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代资产增长支持蓝天利润激增130% FiREapps任命产品管理总经理 ICE Endex完成GasTera储气罐拍卖 华尔街视界和MT Newswires帮助量化发现Alpha Linedata收购Gravitas Valphi推出由DataArt构建的财务分析工具 SkyBridge Capital出售Anthony Scaramucci的多数股权以立即辞职 Lyxor表示,对冲基金在政治和地缘政治压力下具有弹性 RWC全球视野基金预计三年内将获得19%的回报 欧洲重组预计将在2017年达到下一个高峰 DTCC任命总顾问 Energie Steiermark选择Ancoa进行能源贸易监控 使用SPC作为新兴管理器平台 EBS Live Ultra以5ms的间隔提供数据 对冲基金行业的资产管理规模在2016年超过32亿美元 光速机构推出主要经纪部门 Bricknode在云中启动完整的经纪系统 使用SPC作为新兴管理器平台 FiREapps任命产品管理总经理 EBS Live Ultra以5ms的间隔提供数据 Linedata收购Gravitas DTCC任命总顾问 欧洲重组预计将在2017年达到下一个高峰 Energie Steiermark选择Ancoa进行能源贸易监控 LME首席执行官退休 FundRock收购基金合作伙伴 国际投资者将通过Euroclear进入智利 Torstone与Unavista合作提供MiFIR报告解决方案 Silverfinch使用PRIIP模板加强数据模型 RJ O'Brien任命伦敦分公司总经理 FundRock收购基金合作伙伴 CRS下的税收报告将于2017年开始 一月份投资者信心下降0.3点 Lyxor表示,制药并购将提高事件驱动型对冲基金的收益 哈特拉斯基金会庆祝纪律部队基金成立三周年 巴克莱对冲基金指数在12月上涨1.22% PEGAS推出时差产品 金融服务业在2016年发现高水平的欺诈和风险事件 Castle Hall Alternatives扩展到阿布扎比 MSCI任命证券化产品研究负责人 税务从业人员詹姆斯·R·布朗(James R Brown)重新加入绳索与amp灰色 阿尔格收购Weatherbie Capital 税务从业人员詹姆斯·R·布朗(James R Brown)重新加入绳索与amp灰色 Silverfinch使用PRIIP模板加强数据模型 对冲基金在2016年经过风险调整后胜过股票和债券 EISWallet在退税截止日期之前启动 CFTC任命市场监督部总监 TABB说,衡量对于真正了解流动性成本至关重要 CBOE推出标准普尔500范围保费收入基金 Ramius首席执行官辞职寻求新的职业机会
您的位置:首页 >行情 >

蚂蚁缘何“惹火上身” 主营业务存在什么问题?

2020-11-03 14:07:58 来源:虎嗅APP

来源:虎嗅网

原标题:蚂蚁缘何“惹火上身” 主营业务存在什么问题?

11月2日晚间,“马云被约谈”的消息不胫而走,舆论瞬间被引爆。证监会网站消息显示,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保监会、中国证监会和国家外汇管理局对蚂蚁集团实际控制人马云、董事长井贤栋、总裁胡晓明进行了监管约谈。

原本,随着蚂蚁集团即将上市,如何对金融科技巨头进行有效监管,一直是资本市场的热议话题。就在监管约谈前一天,央行旗下《金融时报》发表文章,阐述了大型互联网公司进入金融行业的潜在风险与监管。

文章表示,要警惕大型互联网公司开展金融业务带来的市场垄断、监管套利、数据安全及保护、信息科技监管有效性以及更易处罚系统性风险等一系列问题。为此,监管层应加强顶层设计,明确市场准入,严格金融业务准入和持牌经营要求,强化功能监管,保持监管一致性。

这篇文章似乎是金融监管层放出的一个答案,回应了马云在上海掀起的那场关于新金融和传统金融的辩论。

不知大家是否注意到,马云在《外滩金融峰会》上那番话,虽然直指银行和监管,却没有涉及基金、保险、证券等其他传统金融机构,这其实反映了蚂蚁集团与传统金融机构之间一种很微妙的竞合关系。

趁着市场对蚂蚁上市的争论,虎嗅和一些传统金融从业者聊了聊,他们如何看待蚂蚁集团的成长和模式,以及从中学到了哪些启示。

提问一:银行股为何被“嫌弃”?

