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2-19 14:09:21 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原标题:PK微信败阵!米聊彻底与用户再见,雷军的社交梦终结?
来源:米聊官微截图米聊的前身是小米通,也是主打社交通讯,2010年12月10日,小米仅仅用了不到2个月的时间,发布了米聊。当时官方称米聊是一款跨通信运营商的手机端免费即时通讯工具,通过手机网络就能够和好友进行信息沟通和收发图片。雷军就曾称米聊、小米手机和MIUI系统是小米业务版图的“三驾马车”。
米聊诞生四十天后,腾讯才推出了微信。回望十年,微信已成为不可撼动的国民级社交应用,但米聊却从市场销声匿迹,雷军曾经的社交梦或就此止步。
众多“米粉”在评论区发出感慨,这场为期十年的陪伴到了说再见的时候:“再见,米聊。”
先于微信诞生
2010年6月8日,乔布斯在苹果全球开发者大会上发布了苹果第四代手机iPhone 4,同时也掀起了一场移动应用革命,移动社交应运而生。
2010年10月,美国出现一款名为KikMessager即时通讯APP,推出不到15天,用户量突破100万,成为当时的明星APP。KikMessager基于手机通讯录,实现了免费短信聊天,并加入real-time texting功能,为用户提供一个还原现实面对面沟通的场景。也正因为聚焦在即时通讯社交上,KikMessager一经推出,就直接威胁到了当时已经存在的WhatsApp的地位。
雷军注意到大洋彼岸飘来的这一商机,基于手机通讯录的背景条件,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内,小米率先发布并上线了米聊安卓版。
来源:米聊官微截图公开资料显示,米聊最初定位于跨平台、跨运营商的手机端短信工具,是一款免费的即时通讯工具,只要用户的手机能上网,就可以使用其进行免费的对讲功能。除了支持语音,米聊也先后支持图片、视频、文字、红包、广播、视频电话、远程协助、屏幕共享等多种功能。
米聊试图抓住先发优势不断扩大优势。2011年4月,米聊又借鉴香港一款名为 Talkbox的同类产品,为米聊增加了对讲机功能,用户猛增到100万。2011年6月,米聊用户超过400万。
不过,依靠社交发家的腾讯自然不会忽略移动社交。几乎与雷军团队开发米聊同一时间,在获得马化腾支持后,张小龙带领团队秘密开发一个叫做“微信”的产品。2011年1月,虽然张小龙带领的微信团队大概比米聊立项延迟了将近1个月时间,却用不到70天的时间就完成了1.0版本的研发,在1月腾讯正式推出了“微信1.0版本”。
据媒体报道,在不到几个月的时间里,微信开始在腾讯内部得到重视,最大的表现就在于QQ开始向微信输血,从用户群体到技术支持,腾讯开始集中兵力做微信。
米聊和微信的大战也是在这个时候打响。2011年春节后的几个月,微信开始铺天盖地投放广告,随后腾讯和小米两家开始互相挖角,刺探情报。
马化腾无不感慨地表示,“(微信的研发)是生死时速,因为另一家对手也正在生死时速。他们赌我们不会那么快。”马化腾所指的对手被认为是雷军麾下的米聊。
微信起初只允许手机通讯录导流,在度过冷启动阶段之后,QQ才开始为微信导流,也让微信用户数量迎来新一轮的爆发式增长。2012年3月,微信用户数突破1亿大关。同年8月,米聊的用户数仅有1700万,这场对决的胜负已经十分明显。
对于败给微信,雷军其实很早就有清晰的判断。雷军表示,“米聊输给微信在情理之中,因为微信是QQ的马甲。它(微信)已经脱离了所谓即时聊天工具的聊天属性,通过社交建立了自己的生态。”
后续几年米聊发展不温不火,米聊官微到了2019年8月几乎停止了更新应用,2020年全年未发布任何动态,直到2021年1月20日宣布停服计划。
来源:微博截图在社交平台上,众多网友对于米聊的关停发出感慨,部分用户建议保留“远程独立”等优质功能。
多家巨头折戟移动社交
中国证券报记者梳理发现,几乎所有主流的互联网巨头都曾盯准移动社交这一蛋糕,但无一例外败给微信。
2013年9月23日,阿里巴巴正式发布移动好友互动平台来往,曾被阿里巴巴寄予厚望,试图进入老对手腾讯的“腹地”,不过运行几年后,来往在市场上几乎销声匿迹。
此后多年,罕有对手公开挑战微信。直到2018年8月,字节跳动、罗永浩、王欣(前快播CEO)分别推出多闪、子弹短信、马桶MT三款移动社交应用。
其中,子弹短信在罗永浩的手机发布会上正式亮相,并在发布七天后完成了1.5亿元A轮融资。同样作为即时通讯工具而存在的子弹短信,一经推出激活用户超过700万,甚至一度被视为“微信撼动者”,但是面对QQ+微信超级社交软件矩阵下市场饱和的状况,关注热度退去,子弹短信各项数据开始断崖式下跌。
来源:七麦截图同样在微信的阻击下,多闪高开低走,目前在七麦数据的IOS榜单中,仅位列社交应用116位。
移动社交对于字节跳动意义重大,市场普遍认为,一旦取得社交平台的主导权,字节跳动将建立其强大的互联网生态圈,足以抗衡腾讯。显然,多闪并未能为字节跳动“开疆拓土”。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 2018 今日中国财经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