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31 16:07:07 来源:《财经》新媒体
李铁、梁建章论战七回合:中国有没有人口危机?是否该鼓励生育?
近日,李铁和梁建章有关中国人口的“论战”引发热议,双方持续近两个月、多轮激辩都说了些什么?
《财经》新媒体综合
最近,经济学家李铁和携程联合创始人梁建章有关中国人口的“论战”,成为坊间的热议话题之一。
我们先来看看辩论的双方:李铁,独立经济学家;梁建章,携程集团联合创始人、董事局主席,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研究教授。
李铁。图片由本人提供
梁建章。图片由携程方面提供
辩论的缘起是:6月5日,李铁在《北京日报》上发表文章认为:“我国的劳动力供给将面临的是长期过剩,而不是供给不足。人口过多,导致发展面临的短板难以补齐。”
随后,梁建章于6月23日发表名为《李铁的“中国人口过剩论”错在哪里?》的文章,驳斥上述观点,李铁进而于6月24日发文回击……如此至今,双方的论战已“你来我往”了多个回合。
7月31日,梁建章以一篇《梁建章:七评李铁的“中国人口过多论”》的文章,对李铁于7月29日发表的《中国的人口红利时代还在吗?》进行“回击”。梁建章称,“仅凭一个国家的人口基数就判断这个国家‘人口过多’、‘劳动力过剩’是极为荒谬的。”
那么,双方持续近两个月、多轮激辩都说了些什么?《财经》新媒体特此做出如下梳理:
第一回合:中国人口到底有没有“过剩”?
正方"李铁:劳动力供给将面临长期过剩
李铁认为,中国的劳动力供给将面临的是长期过剩,而不是供给不足。中国发展现在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收入结构存在巨大的不平衡,主要是中低收入人口过多,导致发展面临的短板难以补齐,严重影响了未来可能激发的消费和投资潜力的释放。中国中等收入以上人口才4亿,这就意味着还有近10亿人口仍然处于中低收入水平。
他指出,在不包括进城农民工的情况下,城镇就业一直处于承压状态。中国现在户均耕地不足10亩,与日本(约33亩)和韩国(约23.3亩)的户均规模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按照日、韩的户均耕地规模,按常住人口算,中国农村劳动力至少还有接近2个亿的剩余。
反方|梁建章:现代科技让人口规模更加重要
梁建章则反驳称,把就业和人口关联起来的思维,是“非专业人士”经常犯的错误。人口既是劳动力,但同时也是消费者,会创造需求和就业机会。
他认为,技术进步会取代一部分工作,但是又会创造很多工作。技术越进步,人口对资源的消耗就越小,人口多的负效应也就减小。技术越进步,人口多所带来的创新和需求的规模效应就更加明显,人口的正面效应就越大。所以人口在当代会成为财富而不是负担。随着技术进步推高了整个社会的富裕程度,在逻辑上,各方更应该珍惜人口规模带来的正面效应,担心人口萎缩所带来的负面效应。
在梁建章看来,李铁忽略了人口经济问题中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人口多带来的创新和国力的规模效应,也就是说人口越多,市场越大,人才越多,就能产生更多的科技创新,从而带来更高的生活水平和更强的国力。
第二回合:是不是人口越多,市场就越大,创新就越多?
