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3-12 11:21:22 来源:
根据景顺银行的首次全球固定收益调查,许多投资者认为,随着央行干预的取消,固定利率市场在金融危机后持续的平静期即将结束。
报告发现,大多数投资者都在定义固定收益投资的“新常态化”阶段,即收益率降低,通货膨胀率低和央行再度干预。在仍然脆弱的经济体中,绝大部分人对通货紧缩风暴的看法相反,通货紧缩风暴是由周期下降结束所引起的。尽管这是特朗普美国政府的政策目标所隐含的,但很少有人看到通货膨胀高潮通常与经济周期的结束有关。
这项研究是由亚太,欧洲,中东和非洲以及北美地区的79位固定收益专家和CIO面对面进行的,该调查表明,接受调查的固定收益投资者中,超过一半(58%)认为全球经济正在复苏,而不是历来经济衰退后发生的典型正常化。根据大多数接受调查的投资者的看法,这种情况已经发生了转变,关键指标的改善预计会因经济增长率适中而受到抑制;中央银行利率逐步上升,导致收益率曲线的短期上升快于长期曲线;几乎不用担心通货膨胀率上升的风险。
在过去的三年中,由于收益率逐年下降,投资者面临的主要挑战是如何应对低收益率的环境。然而,尽管低收益环境仍被认为是影响最大的环境,但还有一系列新挑战将影响固定收益投资组合。
人口老龄化是养老基金的既定利益(DB)和确定缴款(DC)的主要问题。德意志银行的养老基金面临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最大影响,资金赤字和资产负债失配已经很严重,并有可能进一步增加。尽管通常不为担保债务提供资金,但DC资金现在必须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从即将退休的需求到刚刚开始职业生涯的需求。因此,这些投资者的需求是不同的,这在管理DC基金方面增加了额外的复杂性。
对于保险公司而言,加强监管是主要问题,欧洲的Solvency II和亚洲的风险资本和C-Ross都致力于提高透明度和更好的风险管理。对于拥有大量有保证书的保险公司而言,这尤其具有挑战性,而这些书又有很高的回报要求以确保满足保证。
由于民粹主义政党的成功,欧元区解体的风险以及特朗普政府的不可预测性,越来越多的地缘政治不确定性引起了固定收益投资者的关注。尽管到目前为止,地缘政治事件的影响相当有限,但仍有70%的投资者认为,未来三年将产生影响,而目前这一比例为55%。
固定收益中子资产类别的范围在最近几十年中已显着增长,现在涵盖了广泛的各种投资。尽管传统的核心固定收益资产在许多固定收益投资组合中继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但替代信贷已越来越成为机构固定收益投资者的一部分。
替代信贷为固定收益投资者提供了机会,使投资组合从传统的回报驱动因素(如利率和期限)转向多元化,例如非流动性和经理技能,以及追求不受传统基准约束的绝对回报策略。投资者看到了一系列好处,投资另类信贷的主要理由是提高阿尔法,通过获取核心固定收益中不存在的额外风险溢价来稍微增加投资组合的多样性,并产生更高的收益回报
平均而言,接受采访的投资者将其固定收益投资组合的19%分配给了替代信贷策略,其中北美的最大胃口是26%。此外,规模较大的投资者(资产管理规模超过150亿美元)通常对替代信贷的分配较高。较小的投资者(资产管理规模小于150亿美元),通常内部资源较少,门票需求较小,因此无法像其他较大的投资者一样利用替代信贷策略。
在过去的三年中,投资者一直在减少对核心固定收益投资组合的分配,并增加对替代信贷投资组合的分配。但是,接受调查的大多数投资者(63%)预计在未来三年内将转向核心固定收益,主要从股票投资组合中获得资金。投资者仍然期望分配给替代信贷,但由于价格上涨和机会减少而限制了胃口,因此利率会降低。
促成这种方法的观点是,某些替代性信贷子资产类别现在很昂贵,特别是高收益债务,结构性信贷,以及在较小程度上是直接贷款。由于担心这些资产类别容易受到经济的负面冲击,投资者的胃口也有所减弱。随着越来越多的人认为全球经济即将接近商业周期结束,一些投资者表达了对高收益债券和结构性信贷可能在下一次经济衰退中遭受最大打击的担忧。
备受青睐的替代信贷领域是新兴市场债务,受访者目前平均分配3%,其中29%的受访者期望在未来三年内增加这一分配。投资者认为,由于经济基本面的改善,经常账户赤字的减少以及美国加息的直接影响较小,因此这里有机会。
景顺固定收益欧洲,中东和非洲(EMEA)负责人Nick Tolchard(如图)说:“随着全球经济正步入复苏之路,各国央行开始朝着更常规的政策迈进,固定收益投资者感到收益率长期下跌已结束,但不确定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无论是感知到的'新常态化'还是其他情况的发展,固定收益投资者仍然面临满足业绩预期的压力。投资者可以使用的工具集已经变得更加广泛,并且他们正在通过自己的团队或更广泛地与外部资产经理合作伙伴一起使用它。”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 2018 今日中国财经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