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1-10 11:02:16 来源:第一财经
本周,英国议会又开启对英国脱欧协议的马拉松辩论。周三,特蕾莎梅继续遭遇“火烤”。英国议会下院投票以308票比297票的结果,通过了针对脱欧协议的“格雷夫修正案”(Grieve amendment),意味着在硬脱欧风险继续上升的同时,议会对脱欧进程也有了进一步的干预权和对梅在脱欧问题上的牵制性。
21天变3天,议会投票若不过,政府应对时间大大缩短
在2019年3月29日英国正式脱离欧盟的日子只剩两个多月的时间的情况下,英欧之间已经达成的脱欧协议,却迟迟未能在英国国内得以认可。根据唐宁街10号的安排,被推迟了一个月举行的议会对“脱欧协议”的投票,终于将要于1月15日举行。然而,若在投票日英国议会否决了现已谈妥的脱欧协议,梅政府将有多少天时间拿出B计划呢?9日刚刚通过的针对“脱欧”协议的格雷夫修正案,给出了上述问题的答案:3天。
按照此前的脱欧协议规定,这个期限原本是21天,然而在面对梅政府用时间压力和道德制高点施压后,深谙此道的英国议会议员们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通过格雷夫修正案(Grieve amendment),而根据该修正案,一旦现有所谓的“脱欧协议”下周受阻未能在议会通过的话,梅政府必须在3天内拿出如何脱欧的B计划;很显然,在欧盟坚决不回谈判桌之后,留给特蕾莎梅的选择所剩无几,要么就是违背良心接受一个无协议脱欧,要么就是举行二次公投,甚至不再脱欧。
同时,牛津经济研究院方面的模型研究则显示,已经将无协议脱欧的风险概率调高到35%。而在去年年底,这一概率还在20%,不过牛津研究院认为,第二次公投的可能性较低,仅为5%。
梅使出浑身解数欲“冲关”议会
牛津经济研究院首席欧洲经济学家尼克斯(James Nixon)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英国政府目前正通过时间所剩无几所产生的压力以及令反对者直面反对脱欧协议所造成的风险等技巧,来接受目前已有,而且是唯一的脱欧协议,避免无协议脱欧或再次公投,而英国议会的议员们则深谙此事,拿出格雷夫修正案来反制,迫使梅在议会不通过协议之后的3天内(而非21天内)就得向议会提出其他计划。在英国议会针对梅政府的脱欧协议进行投票前不到一周的时间里,该修正案分明是在“将”梅政府的“军”——大幅缩短梅政府面对协议被否决后的应对时间。
目前,梅政府使用二选一的“脱欧”或者“无协议脱欧”策略,来迫使英国议会直接面对造成英国无协议脱欧后果的风险。英国脱欧事务大臣史蒂芬·巴克利(Stephen Barclay)8日即表示,如英国议员否决了脱欧协议,又无法与欧盟商讨新协议,英国也不会推迟脱欧,那么议员们在下周二面对的真正问题就是,要么接受这份协议,要么就接受无协议脱欧。
不过,为表明若出现无协议脱欧情况也不是自己的错,英国议会已经在1月8日,以303票支持对296票反对的结果通过了一项对英国预算执行法案的修正案。这份修正案要求,除非得到英国议会的批准,否则英国财政部无权因为无协议脱欧情况修改税法,这也意味着议会中不赞同无协议脱欧的议员们,在象征性意义上,表明了自己态度。
目前,距离官定的英国脱欧之日只剩约十周时间,摆在英国政府桌上的选项在理论上只剩三种:可控性脱欧、无协议脱欧和留欧。
尼克斯指出,如果梅不能令其“脱欧”协议在议会中得以通过,那么剩下的选项就是无协议脱欧或举行第二次公投,而这个结果是梅和大部分保守党党员想要极力避免的。
其原因在于,无论出现哪个结果,都可能出现大规模内阁成员辞职的后果,且一些保守党议会议员也会辞职。尼克斯指出,英国议会中目前保守党能拿到的票数已经不多,如果出现这样的情况,保守党将很难保证在这种情况下继续执政。
脱欧协议通过的可能性有几何?
当下,各方均不看好英国议会于1月15日的投票。尼克斯指出,梅肯定非常不愿意举行二次公投,可以看到保守党甚至在不断为“无协议脱欧”前景做准备。
如此,球就踢到了工党和苏格兰民族党 (SNP)这一侧。
尼克斯指出,这两方均公开表示他们反对目前的脱欧协议,但是让英国政府再去重谈一份协议是不现实的。如此,工党和SNP就要考虑,他们或者转而支持梅政府,或者就成为无协议脱欧的罪魁祸首之一。
尼克斯并指出,让议会议员们达成一项具有实际意义且积极的替代方案,这种看法是不现实的,英国议会是高度分裂的,同时欧盟方面也没有任何想要做出实际妥协的迹象。
近期,欧盟方面再次重申,不会针对该脱欧协议做出大幅度让步,亦不会重新开启谈判。
尼克斯指出,因此“虽然下周的投票可能会失败,但是我们认为在接下来的另一次投票中,伴随英国脱欧截止日期(3月29日)越来越近,即使是工党和SNP的议会议员也会同意批准该脱欧协议,当然我们认为出现无协议脱欧情景的风险依然高的令人不舒服,在35%左右。”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 2018 今日中国财经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