正方|梁建章:要加快城市化不能靠减少人口
梁建章表示,仅仅因为中国城市化滞后就认为中国人口过多,是非常错误的。城市化滞后要靠加快城市化解决,不能靠少生孩子来解决。按照现在的推进放开户籍和土地政策的速度,中国每年提高1-2%的城市化率完全没有问题。那么现在出生的小孩,等他们长大工作时,中国的城市化率早已经达到80%的正常水平。但是如果到那时才知道中国人口不是“过多”,那就晚了。
他认为,在比较不同国家的市场规模和创新力时,应该拿发展中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比较,发达国家与发达国家比较。同样是亚洲的发展中国家,尽管菲律宾的人均GDP比印度还高一些,但由于印度人口远多于菲律宾,所以印度的市场比菲律宾大得多,创新力也比菲律宾强得多。因此,在其他因素可比的情况下,一个国家的人口越多,市场越大,人才越多,科技创新力越强,也有助于提高综合国力,这一观点是成立的。
反方|李铁:是人口的质量而非数量决定了市场和创新
李铁认为,中国人口多是不争的事实,说人口少了,他更是“坚决反对”。劳动力长期过剩是中国必须面对的现实。无论是从长期还是当下来看,解决经济社会矛盾的重点是考虑如何刺激增长,增加就业。特别是面对国情和疫情的实际,降低城镇的就业和居住的门槛。
他强调,市场或大或小,不能只用人口多或少来加以度量。衡量一个市场是否够大,主要看它的人均国民收入和实际的人均收入水平,这些都是靠就业来支撑的。而涉及到一个国家的创新能力的提升,更是要看这个国家的平均受教育水平和研发的投入水平。“印度人口就多,南亚和东南亚人口也多,是不是意味着这些国家已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市场,或者是说这些国家也会成为世界的创新中心?”
第三回合:中国还需不需要增加人口?
正方|梁建章:中国不是“人口过多”,而是“孩子过少”
梁建章表示,从人口数量来看,中国人口确实是多;但从人口密度来看,中国排在世界第80位左右;从生育率来看,中国的生育率更是低于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在这种情况下,李铁说“中国人口过多”,并不合适。
梁建章称,近几十年来,中国0-14岁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呈下降趋势。全面二孩政策带来的生育堆积效应正在衰减,中国出生人口正在步入下跌通道。2019年全国出生人口为1465万,比上年减少58万。这是继2017年以来,出生人口连续第三年下降。2019年全年出生率仅为10.48‰,该数据跌至有记录以来的历史最低点。在其看来,目前中国的生育率过低,却仍然没有全面放开生育,而“中国人口过多论”客观上会阻碍生育的全面放开。
他认为,中低收入家庭多生孩子“无需担心”。只要机会公平,出身贫穷的孩子对社会的贡献未必小于富家子弟,正是千千万万勤劳普通甚至贫穷的家庭撑起了中国社会。
反方|李铁:增加人口数量不符合国情,提升人口质量才是重点
李铁提出,梁建章提出“要加快城市化不能靠减少人口”,以此来否定其观点,存在根本上的误解。李铁称自己从来没有说过“加快城市化要减少人口”,本意是“只有减少农村人口,才能富裕农村”。
李铁反驳称,按照梁建章的逻辑,“中国的城镇化政策似乎就根本不存在任何体制性的制约,户籍管理制度改革也已经水到渠成”,但如果稍微了解一些各城市提出的“抢人大战”政策,就可以知道:各地抢的是稀缺性人才,是“抢人才”而不是单纯的“抢人”,所提出的政策条件都是以学历等条件作为前提的。
据其介绍,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有6亿人口的月均收入低于1000元。而且,真正有生育意愿的也不是中高收入人口,而是中低收入人口。当绝大部分中低收入人口特别是来自农村的人口受教育年限在初中以下水平,未来的新增人口如何适应信息和现代化社会的就业要求?我们还要花费多少投入来解决他们的公共服务问题?如果加上老龄化的问题,等于国家要花费双重的投入来面对老龄人口以及存量和新增的中低收入人口。
第四回合:中国该不该为了全人类而控制人口?