“1500亿美元、2000亿美元、2800亿美元……”

随着蚂蚁集团7月20日披露即将在A+H股同步上市的消息,有关蚂蚁集团估值上涨的传闻,不断刺激着传统金融从业者的神经。

此次,蚂蚁集团A+H股拟募资规模为345亿美元,对应着远期市盈率约为40倍,一举打破沙特阿美在2019年以294亿美元募资额所创下的全球最大IPO记录。

直到10月26日,蚂蚁集团正式确认本次A股发行价为68.80元/股,按照发行价的总市值最终定格在3130亿美元。按此市值排名,蚂蚁集团一举超过“工农中建交邮”六大国有银行,甚至超过上市银行市值第一的摩根大通。

要知道这些大型银行,要么历经百年而不衰,要么掌管几十万亿资产,而蚂蚁集团成立不过短短16年,总资产是工行的百分之一,年净利润不足工行的十分之一。

这不禁让人产生疑问:为何工行市盈率仅6倍不到,而蚂蚁市盈率却高达40倍?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要从三个方面来看待:

一是:过去二十年,全球市值排名靠前上市公司的变化趋势是什么?

二是:蚂蚁集团未来的想象空间有多大?

三是:如何冷静对待资本对蚂蚁集团上市的热捧?

如果对比1997—2020年这24年全球市值排名前十上市公司的变化,你会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即传统能源和金融上市公司逐渐减少,新兴互联网科技上市公司占据主流,这个变化趋势在2008年后更加明显。

放眼国内,上市银行最近十年的估值一直很低,以至于很多人形成一种“银行股估值低”的刻板印象。某种意义上,金融科技公司努力撕下金融标签,凸显科技属性,也是害怕被这种刻板印象所误伤。

对此,苏宁金融研究院副院长薛洪言称,银行股并非一直市值低迷。2006年以前,银行业批量股改上市,业绩增长十分迅猛,受欢迎程度不亚于当前的医疗科技股。

2008年金融危机后,受宏观经济和行业增速影响,银行估值水平一路下滑。尤其是在2012年后,中国GDP增速下台阶,银行业遭遇对公贷款萎缩、不良率攀升的双重打击,盈利增速持续下滑,逐渐滑落到个位数,市场热度也从被追捧变成被嫌弃。

薛洪言进一步解释,“股票估值是企业未来现金流的折现,银行利润增速持续下滑,估值水平也随之跌入底部,再也没能爬起来。”

银行股市盈率偏低,放眼全球也是一种普遍现象。

美国次贷危机之后,巴塞尔协议III出台,对全球银行业的监管力度明显加强,在提高资本充足率、引入杠杆率以及加强流动性管理等方面的金融监管进一步强化,这令全球银行股的市盈率普遍下降。

而国内银行股市盈率的偏低,主要是中国经济降速、房地产业宏观调控、利率双轨制改革、监管让利、银行净息差收窄、行业竞争性加强以及解禁潮等多方面因素形成的。

当金融行业遭遇愈加严格的监管,而互联网科技由于网络效应的存在,通常会形成“赢家通吃”的局面,带来成百上千倍的利润,后者自然会成为资本的“宠儿”。

提问二:蚂蚁的天花板有多高?

蚂蚁集团从互联网科技入手,利用其长期服务积累的客户数据和大数据处理技术,打破了传统金融机构对金融服务的垄断,未来的成长空间可想而知。

蚂蚁招股书显示,集团的主要收入来自四个板块,分别是数字支付与商家服务、微贷科技平台、理财科技平台和保险科技平台。而下图可以直观看出,支付板块所占比重有所降低,微贷、理财和保险三大板块所占比重在持续上升。

对于未来增长潜力,蚂蚁集团CEO胡晓明在IPO路演时表示,蚂蚁集团所服务的金融服务业会有非常广阔的空间,这个天花板足够高、足够宽。

胡晓明对投资人具体的数据分析,如下所示:

