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2-15 11:02:09 来源:中国证券报
小玉是个典型的北方女孩,爽朗,健谈,直来直去。上本科期间,她争取到了赴比利时交流的机会,遂在这里继续深造,一待就是八年。
毕业后,面对众多选择,她最终决定到一个非政府间组织工作,理由是“专业对口”。按照老板的设计,他们主要在中欧企业间牵线搭桥,一方面帮助中国企业拓展欧洲市场,另一方面为欧洲创新企业寻找优质的国内合作伙伴。
作为团队里唯一的中国人,小玉是同事眼中“读懂中国”的钥匙。日常工作中,她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花费在与国内企业和客户的沟通上,对中欧企业间的沟通障碍体会颇深。对她而言,如何冲破因文化、民族及语言差异导致的“巴别塔”之困,让双方间顺畅沟通,是个不小的挑战。
小玉的老板对中国文化颇为欣赏,还给自己起了个中文名,创业之初便看中了中欧跨文化交流这片沃土,打算深耕细作。记得有一次她和老板到国内出差谈项目,对方一见她是国人顿感亲切,热情招待之余也跟她推心置腹,不知怎么话题就扯到她老板身上去了。见她与老板毫无上下级之间的拘谨,还提醒她要照顾好老板,还说这在中国是员工分内之事。这时她才意识到中欧企业文化间的差异比想象中要大。
八年的海外求学经历让她对国内企业和机构的运行规则多有不解。比如,在做某个项目的时候,中方一般先派一线业务人员过一遍欧方方案,提出一些具体要求,她们就按要求修改。但中层拿到方案后往往会有新要求,极端情况下还会要求往回改。好不容易到了高层手上,一句“再等等”,方案或项目往往就没了下文。欧方对此非常不解,小玉的老板会一而再、再而三地让她催中方答复,但高层不点头,一线员工也没办法。
在小玉看来,中欧企业家的投资观也存在不小的差异:中国人喜欢对人情做长线投资,有时甚至可以暂时舍弃短线利益,讲究“有舍有得”;而欧洲人则更注重长期利益,对做短线人情投资多有抵触。她有时会建议老板在人情方面多下工夫,但老板对此却不太理解,一句“他能给我带来什么?”让她倍感无奈。
当然,中国企业来欧洲也面临不少问题,其中最主要的包括员工的本土化、经营信息公开透明化、企业在当地的社会责任等。小玉认为,中国企业在社会责任方面存在典型误区,即认为替当地创造就业岗位就已履行了社会责任,但其实这在当地民众眼中还远远不够。而且,和日韩等同行相比,中国企业的游说意识还比较薄弱。这些都是让欧洲社会对中国企业产生误解甚至偏见的重要原因。
虽说困难不少,但却掩盖不了光明的前景。作为欧盟最大的进口贸易伙伴和第二大贸易出口对象国,中国在欧洲企业眼中的吸引力逐年递增。随着中欧在各领域交流的不断加深,双方企业对跨文化交流的需求逐年递增,摆在“小玉们”面前的将是一个越做越大的蛋糕。只是,要想分得更大的份额,她们还要在读懂欧洲的同时吃透中国。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 2018 今日中国财经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