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7-19 13:17:00 来源:第一财经
非洲大陆仍不同程度地处在粮食安全的威胁中。根据2019年全球粮食危机报告,约三分之二的非洲民众面临严重粮食短缺,仅南部非洲今年粮食缺口就达到540万吨。
在由盖茨基金会主办的“中非水稻领域合作潜力”研讨会上,尼日利亚西北地区农业部主任奥沃拉比(Mathew。 O。 Owolabi)解释称,影响该国水稻生产的主要因素,包括贷款和设备等资源获取成本高、种子和农业化学品及基础设施质量低下、国家未能为农户提供最低价格保护、良莠不齐的水稻走私进口等。
非洲绿色革命联盟(AGRA)政策与国家能力建设项目官阿罗科优(Thomas Arokoyo)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农业机械化是未来发展的关键。“农业人口正在老龄化,年轻人必须要进入农业。但年轻人进行农业作业的方式与老一辈不同,比如他们希望用无人机去观察庄稼的生长情况。”他说。
政策因素
奥沃拉比介绍称,尼日利亚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帮助农户应对从短期到长期的不同挑战,包括贸易和财政等宏观政策,以及针对种子、农机、化肥和汇率的微观政策。譬如说,从2011年到2014年,农户在获得种子和化肥等农化产品时,可以获得由联邦政府和州政府共同提供的高达50%的补贴。此外,尼日利亚顺从数字化经济的发展,在区域基础上发展电子推广服务中心,满足推广人员和农户的需求。
不过,尼日利亚的政策发展也出现过些许曲折。1989年,尼日利亚政府对水稻进口出台的禁令曾令大米产量迅速增加,但随后禁令放松后,农户又陷入困境。
对此,阿罗科优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政治因素是出现上述状况的原因。“但他们无一例外支持投资的进入,我相信没有国家不想挣钱、不想改善其经济,一旦大门向投资者打开,政府会制定合适的政策确保工作顺利开展。”他称:“我在AGRA的任务之一,就是监督国家制定合适的政策,鼓励包容性的农业转型。”
因地制宜
奥沃拉比说,尼日利亚还与中国企业达成协议,加快多达10个碾米厂的建立。
在6月底于长沙召开的中非农业合作发展研讨会上,各方提出关于加强中非水稻领域南南和三方合作的倡议,以支持非洲在2030年前基本实现粮食安全。倡议指出,中非农业合作,特别是水稻领域的合作具有明显的互补性和巨大的发展潜力。
在尼日利亚工作近十年的中地海外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汪筠认为,中国公司走进非洲开展中非农业合作,直接照搬中国的模式经验是行不通的。
汪筠介绍起初“水土不服”的症状称:“原定田间管理技术方案及装备无法适应作业环境,导致600公顷水稻几乎全部被荒草吞没,勉强保留下来的几十公顷有收获价值的水稻,也因从当地种子公司购买种子纯度低,成熟期不一致,收获率很低。”
此外,汪筠认为,农业对外合作中,找准产业链关键环节很重要。他认为,最好不进行风险较高的全产业链生产,而是在种子和加工环节发力,充分与当地农户及行业组织合作,帮助延伸和健全农业产业链,使初级农产品能够顺利流入市场,形成商品流通,保障农民增产后能增加收入,使农民有积极性来扩大农业生产。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 2018 今日中国财经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