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26 12:34:45 来源:南方日报
见证40年 改革地标中的特区记忆(上) 深圳敢闯敢试“杀出一条血路”
地标是一座城市的年轮,坐落在深圳的一个个改革开放地标,见证了经济特区崛起的奇迹,承载着特区一段段珍贵的记忆。
为庆祝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中共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深圳市委党史研究室深入挖掘经济特区重要改革史迹,精选了12个富有代表性的深圳改革地标,讲述其背后的特区故事。
前海石
见证深圳改革开放再出发
前海石伫立于前湾片区桂湾河畔,成为前海最有代表性的标志物和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标志地。深圳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实行比经济特区更加特殊的先行先试政策,致力打造现代服务业体制机制创新区、现代服务业发展集聚区、香港与内地紧密合作的先导区和珠三角产业升级的引领区。
蛇口开山炮
如同春雷炸响神州
1979年1月31日,中央批复同意建立蛇口工业区的请示,蛇口工业区正式成立。同年7月8日,蛇口工业区基础工程正式破土动工,炸响了第一炮。“开山第一炮”如同春雷炸响神州,成为改革开放的启幕乐章。蛇口工业区作为改革开放的“试管”,开创了多项制度革新与观念革新。
竹园宾馆
率先打破“铁饭碗”模式
1980年10月,新中国最早一批中外合资酒店之一的深圳竹园宾馆注册成立。1981年1月25日,竹园宾馆正式开业。同年3月,新中国第一个中外合资酒店工会组织——竹园宾馆工会宣告成立。1982年4月,竹园宾馆在全国率先实行工资制度改革,打破铁饭碗,开创职务工资加浮动工资的工资制度先河。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标语牌
几代人的座右铭
1981年底,一块写着“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标语牌矗立在深圳蛇口工业区最为显眼之处。1984年的35周年国庆典礼上,“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标语在蛇口工业区彩车上亮相,从此传遍中华大地。这句最能体现改革开放精神的口号,逐步成为人们的共识和行为准则,被誉为“冲破思想禁锢的第一声春雷”,生动折射出“发展就是硬道理”“追求效率”的理念,是经济特区“突破重重阻力、杀出一条血路”精神的集中体现。
深圳义工联
中国内地首个义工团体
1990年4月,由共青团深圳市委发起、志愿为青少年和社会提供义工服务的“深圳青少年义务社会工作者联合会”在市民政局注册成立。1995年更名为“深圳义务工作者联合会”,是中国内地第一个义工团体。多年来,深圳义工联涌现出一批草根爱心人物、道德模范,“深圳义工”成为享誉全国的闪亮名片。2005年更名为“深圳市义工联合会”。
渔民村
全国第一个“万元户村”
改革开放初期,渔民村利用地理优势和特区政策,引入香港工厂在村里投产,到1981年,渔民村的集体收入达到60多万元,在全国率先成为“万元户村”。1992年,村集体成立全国第一批村办股份制公司——深圳渔丰实业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渔民村建成现代化花园式社区,成为“城中村改造”的成功典范。2018年,渔民村每户家庭年收入约70万元,集体经济年收入约1000万元。
本版相关史料由中共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深圳市委党史研究室提供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 2018 今日中国财经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