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0-03 12:11:11 来源:
越来越多的组织正在寻求透明度,并朝着扁平化的层次结构迈进。但是要实现这些目标,需要一种新形式的交流平台。进入职场沟通渠道。Slack和Microsoft Teams等平台已成为全球工作场所中无处不在的固定装置。
在上个月发布的900北美和欧洲IT领导者的调查中,Spiceworks发现,Skype for Business和Microsoft团队 (免费提供Office 365订阅) 已超过Slack,成为领先的工作场所通信选项。
Google Hangouts聊天,Facebook Workplace和Cisco Webex团队等其他工具也在使用中,但是Teams和Slack仍然是front-runners.For的小型,精益团队,具有共享资源和可交付成果的重叠,这些工具可以充当桥梁,链接项目团队成员,无论他们身在何处。
但是这种易于用户通信的一面是不好的: 这些渠道可能是嘈杂的,它们提供的透明度是以分散注意力为代价的。在its2018工作场所分散注意力报告中,Udemy发现健谈的同事对80% 受访者感到困扰,而办公室噪音困扰着70%。同时,智能手机和通知是劳动力中年轻部分的主要障碍。
同一项调查发现,接受调查的74% 千禧一代和泽斯一代表示,他们在工作中分心,这一问题给41% 人带来了压力。就像开放的办公室环境会导致员工插上耳机来调教邻居一样,一些员工选择静音沟通渠道,专注于他们的工作。
数十篇文章记录了Slack通知如何阻碍生产力,包括博客作者Anaek的 “管理Slack上的噪音的现场指南” 和Christopher batts的 “实际上,Slack真的很烂”。例如,Batts说,他发现持续的工作流程松弛使跨时区的团队或从事非即时任务的团队成为障碍。他说,他个人在Slack closed方面做得更多。
在我的公司,我强调主题 # WorkInpublic,这意味着我鼓励尽可能多的与工作相关的讨论在公共渠道上进行。我相信这有助于我们公司保持业务对话和项目的可见,并使用其他类型的渠道来处理不太重要的信息。
在这种情况下,我已经实施了策略来帮助我的团队有效地使用我们的消息传递工具。如果你担心沟通工具会损害你的团队的工作效率和注意力 -- 甚至是你自己的 -- 使用这些策略来回到正确的轨道上:
选择当前最受欢迎的平台不是正确的答案。对你的团队来说什么是正确的,对另一个团队来说可能是错误的。与依赖网络效应的Facebook或Twitter不同,企业网络是关于开放的沟通和生产力,而不是社交。
Newsweaver进行的研究表明,接受调查的公司中有76% 希望使用内部沟通来提高员工敬业度。但是,接受调查的其他公司的通信工具的主要指标包括消除变化和证明ROI。每个组织对其沟通平台都有不同的需求,因此请选择与您公司的具体信息一致的平台。
每个团队都需要在开放组和封闭组之间保持适当的平衡。因此,在创建开放小组时要适度,以避免不必要的噪音。另外,请确保提供小组,明确允许人们通过共享他们想要的任何东西来发出声音。这样,那些喜欢专注于工作的人将能够选择不检查这些渠道,除非他们愿意。
计算机世界建议在一个工作区内拥有三种类型的通道: 公共、私人和共享通道。这些共享渠道甚至可以让员工与第三方合作伙伴进行交流。通过划定的渠道,员工可以谈论特定于项目的细节,共同的兴趣或团队主题,例如销售或工程。
教育每个用户如何打开自己的细粒度通知首选项。这样,员工只会被他们想中断工作的事情打断。尽管Slack虽然是通讯渠道的选择,但它不允许用户阻止或静音特定的人 (根据toSlack自己的Twitter帐户),但它确实具有独立的设置选项。
不管你的公司使用什么平台,你的员工都应该有选择。有一个仅在正常工作时间使用的主渠道。同样,将一个单独的渠道用于与工作无关的闲聊。有趣的gif和小猫的图片不需要主频道的空间。在可能的情况下,在消息中标记特定的人,而不是完整的频道。并确保每个人都了解您公司的沟通指南。
即使有了最好的平台,渠道和个性化通知设置的完美平衡,有时克服干扰的最佳方法是安排时间。生产力应用公司desktime的一项研究确定了理想的工作-休息时间平衡,即52分钟的集中工作,然后休息17分钟。理想情况下,这17分钟应该远离办公桌,无论这意味着与同事交谈,散步还是做简单的练习。
通过Slack或团队不断访问可以感觉到您正在参加一整天的会议。但是员工应该在需要沟通渠道时勤奋地休息一下。鼓励您的团队成员评估自己的分心程度,并在白天稍作休息以在必要时进行管理。
毫无疑问,工作场所的沟通渠道对现代公司有用,尤其是在知识经济中。但是,如果没有适当的指导方针和限制,the不休可能会分散注意力而不是帮助。组织应该确保员工感到有能力尽最大努力 -- 不要分心。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 2018 今日中国财经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