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23 09:45:10 来源:环球网
本报记者赵觉珵本报驻德国特约记者青木
编者的话:在刚刚过去的2020年,中欧班列迎来一轮爆发式增长。根据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国铁集团”)发布的最新数据,2020年中欧班列全年开行1.24万列、发送113.5万标准箱,同比分别增长50%、56%。中欧班列年度开行数量首次突破1万列,单月开行均稳定在1000列以上。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国际海运、空运受阻情况下,中欧班列充分发挥优势,成为欧亚经贸联系的“稳定器”、国际抗疫合作的“强心剂”。日前,《环球时报》记者分别走进重庆、德国杜伊斯堡两个城市采访,感受到中欧班列给沿线地区经济带来的巨大改变。
2021年新年第一天,响亮的火车鸣笛声同时划过重庆团结村与成都青白江,连接中国、欧洲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重要运输动脉——中欧班列迎来一件大事:成渝两地同时发出2021年中欧班列(成渝)号首趟列车(如图①),它们满载电子产品、机械零件、智能家电,一路向西,分别驶往德国杜伊斯堡和波兰罗兹。这是国铁集团首次批准成渝两地统一品牌,并使用统一名称开展品牌宣传推广。
“去年年初,渝新欧班列发货量受疫情影响有所下滑,但从4月开始,情况可以说是‘高歌猛进’,连续每月单月开行量均突破200班”,渝新欧(重庆)物流有限公司总经理漆丹向《环球时报》记者回忆起这特殊的一年。重庆是全国最早开行中欧班列的城市,以团结村站和鱼嘴站为起点的中欧班列(渝新欧)2020年开行自然列2177列,重箱(指已装货物的集装箱,与空箱相对——编者注)折算列超2600班,同比增长超70%,运输货值超900亿元,同比增长65%,这些数据在全国中欧班列中都处于领先位置。
和渝新欧一样,全国中欧班列开行量在2020年呈现出明显的“先抑后扬”、逐季提升趋势。统计数字显示,2020年第一季度,全国中欧班列开行量不足2000列,但在第二季度就超过3000列并在下半年持续增加。
漆丹向《环球时报》记者分析称,在疫情中,中欧班列充分显示出其安全便捷的特点。在各国防疫措施收紧,海运、空运受阻的情况下,中欧班列不需要人员间密切交往,只有货物一段段地联动运输,发挥出战略大通道的作用。
“中欧班列保障了疫情期间货物供应链的畅通”,重庆一家货代公司与渝新欧班列合作紧密,该公司负责人郑森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欧班列的班次密集,在海运船期减少的情况下,中欧班列依然可以保证稳定运行,且不受人工作业影响,这些都让原本没有计划选择铁路运输的货物搭上了中欧班列。
郑森给《环球时报》记者算了一笔账:通过渝新欧将货物运送到德国汉堡,大概需要15到18天;同样的集装箱从重庆经上海,走海运运达汉堡需要花费45天左右,每箱运费2000美元;空运最快,两天时间就可以飞抵汉堡,但同样货物需花费1.2万美元,远高于铁路运输。“海运慢且仓位难寻,空运价格高涨,中欧班列就成为疫情期间最合适的选择。”郑森告诉记者。
货运需求的暴增让中欧班列开始扩展其运输领域。在新冠疫情给各国带来严重冲击的2020年,防疫物资无疑成为最紧缺的货物。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防疫物资生产国,每日都有数以百万计的口罩、防护服、防护面罩等产品通过各种方式源源不断地发往世界各地。漆丹介绍称,在疫情暴发后,渝新欧投入大量力量用于保证抗疫物资通道的顺畅。去年5月31日,中欧班列(渝新欧)首次开行出口防疫物资专列,据统计,渝新欧2020年组织运输防疫和民生物资超4000标箱。
“我们之前通过渝新欧发送的防疫物资为0,但去年这一需求大幅增加,全年发出了约200吨、1000个大箱”,郑森说,去年10月,他的公司通过渝新欧班列发出的货量达到高峰,约为600个大箱。
“过去一年,渝新欧持续拓展新货源,积极推进冷链运输,并助力重庆造乘用车出口欧洲市场”,漆丹介绍称,渝新欧原本的优势之一就是本地企业生产的笔记本电脑等电子产品,现在这一品类更加完善;重庆本地制造的东风小康等整车也开始运到欧洲。此外,小到苹果汁、冻鸡爪,大到俄罗斯的矿产,有越来越多的进口产品通过渝新欧运输到国内。
中欧班列在去年疫情肆虐的背景下能“化危为机”,迎来一个快速发展的契机。但在近十年的发展过程中,供大于求、回程空箱率高一直是核心问题之一。
2020年,中欧班列回程重箱率提升显著,同比增长9%,问题得到一定的解决。渝新欧(重庆)物流有限公司总经理漆丹告诉《环球时报》记者,据了解,去年渝新欧已经实现回程班列运量超过去程运量,但未来还需继续开拓欧洲市场,以占领更多的欧洲市场份额,从而进一步提高中欧之间的平衡水平。“疫情为中欧班列提供了一个时间窗口,得以利用运输市场供不应求的情况,来迈出重要一步”,漆丹说,过去很多客户首选海运,不太关注铁路,但现在他们体会到中欧班列的优势,相信欧洲市场可以快速发展起来。