第一,数字支付领域。过去12个月,支付宝交易规模是118万亿元。预计到2025年,支付宝会有412万亿元的交易规模,年度增长率为29%;

第二,微贷科技领域。蚂蚁集团旗下花呗、借呗、网商贷共有2.2万亿元的信贷余额。预计2025年,中国会有50万亿元的微贷规模,而蚂蚁只占2025年规模的4%;

第三,理财科技领域。蚂蚁集团理财规模是4.1万亿元。预计到2025年,中国财富管理是287万亿元的规模,而蚂蚁只占到3%不到;

第四,保险科技领域。蚂蚁集团保险收入是518亿元。预见到2025年,中国保险市场规模是9万亿元,蚂蚁在保险的增长空间还是非常大。

不过,这个故事真如胡晓明说的那么美好吗?在某些投资人那看来,未必!

10月29日,有“私募魔女”之称的半夏投资创始人李蓓表示,“未来几个月,蚂蚁的股价不好说。但从长期价值的角度,我肯定不会去买蚂蚁。”

她对此解释称,投资界有一个类似于谚语的说法,“每一个巨无霸的上市,特别大的IPO往往都是一个时代的顶点。”

这个顶点指的不是股价的顶点,而是一个时代高潮的顶点。比如中石油在2007年上市,对应的是大宗商品的一个十年大牛市的顶点。

李蓓认为,蚂蚁崛起的背后,其实也代表一个时代。只不过,这个时代正在转变。

第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红利逐渐消逝。经过过去十几年的快速发展,移动互联网从高新技术变成了基础设施,所有人几乎都是移动互联网的活跃用户。这意味着移动互联网的高增长阶段已经过去,后面可能会进入一个存量竞争的阶段;

第二,蚂蚁用户的资产质量变得更不可控。过去十几年,中国居民杠杆不断提高,带来了房地产市场繁荣,形成了正循环效应,即地产拉动就业—就业提高收入—收入促进消费。不过,这种居民杠杆与房地产的相互作用,在未来几个季度就要结束;

第三,全球低利率环境发生逆转,未来会出现长期通胀。这种长期通胀背后有四大原因:一是去全球化带来的通胀,二是美元贬值的大周期,三是互联网带来成本下降结束,互联网寡头开始追求垄断利润,四是产能周期逆转。

而浙商银行原行长、上海新金融研究院副院长刘晓春对虎嗅的形容则更加有趣:“投资者一般分为两种:一种喜欢诗与远方,另一种选择眼前的苟且。最近十年,科技公司比金融公司更加受到资本青睐,主要源自于前者,但是诗与远方能走多远是个问题。”

提问三:马云为何激辩监管?

蚂蚁集团是什么?这是蚂蚁集团要在上市之前要向全世界投资人解释的另一个问题。

在宣布IPO前夕,蚂蚁启动了改名,将蚂蚁金服改为蚂蚁集团,全称是“蚂蚁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官方对此强调的是:蚂蚁是一家科技公司,而不是一家金融公司。

梳理蚂蚁成立以来对外宣传口径,从互联网金融、科技金融再到科技的定位。蚂蚁金服改名后,一些学者对此解读称,蚂蚁有逃避金融监管的嫌疑。

2004年,马云在达沃斯年会上,意识到中国电子商务发展,首先要解决电子支付问题。于是,他紧急启动支付宝项目,鼓励下属的话是——“如果需要坐牢,我去”。这句话不是马云要去坐牢,而是在任何国家,金融创新都是要冒险的。

这些年来,蚂蚁在金融监管上吃过不少苦头。支付宝在理财平台招财宝吃过亏,与趣店合作消费贷被指校园贷,推出芝麻信用不得不缩小应用范围,信贷产品ABS杠杆率过高不得不补足资本金,推广“无现金社会”时还被央行严厉批评。

作为一款支付应用,支付宝害怕用户用完即走,长期以来存在流量焦虑,也走过不少弯路。这种焦虑感在一个春节爆发到顶点。2015年,微信支付用一个春晚红包,抢走支付宝一半市场。当时大年初一,马云紧急召集高管,从全世界各地立刻回国商量对策。