正方|李铁:不负责任地鼓励多生,对全人类无益
李铁认为,关于一部分社会精英产生于贫困人口和中低收入人口,这确实是事实,但这一事实并非与人口规模有直接关系。在中国的历史上,科举制度也会从农村选拔出治理国家和社会的精英。在人口总量中占极少数的社会精英,与支撑这些精英的人口规模无法成正比的原因是社会成本。
在其看来,中低收入人口中可以产生精英,不等于中低收入人口过多给社会带来的就是正向收益。比如说,巴西的贫民窟里确实产生过世界著名的足球运动员,但是并不意味着贫民窟的问题就会得到解决。不负责任地鼓励多生,不仅会使中国要面对诸多发展中的困境,更会使全人类不得不面对未来人口过多而出现的各种问题。
李铁称,梁建章的逻辑是:“未来中国人口会因出生率的下降而减少,特别是会出现人口或者劳动力短缺的时代”,但这只是一个简单算数的结果,忽视了科技发展的现实。如果要利用现有人口去创造更多的财富,显然首先要提高人口质量。而在创造出更多财富的同时,也会大大减轻积累的人口压力,同时会形成一种新的发展模式,那就是不以人口的多寡,而是以技术的进步和劳动力升级来促进未来的经济社会发展。
反方|梁建章:全球的人口问题不能只由中国负责
梁建章则表示,虽然中国现在是人口最多的国家,但作为一个文明,中国现在并无人口优势。人口是文明传承的基础,西方文明有十多亿人,但中华文明却一度仅占世界人口三分之一,现不足五分之一,且每年新生儿只占世界十分之一略强。
他提出,如果地球真的是人口过多了,那么世界各国都要参与控制人口的计划,尤其是人口密度比中国大的国家更应该控制人口,并且应该制定各国的人口控制比例。如果仅仅对中国14亿人限制生育,而其余的63亿人却不需要限制生育,这样能解决全球的人口问题吗?
在梁建章看来,李铁仍然是把中国人口看作是巨大的负担,把中国控制人口看作是“给世界作出了巨大贡献”。但他认为,中国人的平均价值是正数,中国的极低生育率意味着勤劳和聪明的中华民族占世界的比例在急剧萎缩,这不仅是中国的损失,也是世界的损失。
第五回合:如何以全球视野看待人口问题?
正方|李铁:全球资源短缺的情况下,“多生”的“危”大于“机”
李铁称,有很多人提出类似的问题:“凭什么其他国家可以多生,我们就不能?”但他们没有意识到,如果盲目地鼓励生育,会继续降低我们的人均占有资源和人均公共服务的水平,继续让大多数人口仍处于低收入状态。
他进一步表示,中国已经有14亿的存量人口,如果仍主张所谓积极扩张的人口政策,是一个过于理想化的思维方式。毕竟谋求发展不再单纯只是中国自己的事,还涉及到世界资源的总量、世界财富的重新分配,以及能源供给和高科技市场空间格局的转变。
由于资源短缺,使得未来人口增长会面临着资源分配格局改变的巨大压力。经济发展得越快,对于资源分享的要求也就越高,进而受到的外部制约也会越大。在这种情况下,生育更多的人口会给自己的国家乃至全球都带来压力和危机。
反方|梁建章:一个国家最宝贵的资源正是“人”
梁建章反驳称,李铁片面强调人口是负担,认为人口增多会摊薄人均资源,却认识不到,一个国家最宝贵的资源,其实是人力资源和人才资源。我们认为,中国庞大的人口规模是一个优势,但李铁认为这是一个劣势。这是我们与李铁的根本分歧所在。
在其看来,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力资本越来越珍贵,自然资源反而相对越来越便宜。正是由于人口聚集所带来的交易成本节省,可能会大于自然资源的价值,所以在一个国家内部,富裕地区都是人口集中地,人均资源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比如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一带人口稠密地就是中国最富裕地区。如果打破国界的屏障,富裕的国家也会是人口集中地,其人均资源也会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因为人才是真正最重要的资源。
第六回合:中国会出现“人口危机”吗?