但在硬币的另一面,由于中欧班列在2020年超过50%的开行数量增长,运输路径上多个节点都出现拥堵问题。根据中国铁路乌鲁木齐局集团发布的数据,2020年经新疆阿拉山口、霍尔果斯两个口岸进出境的中欧班列达9679列,创历史新高,班列数量的爆发式增加也让口岸出现班列超时积压情况。已经有行业人士提出,中欧班列的进出境口岸应进一步实施扩能改造,优化运输生产组织,同时还需要在国外更多地拓展线路。
借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提出,重庆也率先在中欧班列的运营上探索协作与融合。面对依然充满不确定性的2021年,漆丹预测,中欧班列已经打下市场基础,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中,不会出现太大变化。
在欧洲,中欧班列前景也被看好。被称为“汽车教父”的杜伊斯堡-埃森大学汽车研究中心主任杜登霍夫告诉记者,中国是德国汽车制造商最大的销售市场。杜伊斯堡在重工业衰落后,很长时间没有找到新发展途径。中欧班列的开通,帮助当地加速经济转型。
“未来,杜伊斯堡等欧洲城市仍可借助中欧班列继续发展。”德国法兰克福经济学者霍勒里斯表示,中欧班列未来在欧洲发展将有多项利好。欧盟在2050年将温室气体净排放量降为零的号召下,正在大力发展铁路运输。而中国与欧盟刚刚完成的中欧投资协定的谈判,将进一步推动欧洲与庞大的中国市场之间的互联互通。这意味着,欧洲未来与中国的贸易,会更多使用中欧班列运输。德国铁路货运部门主管斯格里德预计,除了口罩、汽车零件等商品外,锂电池和电动汽车也会是中欧班列新的运输热点。火车运输速度是轮船两倍,运输价格则只有飞机几分之一,且与航空货运相比,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95%。
“中欧班列打破纪录!”德国《明镜》周刊近日报道称,新冠危机中,中欧班列出现繁荣景象。德国铁路集团的最新数据显示,去年,中欧班列运行了约1.2万多列火车,即每天约33趟,总计20万个集装箱,比2019年增加3000列火车。而其中,杜伊斯堡每天运行多达7列火车,成为欧洲最大的中欧班列枢纽。
坐落在德国西部鲁尔区的杜伊斯堡是欧洲最大的内陆港,也是德国人口最稠密地区。《环球时报》记者10多年前到这座城市时,当时这里还被称为“铁锈带”。如今,这里却让记者感受到蓬勃发展的气象。一辆辆载着写有蓝底白字“中欧班列”集装箱的货车从杜伊斯堡港进进出出(如图②)。
当地政府直言,中国是杜伊斯堡经济转型的“功臣”。2014年,中国领导人访德期间参观杜伊斯堡,以推动“一带一路”项目建设。当年,杜伊斯堡的第一列中欧班列开启。
“中欧班列给杜伊斯堡带来一个机会,让世界重新去认识这个城市。”杜伊斯堡经济促进局局长莫雨勒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现在杜伊斯堡与成都、重庆、合肥、西安、长沙等10多个中国城市有中欧班列线路。中欧班列数量也从2014年每周3列,发展到目前每周60多列。
杜伊斯堡贸易商特罗菲特尔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疫情中,欧洲大规模进口中国的口罩、防护服等医疗物资等,由于空运取消,中欧班列一度“一箱难求”,加上从德国开往中国的集装箱量只有来程的1/3,中欧班列班次数量又无法大规模提升,导致疫情暴发初期,一个集装箱的价格高达8500欧元左右。据他介绍,平常从中国出发的列车装载的多为通信设备、服装、电器、电脑等日用生活为主的产品,而从欧洲出发的列车装载的则是汽车、高端机械设备、医疗器材、奶酪、奶粉等产品。大众、奔驰等都是中欧班列客户。
杜伊斯堡市中国事务专员普夫卢格告诉记者,2014年以来,中欧班列为杜伊斯堡创造了成千上万个工作岗位,中资公司数量从40个增加到100多个,超过2000名中国大学生在杜伊斯堡-埃森大学注册。杜伊斯堡市长林克曾说,“我们是位于德国的一座‘中国城’”。
在采访中,记者还了解到,一些与中欧班列有关的职业特别吃香。比如,以前很少有当地人喜欢货车司机这一职业,因为收入少。而如今,货车司机却成为高收入职业,月收入已涨到5000欧元以上,相当于工程师的收入。许多年轻人积极参与货车司机培训。
尽管德国仍处于疫情,在杜伊斯堡港附近,德国铁路公司正在修建新的货运站,尤其是中欧班列重要集散地杜伊斯堡DIT货运场站面积越来越大。中国企业也在这里扩建新仓库,以便可以存放更多的集装箱。正如杜伊斯堡经济促进局局长莫雨勒说的,中欧班列给城市“带来了新的血液、新的投资”。
杜伊斯堡与中欧班列有关的景点,甚至还成为网红打卡地。比如杜伊斯堡的霍克菲尔德铁路桥是中欧班列的经行之路,还有杜伊斯堡的莱茵公园、DIT场站等。当地居民克劳迪娅对记者说,许多中国及其他国家的游客慕名而来,想看看中欧班列。▲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 2018 今日中国财经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