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0-14 11:02:12 来源:中国经营网
从宣布造车的第一封邮件开始,到决定终止项目的邮件被公布于世,仅740余天,明星企业戴森的跨界造车之旅“戛然而止”。
10月11日,全球小家电市场的“当红炸子鸡”戴森创始人詹姆斯·戴森以内部信的形式宣布“决定终止电动汽车项目”,其在内部信中透露,“无法确保这款汽车的商业可行性”,且寻找接盘买家“目前尚未有所进展”。
而这家“网红”企业正式宣布造车也仅仅是在两年前,2017年9月,其创始人詹姆斯·戴森通过内部邮件的形式宣布企业将要正式开始研发电动汽车,此后,戴森动作频频,投入巨资建设研发中心、挖角知名车企研发人员以及东迁总部至新加坡等。
对于项目的突然叫停,《中国经营报》记者向戴森相关负责人求证,对方回复称:“是的,我们决定终止汽车项目了,目前有关信息只有詹姆斯·戴森的内部邮件可供参考。”
巨额投入“打水漂”?
与彼时风生水起的中国造车新势力动辄意欲“颠覆抑或改造传统汽车业”不同,戴森在2017年正式开启的造车之旅却起始于其创始人的环保诉求。
时间回拨到2017年9月27日,根据当时的媒体报道,詹姆斯·戴森在内部邮件中声称,其一直想找到全球空气污染问题的解决方案,目前终于有机会把所有的技术整合起来,用来制造一个产品。因此,其正式宣布戴森开始研发电动车,并计划于2020年上市。
尽管正式宣布造车是在2017年,但是詹姆斯·戴森在邮件中透露的信息显示,其早在上世纪80年代起就已关注汽车行业了,“Dyson戴森”官方微博在转发该邮件时也声称“戴森致力于解决汽车污染问题近30年”。
更让外界诧异的是,其邮件透露出,戴森在2017年之前的几年就已经秘密开始准备造车。“我们已经组建了特别的团队,同时聚集了戴森的顶尖工程师和汽车业的优秀人才,项目团队成员已超过400人,并且仍在继续紧锣密鼓地招募人才。”与此同时,詹姆斯·戴森承诺将投入20亿英镑用于造车项目。
如其承诺,官宣造车计划之后的戴森,保持着对其造车计划的大规模投入。记者梳理发现,2018年8月,戴森在英国注册了新商标“Digital Motor”,彼时被市场解读成是为其新车面世做的准备。
随后,戴森对英国Hullavington机场计划二期投资2亿英镑,计划显示戴森将在此地修建大量车辆测试设施及新科技中心。
紧接着,戴森持续加码电动汽车投入,2018年10月,戴森正式公布了其首家汽车制造工厂落户新加坡,并声称其此前宣布的25亿英镑的新技术研发投资中,有10亿英镑用于新电池技术研发,10亿英镑则用于汽车本身。
戴森终止造车让市场惊诧的地方在于,各种信息均显示,其自2019年以来一直在加快推进项目建设。1月,戴森宣布将公司总部从英国迁移至新加坡,对外解释为由于其大部分客户和生产业务均在亚洲的原因,此举在英国国内曾引起不小的震动;4月,英菲尼迪前全球总裁Roland Krueger正式加盟戴森;5月,戴森正式对外公布专利图等造车细节。
然而,“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距离其公布专利图不到半年时间,戴森即由于“无法确保这款汽车的商业可行性”而宣布终止造车。
资深产业经济观察家梁振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戴森终止造车是比较明智的决定。“戴森到现在为止毕竟是一个以家电产品为主的企业,它的营业额、规模、实力、利润水平还远远不能跟汽车巨头相比,而且它在汽车领域没有相关的技术、人才经验、工厂等,所以造车本身风险巨大。”
行业竞争日益激烈
戴森因无法确保商业可行性而终止造车的背后,则是新能源汽车这片原本的蓝海早已成为红海,行业竞争日益激烈。
契合环保理念、符合行业发展趋势的新能源车近年来发展迅猛,在无人驾驶、人工智能、5G等热门概念烘托下,日益成为消费者、车企等各方追捧的对象,前景被广泛看好。德勤分析预测,到2020年全球新能源车销量将达到400万辆,2025年和2030年则分别达到1200万辆、2100万辆。
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广阔,自然引来众多车企进场攫取商机。路透社此前报道称,仅在2018年,全球汽车制造商在新能源汽车研发上承诺的投入就飙升至3000亿美元。另据商业周刊中文版援引彭博新能源财经数据,自2011年以来,电动汽车初创公司已筹集180亿美元资金,并宣布了43种车型以及年产390万辆汽车的能力。
在造车新势力闻风而动的时候,“醒悟”过来的传统汽车巨头也在持续加码投入,相关信息显示,德国大众汽车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投资总额约为910亿美元,另一家汽车巨擘戴姆勒则承诺投资420亿美元,而在2018年宣布到2022年计划投入110亿美元发展新能源车的福特,也在其后宣布与大众联手共同打造新能源车。
坚持自建工厂的戴森尽管并未被曝出资金问题,但是其早先宣布的25亿英镑规模新技术研发投资,即使不终止造车,能否保证顺利实现量产上市也存在疑问。
梁振鹏表示:“汽车这个行业所需要的资金量是非常非常巨大的,就算拿出几百亿元人民币,作为启动资金都不够。”
更为残酷的则是,赛道日益拥挤之后,行业的淘汰赛也正在激烈进行之中,德勤于今年6月发布的新能源汽车行业战略研究报告称,到2030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将达1700万辆,但市场竞争空前激烈,其中的六七成企业将被淘汰。
尽管詹姆斯·戴森在邮件中声称,“这并不意味着这款汽车或者汽车团队的失败,基于这个庞大项目的复杂程度,我们的汽车团队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截至其宣布终止造车,戴森的电动车除了专利图外,再无更多对外展示的详细信息。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詹姆斯·戴森表示,未来将继续投资于基础技术研发,“戴森将继续将25亿英镑的投资项目用于新技术研发及戴森工程与技术学院的扩张”,并持续拓展在马姆斯伯里等地的业务,尤为市场关注的是戴森将“专注于制造固态电池及其他核心技术项目”,并全力以赴地把握传感技术、人工智能等技术的研发。
对此,有业内人士向记者指出:“戴森造车技术终止,但不想前期投入全部损失,依据其积累的经验和能力,在汽车产业链上寻找合适的机会也属正常,毕竟这些领域发展方向不仅仅是汽车,市场空间更大,但戴森短期内不会再涉足整车制造。”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网)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 2018 今日中国财经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