不过,这也成为支付宝突破支付应用的转折点。

支付宝先是在2013年推出余额宝,瞄准的是货币基金市场,随存随取、利率高于银行活期存款的特点,让余额宝迅速走红。此后,蚂蚁相继推出花呗、借呗、芝麻信用、蚂蚁森林、相互宝等网红产品。

现在的蚂蚁集团,在国际上已找不到任何一家对标公司。以至于《经济学人》杂志将之称为世界上最全的金融科技平台——可以把它想象成Apple Pay(离线支付)、PayPal(在线支付)、Venmo(转账)、万事达卡(信用卡)、摩根大通(消费金融)和iShares(投资)的结合体,外加保险紧急业务,全都整合在一款移动应用里。

显然,马云对于这种表述是不会满意的。他在蚂蚁集团上市准备时,一直对投行强调的是,要找科技分析师而不是金融分析师,对蚂蚁集团进行估值。

从2017年到2019年,蚂蚁集团的营收翻了一倍,市场对其估值却翻了七倍。在2020年,蚂蚁集团的最终估值定格在3130亿美元。

一边享受着科技股高估值的红利,一边在公开场合炮轰传统银行是“当铺思维”、嘲讽巴塞尔协议像是“一个老年人俱乐部”、扼杀创新,甚至指出“中国金融问题不是系统性风险,而是缺乏金融生态系统”……

这能不引起金融监管层的“愤怒”吗?当时,台下坐的是央行前行长、政协副主席,还有上海市委书记。

长期从事金融的财经作家嵇少峰对虎嗅表示,“金融科技公司是金融机构还是科技公司?巴塞尔协议是不是已经过时,要不要控制杠杆率?我相信这才是马云激辩监管的根本原因。”

嵇少峰认为,虽然蚂蚁一直在去金融化,转型数字科技,但是信贷在其主营业务的绝对占比和极高的杠杆率,一直被监管部门和资本市场重点关注。

提问四:蚂蚁主营业务存在什么问题?

翻开蚂蚁集团的招股书,嵇少峰以及刘晓春等受访者指出其主营业务存在的一些问题,下面分为三大部分阐述。

一是,蚂蚁主要利润是放贷业务。

截至2020年6月末,微贷科技平台为蚂蚁集团创造了285.83亿元营收,占到总营收的39.41%,已超营收260亿元的支付业务,其占比是35.86%。其中,与信贷相关的净利润是101.56亿元,占到蚂蚁集团总利润213.42亿元的47.8%。

目前,蚂蚁集团共计有2.15万亿元的信贷规模,其中经营贷余额是0.42万亿元,剩下的是1.73万亿元是消费贷余额。这些消费贷平均年化利率是15%,几乎擦着最高法对民间借贷最高年化利率15.4%的红线,而且很多用户属于次级信用,即是信用资质较差的人群。

蚂蚁对此解释是,这些人群不是信用资质较差,只是传统金融机构服务不到他们,蚂蚁通过大数据风控,敢于给他们提供金融服务。很多传统金融机构僵化的机制,很难做到小微信贷和普惠金融。但金融科技公司自以为是的金融创新,打开的也可能是潘多拉魔盒。

从互联网金融兴起,到P2P机构泛滥,直至大规模爆雷。监管对于金融科技所谓的创新,一直缺乏必要的监管,总是在出现问题后进行一刀切。

此番,嵇少峰接连提出几大质问:我们想象中试图通过科技金融,解决小微信贷与普惠金融难题,是不是有点过于乐观,是不是在道德上拔高自己?难道普惠金融就是放高息的消费贷,诱导年轻人去借15%年化利率去过度金融消费,究竟是帮助他们,还是害了他们?

二是,大数据风控没那么神秘。

从事银行业30多年的刘晓春看待很多金融问题总是一针见血。他指出,“放贷其实很简单,关键是如何收回来?”