正方|梁建章:中国面临着低生育率危机
梁建章表示,中国的人口危机,首先是低生育率危机。根据中国的出生性别比和女性存活率,中国的更替水平为2.2左右,即平均每个女性需要生育2.2个孩子,才能维持孩子数量与其父母辈持平。但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出生人口为1465万,生育率为1.47,已经远低于更替水平。如果扣除二孩生育堆积效应,2019年的自然生育率只有1.1左右,也就是相当于更替水平的一半。
梁建章认为,不是自己放大了人口危机,而是李铁根本没有认识到中国面临的人口危机。只要生育率一直低于更替水平,人口萎缩将一直持续下去,除非大量引进外国移民。但中国显然不可能依靠引进外国移民来解决人口萎缩问题,所以要防止人口一直萎缩下去,把生育率提升至更替水平就是不可避免的选择。
在其看来,长期低生育率会带来一系列的社会和经济问题,首先就是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升高,劳动力数量相对于需要抚养的老人数量迅速减少,将导致整个社会的养老成本和税收增加。其次,低生育率还会削弱中国在世界经济中地位,削弱中国经济未来创新和创业的活力。
反方|李铁:很多人担心的人口危机不一定会出现
李铁称,不少人口学家举出了大量的例子,来证明人口越多越好,还担心老龄化的加深会给中国社会带来巨大压力,以及从出生率下降推导出所谓“人口危机”。但他们只是从数字的角度来看待人口问题,而没有看到人口与经济和社会诸方面的联系。如果就人口谈人口,而忽视了人口总量、人口结构和质量、劳动力就业、国家财政能力和公共服务能力等问题,确实容易得出、甚至放大“人口危机”论。
他提出,因为“未富先老”,就要生出更多人口,来供养越来越多的老人,这是一个悖论。李铁认为,老龄化问题是不是危机,不能仅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因为高福利化政策,使得发达国家无法承受日益增长的养老金支出。但即使到了2050年,中国65岁以上的老龄人口占比达到28.3%(联合国低生育率方案预测结果),也不一定就会出现很多人担心的老龄化危机,因为老龄人口生命周期增加的同时,就业能力也会提升,老龄社会的消费潜力也有待提升,且老龄人口未必一定需要增加子女供养。
第七回合:中国人口过多吗?
正方丨李铁:“人越多越好”不是一个真命题
李铁表示,梁建章基于中国生育率降低到1.1左右的数据,得出“中国面临低生育率危机、2100年中国的人口可能会降低到6.71亿人”的结论,且不说这种方法是否科学,数据是否可靠,因为联合国关于人口的预测有9种方案,而梁建章采用的是最小概率的最低方案。即使是按照他的方案,2100年中国人口降至6.71亿人——这仍然是美国现有人口的两倍多。何况发达国家的人口也在下降。
至少到现在,李铁并不认为中国已经面临着严重的人口危机,而且认为中国仍然面临着如何解决更多人口的就业和提升公共服务能力的挑战。“现在我们面临的问题是,中国是否有充足的能力吸纳更多的就业,同时还能保持收入水平的增长。因为就业的人口红利无法持续,显然指望由于人口过多而带来的消费市场膨胀的预期也很难实现。”
李铁称,按照梁建章的观点,人口少了可能就会面临发展危机。但是这个判断是建立在海量人口规模的基础上,还是建立在有限的人口规模基础上,是有本质区别的。而且正是因为人口过多,使得中国在解决就业和收入增长问题的时候面临着比其他发达国家更为严峻的困境。“即使到了2050年,甚至是2100年,我们仍然会面临着这个困境。”
反方:梁建章:七评李铁的“中国人口过多论”
梁建章表示,如果将来中国的人口真的下降到6.71亿,或者是按照1.4的生育率下降到7.14亿人口,那么老龄化程度会远远高于美国现有的水平,生育率也远远低于美国现有的水平;如果按照1.1的生育率,两三代人之后,中国每年出生的人口将少于美国,未来这些总数比美国更少的年轻人,将负担远比美国更多的老年人口。
并且,在人口负增长之后,只要生育率一直低于更替水平,人口总量会一直下降下去,并不是降到6.71亿就停止了,而是会继续下降至3亿甚至2亿以下,怎么不是人口危机呢?
世界各国的经验表明,一个国家要降低生育率,这是比较容易做到的;但要提高生育率,却极为困难。现在几乎所有发达国家都在鼓励生育,但几乎所有发达国家的生育率都低于更替水平。
本文不代表《财经》立场
扫二维码 3分钟在线开户 佣金低福利多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 2018 今日中国财经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