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3-18 06:34:08 来源:北京日报
单月损失过亿元
眉州东坡生死考验中蹚出新路
■编者按
疫情来袭,营收归零。
这个春节,很多企业被新冠肺炎疫情推到生死存亡境地,现金流面临断裂,企业濒临破产。但勤劳勇敢的中国商人,不会畏惧短期的低谷和挫折,他们一直坚信“自救者,得生机”。
于是我们能看到一个个直播间里,运筹帷幄的大老板们亲自下场,端起自家产品生涩地对着镜头喊“亲”;
于是我们能看到每一个小区门口,各家快递和外卖小哥坚守的身影;
于是我们——能看到很多不同领域的企业抱团取暖共渡难关,并在自救中发掘出新的商机。
灾难过后是明媚春光。2003年,“非典”助推阿里崛起。新的时机已经到来,在这场冰与火的淬炼中,更多“阿里”有望成长壮大。
《北京日报》财经版从今日起推出《探访企业“战疫”样本》栏目,通过一个个精彩的企业故事折射中国经济的活力与韧性。
实习记者 杨天悦
11144桌订餐陆续退订;价值几千万元的春节库存要打水漂;所有堂食收入趋近于0;单月直接支出将近1亿元,还要养活8000多名员工……
这是今年1月20日摆在眉州东坡董事长王刚面前的一道收支难题。
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各行各业的秩序,餐饮行业首当其冲。退掉回成都机票的王刚第一反应是抓起电话找供应商订下7万只口罩,但更严峻的考验还在后头:如果没生意,现金流还能支撑多久?
时至今日,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程度远超当初想象。但在黑暗之中,这家总部扎根北京的川菜馆逐渐摸索出生路。
“活下去”成第一指标
1月19日,王刚第一次听到确切的新冠肺炎消息,就先拨出资金购买消毒和防疫用品。
这笔支出在他应急范围内,可随后的情况却变得愈发不可控。
1月初,眉州东坡非常乐观地定下 2020目标——年夜饭营收预计为1600万元,争取当天收入2020万元。但疫情来袭,大批客人选择退订或改外送,当晚收入只有900万元,几近腰斩。
大年初一更是惨淡。堂食和外送基本归零,几千万元食材没法处理。财务负责人回忆起来,心有余悸。
面对疫情,很多企业立刻有了反应:消毒关店、闭门谢客、员工回家待命。但王刚舍不下一起拼过来的老员工们。
“我们6000多人在北京,不能让他们乱跑。”考虑到如果将平时集体吃住的员工撒向社会风险更大,王刚决定继续营业。
从大年三十开始,眉州在京的100多家餐馆门可罗雀。虽然收入跌至低谷,王刚还是为所有员工发放了848万元加班费,还掏出220万元给一线员工发红包。
在随后的一个月里,王刚的账本上频现赤字:进项几乎为0,但照常发放出5000万元工资,支付1116万元门店房租、295万元员工宿舍租金,花110万元购买防疫物资……不算库存损耗,每月往外掏的钱近1个亿。
即使被这样的赤字压着,王刚还是拨通了湖北省一位负责人的电话,提出武汉、黄冈的5家店可以给医务人员捐爱心饭。截至昨天,眉州东坡已捐出3万份爱心饭,再加上其他食品,这家现金流只能撑几个月的企业已捐出150万元餐食。
“我们能战斗3个月到半年。眉州东坡即使死掉了,也是一名烈士。”王刚语气有些悲壮,“活下去”成为眉州绩效管理中的第一指标。
第一次尝到互联网甜头
穷则思变,自救是唯一的出路。
大年初二上午,亦庄店门口。在这家一年流水上亿元的店前,正在巡店的王刚看到店长谌爱红带着几个人在门口摆摊。
“一下子没生意了,这些菜要烂掉我们好心疼啊。”谌爱红搓着手说,老客人抱怨没处买菜,自家库存又处理不掉,干脆拿出来平价卖了,“能回点本儿也行”。
王刚眼睛一亮。当晚视频会上,他向各区域推荐了这一做法。第二天,110多家门店都开起平价菜站处理库存。
设菜站这个止损举措像颗火星儿,让他看到了希望。在库存清完后,眉州东坡决定主动出击:每天从四川空运蔬菜到京,把菜站开下去。
需求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2月10日晚上9点,菜篮子小程序悄然上线。
8000元!虽然当晚小程序的销售额比不上平时一家店的早餐收入,但足以让眉州东坡的团队沸腾起来。
“互联网存在了这么多年,我们现在才知道怎么用上它。”王刚有些庆幸也有点遗憾。
在随后的几天中,小程序营业额每天都翻倍,最终牢牢锁定在10万元;同时,原本每天300单的京东、天猫、淘宝网店也火了起来,平均单日成交翻了20倍。
推小程序、拍抖音、做社群运营、下沉推销工作盒饭,这些举措对眉州东坡基本都是第一次。一通折腾下来,眉州东坡保住了单月4500万元至5000万元的现金流。“队伍得到了锻炼,大家看到了希望,现在我确信我们能挺过来。”王刚说。
探寻家庭厨房新商机
得知眉州东坡陷入短期经营困难,1月29日,光大银行将第一笔1000万元的信用贷款拨付到账,随后北京银行、华夏银行等25家银行伸出援手,不仅全部续贷,还新增了近1亿元的低息贷款。在财税政策支持之下,眉州东坡还得到1月免征增值税404万元、2月至6月社保减免1000万元的优惠条件。20多家房东也打来电话,为眉州东坡免除400多万元租金。
在自救过程中由守转攻,眉州供应链也进一步优化。
与集团总部只有一街之隔的中央厨房第三车间中,在门店干了8年的赵丽丽大姐成了流水线上打包的工人:“四盒午餐肉两包调料一包冰袋,这位杨先生明天就能在家吃上麻辣香锅。”她一边核对快递单一边说。
顺着她的肩膀往后望,车间里,十几道包装线上员工们正忙碌着。他们手上的袋子有个特殊的名字——“每日优鲜”。一场危机,让集团内部的供应链转身,面向社会开放。
危机来袭时,“共享员工”成了行业最早的突破口。当物美董事长张文中和每日优鲜负责人找王刚想“共享”服务员做包装工人时,他有了别的盘算:“不如你们发货到我这儿,我们员工就在车间里分装,避免人员流动。”
于是,在眉州工作了十几年的供应链公司副总高楠生平头一次算起营销账:“通常一天能包七八万包,最高的一天快10万份;我们车间能自己养活自己了。”
还有一笔是员工收入账:一包菜挣3毛,员工领其中的2毛2;一人每天包800包菜,一个月的收入和疫情前在门店干活差不多。
来自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前两个月国内餐饮收入下降了43.1%,仅为4194亿元。全国餐饮企业都在承压,也都在寻找新的出路。
“我们还找到了介于超市和餐馆之间的商机。”王刚一句话,揭开了眉州下一步布局和构想。
疫情结束后,4家物美超市里将出现“迷你眉州东坡”商超店,其中既有包子、冻糕、甜烧白等“马上吃”的即食小吃,也有能“回家吃”的半成品菜肴和“囤着吃”的食材。眉州的吃食从饭店后厨延伸到家庭厨房,价格将比堂食或外卖便宜3成。这样的迷你商超店有望向更多地区推广,代加工业务也将继续推进,从而进一步提升眉州的抗风险能力。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 2018 今日中国财经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