他表示,不要把大数据风控神秘化,没有大数据时候,银行放贷也是有风控模型。所谓模型,就是在各类数据之间找规律,然后根据规律来确定贷款规则。大数据风控背后的风控逻辑,与银行风控逻辑相同。

刘晓春强调,科技再到位,也要按照金融的规律办事。不管是什么公司,放贷一定会有约束条件。黑社会放高利贷,都会提前确认你家是不是有房子。金融科技公司敢于放贷,也是有约束条件的,只是可能从抵押物,变成提交个人通信录。“前段时间,暴力催贷不就是一些金融科技公司干的,用科技手段干的。”

嵇少锋认为,蚂蚁之所以做得这么大,核心优势不是大数据风控能力,而是基于阿里经济体的场景消费,这是银行所不具备的能力。“信贷是很传统的东西,蚂蚁做的消费信贷跟银行信用卡差不多。只是银行基于传统场景,蚂蚁基于线上场景。”

不过,蚂蚁这种基于个人数据的放贷方式,未来可能面临监管风险。很多个人数据在法律上,将纳入《个人隐私法》的保护,需要进行脱敏化处理。消费者也会更加关注个人隐私的保护,而不是任由互联网巨头随意采集分析。

三是,万亿规模的联合贷款,究竟谁来兜底?

最近两年,联合贷款是蚂蚁集团力推的贷款模式。所谓联合贷款,可以作为助贷模式的一种,就是两家持牌机构,共同出资、共同承担风险和分享收益,也可以看成简化版的银团贷款,这种银团模式已经有百年历史,并不新鲜。

招股书显示,蚂蚁集团的2.15万亿元的信贷规模,只有2%的资金是自有资金,98%的资金来自合作银行和发行ABS。蚂蚁自营的两家放贷主体,是设在重庆的两家网贷公司,分别对应着花呗和借呗。

蚂蚁和银行合作模式是,银行提供大部分资金,蚂蚁只提供少量资金,主要负责贷款审批、风险管理、还款和贷后管理的流程。蚂蚁将这个流程称之为“技术服务费”,并从放贷利息中收取30%,属于最大的利润来源。

然而,这种模式突破了两方面的监管,一是对网贷公司资本金和杠杆率的限制,二是突破了巴塞尔协议对于银行表外资本的限制。

招商银行首席经济学家丁安华对此评价称,金融科技创新超越了现有的金融监管框架和理念,使得蚂蚁集团一定程度可以很巧妙地规避了现有金融监管框架。

嵇少锋的评论则更加犀利,中小银行基本没有能力对蚂蚁提供的客户进行有效风控,只能看天吃饭,赌蚂蚁的能力与信用。但如果银行不能进行有效风控,蚂蚁用区区几百亿元资金,撬动起几万亿元的信贷规模,最后的风险谁来兜底?

写在最后

如今,蚂蚁集团是中国最大的第三方支付平台,最大的线上消费信贷平台、最大的小微经营信贷平台、最大的线上理财服务平台和最大的线上保险服务平台。

在金融牌照上,蚂蚁集团拥有银行、支付、小额贷款、基金、基金销售、期货、保险代理等金融领域的牌照,并正在组建消费金融公司。

随着不断与传统金融机构展开合作,蚂蚁集团对于中国金融体系的影响,已不亚于一家大型商业银行。

经济观察报认为,无论从规模、结构和业务复杂度,还是与其他金融机构关联性,或者在金融体系中提供难以替代的关键服务,蚂蚁集团都可被认定是一家“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

央行副行长、外管局局长潘功胜最近在多个公开场合表示,要加强对系统性重要金融机构和金融控股集团的监管,“人民银行将于11月1日正式向市场开放金融控股集团设立的申请”。而蚂蚁集团此前明确表示,会设立金融控股集团,接受更严格的监管。

11月2日,在香港金融科技周的主题会议上,央行行长易纲就大型科技公司与传统商业银行的竞争、金融产业新趋势、消费者隐私保护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对于大科技公司对金融行业的影响,易纲表示:金融科技和大科技公司打来了效率的提升,并降低了成本,是金融创新的重要部分。他还提到,大科技公司显著提高了金融服务水平,尤其是偏远地区的金融服务都有所改善,这是以前难以想象的。

不过,最让易纲夜不能寐的问题还是消费者保护问题。随着金融科技的不断发展,商业秘密的保护和消费者个人隐私的保护,对于央行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这些来自监管层的信号,对于蚂蚁集团上市会造成什么影响,还需要进一步评估。

扫二维码 领开户福利!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今日中国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