上涨
玉米、豆粕价格为什么上涨?主要原因是下游需求旺盛,特别是当前下游企业对原料价格的上涨还具有较强的承受能力。不过,生猪期货上市首日,部分合约期价跌停,引起了市场的警觉。
市场专业人士告诉期货日报记者,当前玉米、大豆市场出现的一些新现象需我们对其重新做出评估与分析,市场各主体结构、定位正在重新排列。一是丰收并不意味着价格走低,反而是丰收与收获上市旺季不误价格上涨,如2020年小麦、玉米、大豆市场在新粮上市旺季均出现了价格走高的现象。二是进口对国内市场的影响越来越大,内外市场联动趋势越来越明显。据统计,2020年我国进口大豆数量在1亿吨左右,进口玉米、小麦、高粱增幅很大,一方面改变着国内粮油市场的供应主体结构,另一方面改变着国际市场谷物等流向,同时还改变着国内外农作物种植结构及下游企业原料配比等。三是未来价格变量将成为市场的主导力量,需要用动态的、金融的方法去分析。
据有关机构测算,在国内玉米市场,饲用玉米需求占比达65%,这让当前生猪存栏量预计大幅恢复成为了玉米价格上涨的重要力量。有生猪养殖户告诉记者,当前生猪养殖利润还是比较好的,出栏一头生猪的毛利润在2000元左右,这说明玉米市场需求端对高价玉米仍具有较强的承接力。从玉米的另一个需求大户——深加工业来看,企业对当前高价玉米的承接力也比较强。因此,市场人士认为,短期内支撑玉米价格因素不会消失,未来市场可能会出现一个较为奇特的现象,即玉米价格与最终的下游产品价格倒挂,直至强劲的玉米需求消失后市场方可回归平衡。所以,生猪期货上市首日就有部分合约期价跌停对应当前玉米、豆粕价格的走高也是意料之中的事了。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 2018 今日中国财经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