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27 16:07:12 来源:新浪财经综合
“后疫情时期的经济高质量发展:面向2025年的中国经济——《经济研究》创刊65周年·《经济学动态》创刊60周年学术研讨会”于2020年10月24日举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党组书记、副主任马建堂出席并演讲。
马建堂首先介绍了存款消费率,即最终消费在GDP当中占比的特点。第一,近41年来,宏观消费率总体偏低,平均值只有58.8%。
第二,我国41年来宏观消费率整体“先降后增”,其转折点是在2010年。“从1983年到2010年是从宏观消费率67.3%降到49.3%,2010年后我国宏观消费率有所上升,从49.3%上升到去年的55.4%”。
第三,41年来的前25年(1978年到2003年)消费率高于后16年,前25年宏观消费率平均是62.5%,后16年宏观消费率只有52.7%。
马建堂指出,从国际比较看,我国宏观消费率显著低于主要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但从微观来看,居民消费占收入的比重,并没有明显的偏低。“在宏观消费率和微观的居民住户家庭的消费支出占消费收入的比重,这两个指标是有差异的”。
此外,他强调,从区域结构来看,城镇居民消费是我国居民消费的主体,农村居民消费能力不足问题依然突出。2019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是28063元,农村居民的人均消费支出是13328元,城镇是农村的2.1倍,城镇居民消费占到总消费的78.2%。
从人群细分来看,不同收入群体的消费倾向存在的差异,收入越低的群体消费倾向越高。按城乡收入五等分来计算,城镇高收入户和城镇低收入户的消费倾向分别是56.6%和74.6%。农村高农村户和农村低收入户平均是54.1%和161.6%,就是农村低收入人群的收入支出超过了他的收入水平。
“从边际消费来看,疫情之后居民消费倾向明显下降。今年上半年和前三季度我国人均消费支出分别同比回到了5点多和3.5%,消费倾向上半年是62%,前三季度是62.8%,分别同比下降了8.2%和7.1%,受疫情的影响我国居民的消费倾向是下降的”,马建堂表示。
什么因素导致我国消费总体偏低呢?马建堂认为,首先,我国收入差距仍然处于历史比较高的水平,收入分配差距比较大是影响我国总体消费提升的根本因素。第二,我国正在加速进入老龄化社会,影响了居民消费的能力与意愿,这是我国消费水平偏低的深层次因素。第三,我国公共服务与社会保障仍然不完善,扩大消费存在后顾之忧。
马建堂指出,消费是经济的慢变量,提升消费率,促进经济增长需要一个过程。聚焦“十四五”,他建议,第一,实施根本收入群体规模倍增计划,大幅提高中低收入者的收入。第二,扩大消费出口,带动消费提质升级。第三,把调节收入分配作为战略目标,提高低收入人群的消费能力。第四,放开人口生育限制,释放消费长期潜力。第五,加快推进公共服务领域改革,持续优化社会环境。
“总之,十四五时期,要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稳定和促进消费和提升,是畅通国内大循环,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的重要途径。所以我们要通过各种途径进一步提高我国居民的消费率,支撑我国超大规模市场”,马建堂表示。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 2018 今日中国财经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