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18 18:36:46 来源:中国之声
解密RCEP谈判背后不为人知的艰辛:1.4万页法律文本是如何“打磨”出来的
历经8年“马拉松”式谈判,《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终于修成正果,中国加入全球最大的自由贸易区。RCEP15个成员国无论是总人口、经济体量还是贸易总额都占到全球总量的约1/3,如此大体量的一体化市场的出现,必将给东亚经济和世界经济注入强心剂。
东盟10国、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15个国家用了8年谈下来的贸易协定,光法律文本就有1.4万页。1.4万页的法律文本是如何“打磨”出来的?谈判背后还有哪些不为人知的艰辛和精彩?
是“希望”还是“承诺”?
为一个词讨论一小时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是中国签署的第19个自贸协定,是迄今为止全球最大的自贸协定,也被业内称为“巨型的区域贸易协定”。 谈判历经八年,在商务部研究院区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张建平看来,整个过程中最大的难点,是要克服如此多的成员国在政治、经济、发展水平、历史传统文化上的巨大差异,从而达成一个最终的共识。
“RCEP覆盖的成员既有发达国家,也有新型工业化的国家,还有一些发展中国家,人均GDP水平有6万美元、5万美元、4万美元、韩国3万美元、中国1万美元,东盟还有很多国家有的是在7000美元、3000美元,甚至有的低于2000美元。在谈判中,每个国家在开放的接受程度方面,还有扩大市场准入方面,大家的痛点和难点都是不一样的,所以要整合到一个谈判的清单上,难度是比较大的。”张建平说。
成员国中,澳大利亚人均GDP最高,为6万美元,而柬埔寨的人均GDP仅1000美元,差距足足有60倍。在经济体量上,既包括中国、日本这样数一数二的经济体,也包括排名130多位的老挝等最不发达国家。
参与谈判的商务部副部长兼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王受文坦言,差异使得谈判中每一个关键词都可能拿来反复讨论,“我记得某一个问题上,是用‘希望’还是用‘承诺’,不同的国家就有不同的立场。比如有的成员想用‘希望’来表达,另外一些成员觉得不行,‘希望’太弱了,觉得应该用‘承诺’这个词,就这个事情谈了一个多小时,而且这是在部长之间来来回回地谈,说‘希望’的是什么理由,说‘承诺’的是什么理由。”
中国最早完成双边谈判
“通宵达旦是很正常的”
15个国家,如何谈呢?
商务部副部长兼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王受文说,国家之间首先需要相互谈,也就是双边谈判,一对一对地谈,而中国是其中最早完成和其他14国谈判的。很多人注意到,RCEP中潜藏着中日、日韩两对重要国家间的自贸关系,均属双边经贸的首次。
“这一次虽然是通过区域贸易协定的方式,但是是中国首次和日本达成自由贸易协定,有助于我们今后进一步提升和日本的经贸合作水平。值得关注的是,RCEP会成为未来高水平的中日韩自贸协定的基础,会给东北亚经贸合作增添新的发展动力。” 商务部研究院亚洲所副所长袁波透露。
王受文认为,RCEP的美妙之处就在于超越了原有东盟与各国签署的“10+1”贸易协定,形成一个更高水平的一体化大市场,货物贸易零关税产品数整体上超过90%,地区产业链、供应链更加稳定,是东亚经济一体化建设近20年最重要的成果。
“14000页既有文本的谈判,就是怎么规定权利和义务,还有市场准入,就是你开放多少我开放多少。比如货物贸易,那么多关税、条目、协调编码,怎么弄?比如服务贸易,WTO确定的服务贸易的分类有160个部门,每个部门还有4种开放的方式;还有投资,准入前要确保对方享受国民待遇的范围越来越大,准入后怎么解决对方的国民待遇问题;还有一些规则,知识产权、专利、商标、著作权。细节很多,为了很多小的细节谈判要花费很长时间,通宵达旦是很正常的事情。”王受文说。
谈判的“最后一公里”突遭新冠疫情
2019年11月4日,第三次RCEP领导人会议在泰国曼谷举行。这次会议上正式对外宣布RCEP完成主体谈判,除印度外的15国领导人发布联合声明,以2020年签署为目标继续磋商。至此,RCEP迎来了一个重要的里程碑。然而,进入新的一年,全球被新冠疫情的阴云笼罩,谈判的“最后一公里”该怎么走又摆在成员国领导人面前。
王受文说,“年初的时候发生疫情,大家都很担心谈判怎么谈,实体的会议基本上不可能了,但是我们采用虚拟的视频会议方式召开了多次会议,今年开的会议比往年开的会议要多得多。利用视频的方式,大家都有积极性,有共同的愿望来把这个协议按照去年领导人所作出的决定如期完成。”
2020年11月15日,第四次RCEP领导人会议如期举行。在15国领导人的见证下,历经8年谈判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协定(RCEP)最终签署。泰国外交部一位负责人说,这是东盟有史以来在线签署的第一个协议。而对在场的其他国家来说,又何尝不是呢?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 2018 今日中国财经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