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8-19 16:38:02 来源:中国金融信息网
截至2019年6月,中国持有美国国债1.19万亿美元,较2013年11月的峰值1.32万亿美元减少了1255亿美元。从2011年起,中国持有的美国国债数量就停止增长,整体步入持续衰减。而俄罗斯自2012年底开始大幅抛售美国国债,其持有的美国国债金额从2012年底的1711亿美元锐减至2019年6月的108.5亿美元,基本清空了自身的美国国债库存,创2008年来历史新低。
截至2019年六月底,美国的国债总额已经达到了22.02万亿美元,相较十年前11.37万亿美元膨胀了近一倍。如今美国债务与GDP的比重达到了106%,远超了60%的国际预警水平。而且美国债务水平还将继续扩大。8月12日,美国财政部公布最新数据显示,2019财年(2018年10月1日至2019年9月30日)的前10个月,美国联邦政府财政赤字扩大至8668亿美元,同比增长约27%,已超过上一财年7790亿美元的全年赤字总额,白宫预计2019年全年赤字将超万亿。2018年美国政府债务利息支出5230亿美元,占到了美国财政年收入的15.7%。截至今年8月,美国国家债务的利息支出已经达到了4972亿美元,预计今年全年美国利息支出将会达到新高。
数据来源:新华财经,美联储
美国能够在市场上发行如此高规模的债务,主要原因之一在于美元在世界上的霸权优势。美国自金融危机后实行量化宽松,美联储通过购买债券的方式释放了天量的美元,但这些美元并没有全部在美国国内流转,其中很大一部分通过美国贸易逆差和对外投资流入了国际市场。2018年,通过经常项目和资本交易流出美国的美元净额达到9,787.21亿美元,超过了过去一年里美国新增国债总额。因为美元是国际结算货币,掌握了石油、黄金等重要商品的标价权,也是各国重要的储备货币,其他主权国家不得不接受这些巨额美元流入。但是,这些国家为了防止手中持有美元贬值,大部分只能投向美国国债等美元资产,为美国政府债务买单。随着美国债务的近乎无限制的膨胀,各国都开始担心手中持有的美元资产的价值。一旦美国财政收入无法再承担利息支出,各国开始抛售美债,美元资产将大幅贬值,各国经济都将受到相当程度的影响。另外,从长期来看,美国大量发行国债也为全球市场源源不断地注入了大量的美元流动性,全球市场容量有限,长期来看美元必然会走向贬值,届时各国手中的美元资产也要相应缩水。
所以,现如今全世界都开始考虑减持美债,减少美元资产在总资产中的比重,以求在美国债务危机难以掉头之前一定程度上隔离风险。中国是美国国债最大的境外投资人,截至2019年6月,中国拥有美国国债1.19万亿美元,而日本持有1.03万亿美元,巴西持有3001亿美元,爱尔兰持有3011亿美元,英国持有2742亿美元。以中俄为代表的部分国家已经开始了减持美债的行动,从2011年开始,中国持有的美国国债数量整体上就不再增长,开始逐渐减持,俄罗斯也自2013年起大幅抛售美国国债,其背景原因一方面是为了回应美方的经济制裁,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担心美国加息带来的资产减值。
受今年美国经济衰退信号的影响,全球投资人对美国国债似乎都兴趣索然。美国财政部8月7日数据显示,在美国财政部标售的两年期、五年期和七年期国债中,外国投资人购买规模低于前月。美国财政部7月23日发售了400亿美元两年期国债,7月24日发售了410亿美元五年期国债,7月25日发售了320亿美元七年期国债。美国财政部标售结果显示,最新的两年期美债供应中,外资买进规模71.11亿美元,低于6月的76.54亿美元。最新五年期美债供应中,外资买进47.09亿美元,是去年9月来最低水准。外资6月购买了82.73亿美元五年期国债。此外,外资购买的46.95亿美元七年期国债数额,也低于前一月的72.62亿美元。美国财政部数据显示,随着外资减少购买,债券交易商和美国国内基金经理在7月末增加了这些债券的购买。
减少持有美国国债带来的风险,降低本国经济与美国的联动,增强本国市场的韧性,其根源还是要降低美元的霸权地位。只有削减美元在国际上的使用频率,提升自身货币在国际结算、国际交易中的地位,以一篮子货币代替美元充实外汇储备,才能真正减少对美国的债权,保护本国财富不受美元贬值及美国经济恶化影响而流失。为了降低美元使用与持有美债给本国经济带来风险,不少国家都开始进行去美元化行动。去美元化的主要方法包括签订广泛的本币互换协议、放弃锚定美元、用非美元结算石油交易、增加非美元货币储备、建立非美元货币储备、用增强实物黄金布局的方法来替代美元。
随着美国债务风险开始成为各国的担忧因素,去美元化被国际社会提上日程,美国自身也将重新考虑自身高负债、宽货币的经济发展模式能否继续持续下去。不过,从美国多年来少有真正落实的赤字控制政策口号来看,或许继续膨胀到难以收场是美国债务发展的唯一结局。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 2018 今日中国财经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