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8-05 06:35:01 来源:中国基金报
近年来,交易所交易基金市场蓬勃发展,但随着使用量增加,竞争加剧,指数提供商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
标准普尔道琼斯指数(S&P Dow Jones)、摩根士丹利资本国际(MSCI)、富时罗素指数(FTSE Russell)和彭博(Bloomberg)这4家领先的指数提供商多年来一直是指数行业中的领头羊。这个几乎被垄断的行业,前几家大型指数提供商建立了强大的品牌效应,前三家的市场份额合计已经占到全球的80%。
但现在,它们面临着更多来自中小规模供应商的竞争,这些供应商开始蚕食它们的市场份额,同时他们还要应对越来越多公司使用自建指数及量化手段来替代使用指数的现状。
资产管理公司早就对指数提供商收取的高额费用不满,整个行业都希望能够降低指数使用费。根据咨询公司ETFGI的数据,全球ETF市场在6月份达到5.5万亿美元,高于三年前的3万亿美元。但从2012年至2018年,美国ETF平均费用暴跌约40%。费用的压力无疑会从下游传导到上游,但指数公司所面临的不仅仅是降费这么简单。
资产管理公司一直在许多方面削减成本,在内部构建指数并用于投资产品也是节省开支的一条途径。随着大型资管机构开始自建指数用于投资产品,新的主题和收费结构正在涌现。摩根大通因为更多新型投资产品涌现,开始设计更多指数。富达国际也有4只ETF跟踪其自有品牌指数。
不少此前没有涉及指数业务的知名机构开始从指数使用授权中尝到甜头。2016年,晨星推出了开放指数项目,免费提供100个基准指数。自问世3年以来,已有多达140家公司使用晨星的基准指数。
值得注意的另一个趋势是,许多被动产品开始使用量化模型替代传统的指数来进行资产配置。
日前,富兰克林邓普顿希望推出一只新的跨资产类别的交易所交易基金,产品将投资于股票、债券、大宗商品和货币。该基金将寻求通过使用量化模型来识别不同资产类别和市场的投资机会。这种风格其实已经不像单纯的被动投资,以往更多见于对冲基金中。
在指数资源已经被先进入市场者几乎耗尽的美国市场,这种做法在后进资管公司中已经比较普遍。高盛资产管理公司旗下的ETF就采用了所谓的智能贝塔的策略,依据价值、势头、质量和低波动性等指标模型来选择股票。数据显示,量化股票型ETF今年已吸收了370亿美元,成为今年最受欢迎的基金品种之一。
分析师认为,业内的成本竞争日益激烈,大型资产管理公司一般不会迅速更换合作的指数提供商,大型指数提供商将保持其主导地位,特别是在核心指数方面仍有优势,但现在也不得不面临新型被动产品的挑战。
(文章来源:中国基金报)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 2018 今日中国财经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