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05 21:34:08 来源: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记者 尚杰 万玛加
6月29日,在青海省囊谦县吉曲乡,改多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举行了首次分红仪式。64岁的索南江才老人看到存折上多出的1.7万多元,笑得合不拢嘴。
要知道,一年多前,村社干部动员他加入合作社时,这位老人可是一蹦三尺高:“那不是又回到‘吃大锅饭’的老路上了吗?”最后,在儿子的劝说下,索南江才勉强答应拿出30头牦牛入股试一试。一年时间过去了,不仅他领到了分红,从放牧中解脱出来的儿子专心搞运输,日子更红火了。
当天,这家合作社的总分红额达到74.26万元。其中,牦牛养殖分红60.39万元,涉及157户;青稞种植分红13.87万元,涉及133户。整个村庄沉浸在喜气洋洋的气氛中,村民说比过年还高兴。
改多村位于囊谦县南部,距离县城150公里,交通不便,又没有能够采挖虫草的草山,一直是全县的深度贫困村。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帮扶单位——青海省农业农村厅先后投入近700万元,帮助村里改善基础设施、发展产业,改多村在2018年顺利脱贫摘帽。
脱贫后如何带领群众致富,驻村第一书记东林、村主任昂劳在合作社上“动起了脑筋”。村里在2016年7月就成立了合作社,但一直“有名无实”,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两人在县农牧局、乡镇干部的大力支持下,对四个村社逐一进行思想动员,最后集合全村群众讨论,终于在2018年11月完成了合作社的股份制改造,村民们以劳力、牲畜、草山、耕地入股,实现了“全村入社”。村里的3000多头牲畜,入股合作社的有1127头,数量接近三分之一。
有了良好的开端,合作社的发展进入了“快车道”,先后建起了厂房和储存房,购置了冷藏车、收割机、拖拉机。在县农牧局的牵线搭桥下,合作社与青海省的牦牛龙头企业积极对接,2019年出栏232头,创下了历史纪录;东林又为合作社建起了青稞炒面的生产车间,提高了种植青稞的附加值。
现场见证了分红过程,并与村民进行交谈后,青海省农业农村厅兽医局局长马睿麟兴奋地说:“在不改变牲畜、草山、耕地所有权的前提下,改多村的合作社通过股份制改造,实现了从农户分散经营到村集体集中统一经营的转变,他们瞄准牦牛养殖和青稞种植两大产业,积极对接市场,很快就见到了经济效益,证明这条道路在农牧区能够走通。”
拿到分红的村民在喜悦之余,也有了新的打算。27岁的索南扎西以8头牛入股,分红了5713元。他打算来年将家里的70多头牛都加入合作社,自己专心搞运输,再为家里增加一份收入。不少农牧民将玉树农商银行囊谦支行行长扎西普措团团围住,咨询能否贷款扩大养殖规模,让更多的牛加入合作社中。
“眼下,像改多村这样的专业合作社在全县‘遍地开花’,它们在对接市场中改变着村民们的思想观念,在规模生产中解放了青年劳动力。我们下一步将在完善内部机制、开拓市场、培育青年人才上下功夫,更大发挥合作社在培育产业中的龙头带动作用。”囊谦县副县长永江说。
《光明日报》( 2020年07月05日 02版)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 2018 今日中国财经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