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01 08:07:50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原标题:财政部:2021年持续推进减税降费 研究适时完善个税制度
2020年为了对冲疫情影响,出台的阶段性减税降费政策是否延续?特殊举措包括抗疫特别国债、加大规模的赤字和地方专项债在2021年如何安排?
2020年12月31日,全国财政工作视频会议在北京召开,财政部部长刘昆作工作报告,总结2020年财政工作,研究部署2021年财政工作。
一年一度的全国财政工作会议,这次罕见地改为视频会议。财政部党组成员、司局主要负责人等在主会场参加会议,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等财政厅(局)长和财政监管局局长等在分会场以视频形式参加会议。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了2021年宏观政策“不急转弯”,释放出明确“稳预期”的信号。2020年为了对冲疫情影响,出台的阶段性减税降费政策是否延续,特殊举措包括抗疫特别国债、加大规模的赤字和地方专项债在2021年如何安排,为市场所关注。
2021年作为“十四五”开局之年,财政工作会议要求,要积极发挥财政职能作用,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迈好第一步,要扎实做好10项重点工作:推动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推动创新发展和产业升级、加强基本民生保障、支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大力推动绿色发展、做好重点领域风险防范化解工作、加快建立现代财税体制、强化财政管理和监督、拓展国际合作新空间。
会议还明确指出,持续推进减税降费,保持政策的连续性。用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提高债券资金使用绩效。加大税收、社保、转移支付等调节力度,促进扩大居民消费。抓实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工作。健全地方税体系,研究适时完善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度等。
保持政策连续性
全国财政工作视频会议指出,要精准有效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推动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进一步完善并抓好直达机制落实,扩大中央财政直达资金范围,提高直达资金管理水平。持续推进减税降费,保持政策的连续性。用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提高债券资金使用绩效。
2020年为了对冲疫情负面影响,我国积极财政政策力度空前,赤字率3.6%以上,赤字规模较上年增加1万亿元,达到3.76万亿元;发行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地方专项债规模3.75万亿元,较上年增加1.6万亿元。
另外,为了助推复工复产、帮助企业渡过难关,中央出台了系列阶段性减税降费举措。其中,阶段性降低企业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单位缴费带来的减负额度最大。数据显示,2020年前10个月全国新增减税降费2.23万亿元,已经接近上年全年水平(2.36万亿元),其中企业社保费新增降费1.43万亿元。
超常规财政政策后续如何,阶段性减税降费举措是否延续,为市场主体所关注。当前我国经济运行更趋常态化,部分市场机构预期,2021年赤字率会回归到3%,抗疫特别国债作为特殊时期的一大特殊举措可能取消,地方专项债的规模也会缩减。
但是,宏观政策“不急转弯”,“持续推进减税降费,保持政策的连续性”等表述,2021年积极财政政策力度可能仍然比较大,并不急于回归到正常年份的水平。
有财政专家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从“十四五”来着眼,确保财政政策的可持续性非常重要,政府不能持续大规模举债。疫情影响下,2020年赤字率是按“3.6%以上”来安排,充满了相机抉择的意味。2021年依然充满了不确定性,赤字率可能会有所调整,但赤字规模可能大体相当,积极财政政策力度依然会比较大。
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院长杨志勇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并不是把赤字率降下来就是好事,还要考虑财政政策如何更有效。财政支出存在“刚性”,即便政府过紧日子,有些支出也很难降下来,在建的工程项目也需要资金接续,2021年赤字率在4%以内都可以接受,是否有风险要看财政运行状况。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此前接受媒体采访表示,中央明确2021年要保持一定的支出强度,这意味着要保持一定的赤字和债务规模。保持一定的支出强度,收入来源不能完全指望税收,财政“紧平衡”可能是长期现象,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下子大规模地减少赤字和债务也不现实。
研究适时完善个税制度
会议指出,强化财税政策支持和引导,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优化投资结构,积极拓展投资空间。加大税收、社保、转移支付等调节力度,促进扩大居民消费。落实国家重大区域战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
杨志勇表示,加大税收调节力度,来促进扩大居民消费。一种是通过增加个人可支配收入,比如个税减税,可以通过增加专项附加扣除,提高低档税率的级距等来实现;另一种是通过降低购物消费的税负来实现,如果说增值税税率下调比较困难的话,可以相应完善消费税,适应消费升级趋势,调整相关税目、降低相关税率等。
尤值一提的是,会议还指出,健全地方税体系,研究适时完善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度。
2020年12月23日,财政部部长刘昆在《人民日报》发表《建立现代财税体制》署名文章。文章提到,适时推进个人所得税改革修法,合理扩大纳入综合征税的所得范围,完善专项附加扣除项目,完善吸引境外高端人才政策体系。
“研究适时完善个税制度,这个表述很务实。个税未来改革方向是扩大综合收入的范围,让个税税制更加公平、更好发挥收入分配调节作用。但是这个目标,要跟扩消费、吸引国际高端人才等政策目标相协调。所以,可以先行多研究,让政策储备更充分些。”杨志勇表示。
上述财政专家表示,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水平才是根本出路。除了要降低税费负担之外,还要通过社会保障、民生兜底政策等方式,来扩大消费。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副校长张斌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要扩大内需,财政政策应该侧重在提高低收入阶层的收入水平,因为他们的消费倾向比较高。通过完善现有转移支付政策,通过补贴、救济等政策,提高他们的收入水平;也要完善社保制度,通过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等,减少不确定性,提高他们的消费倾向。
会议还指出,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加强基本民生保障。落实就业优先政策,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稳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完善社保基金管理,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支持发展文化事业产业。做好重点领域风险防范化解工作,确保财政经济稳健运行、可持续。抓实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工作。坚持“三保”支出在财政支出中的优先地位,坚决防范基层“三保”风险。
此外,会议还指出,推进知识产权保护、养老保险等领域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
中共中央“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建议提出,要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随着我国老龄化的加深,部分地方财政负担很大,出现养老金缺口,通过更好地划分养老保险领域央地责任,来确保养老保险基金的平稳运行,变得越来越重要了。”上述财政专家表示。
(作者:周潇枭 编辑:林虹)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 2018 今日中国财经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