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30 06:34:28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北京9月29日电 (记者 庞无忌)能源基金会首席执行官兼中国区总裁邹骥29日在国是论坛“能源中国”第三期上表示,中国最近宣布要努力在2060年实现碳中和,其中,交通电动化要做的贡献会更大。
他认为,中国千人千户的机动车拥有量,和发达国家相比距离还很远,因此,“车还是需要的”。但根据欧美国家的经验,在碳排放达峰之后,交通变成主要的排放部门,大致占全部排放量的三分之一。
如何在增加车辆方便民众生活的同时,又不增加排放?电动车应运而生。邹骥指出,中国在电动车领域,无论是技术上还是产业上,已经走向世界前列。这让中国有望实现发展路径创新:收入水平、GDP等各项经济指标不断提高的同时,排放并不快速增长。
邹骥说,中国的电动车要做大做强,成为国民经济新支柱,有四个关键:
其一,从体制机制上解决市场结构问题,真正的让优秀企业和技术研发者,能够站到市场的中央,能够形成良性的竞争。
其二,要打破障碍和封锁,全力扩大电动车的市场规模。“先从一些经济发达的城市地区做起,作为主力市场,然后逐渐的向其他地区拓展”,邹骥说,从多方面,为电动车发展提供最好的营商环境。
其三,社保部门、就业部门要靶向的、有针对性的解决汽车行业转型中产生的就业转换的问题。邹骥指出,传统的汽车行业,燃油车行业有巨大的就业产业链。从燃油车到电动车的转换可能要涉及到几十万的工人,甚至于是几百万的工人的转岗问题、就业安置问题、新的就业机会创造的问题。
其四,电动车全产业链能源的效率、环境的保护等问题都需要未雨绸缪,提前布局。比如,电池在使用到一定周期以后,怎么梯级的利用电池里边的电量资源,怎么处置那些有可能带来环境问题的非电池的问题等。(完)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 2018 今日中国财经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