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05 18:34:44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拉面经济”成支柱产业
“拉”出扶贫新路子
2020年,马乙拉四大部分时间开着自己江苏号牌的车,留在老家青海化隆。原本打算在1月初的拉面大赛之后稍事休整,带孩子去自己开拉面店的江苏太仓过寒假,但是疫情打乱了计划。
马乙拉四:2020年疫情发生以后,我大部分时间在化隆,拉面生意由外甥负责。往年生意好,他们人手不够我就回去,2020年那边生意也不太好,三个人就够了。
马乙拉四的拉面店停业再开业,生意逐步恢复。受到整体物价影响,一碗面的价钱从9元涨到10元。他在老家的山路上拿起手机,支付软件响起店里收款信息的提示音,频次也比前一年少。
将近两千公里外的江苏太仓,马乙拉四和外甥马成林合开的拉面店里,收款的声音靠一只蓝牙音箱播放出来。12月25日中午休息时,周围打工的人很快坐满了小店。
“拉面经济”是化隆的支柱产业,也是脱贫的重要动力。2020年,在全国各地开拉面店的化隆人受到疫情影响,有人要暂时关店,有人到其他城市重新开始,也有人改行去电子厂打工。
化隆县地方品牌产业培育促进局副局长马建国介绍,关了一部分拉面店,但新开的店还是增加了一部分,总体数量基本持平。
△疫情缓解后,化隆县组织拉面从业人员复工复产(化隆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县里为滞留在老家的拉面店老板和员工进行就业培训,又在疫情缓解后联系航空公司提供低价机票,推动他们复工复产。还发放低息贷款,帮助他们解决资金困难。
马建国:2020年,关于复工复产的贷款放了1.5亿元,最低是10万元,也有20万、30万元,基本上10万至30万占80%左右。
“年后打算再开一个店
带动经济困难的老乡”
2020年虽然收入减少,但化隆的拉面人也要在这特殊的一年出一份力。去年3月开始,马乙拉四在江苏太仓的店立起“环卫工人免费用餐”的招牌,收银台旁边挂着锦旗和证书,感谢店主为武汉和本地防疫人员捐款捐物。
外甥马成林说,虽然自己开店借的钱还没有还清,但和舅舅商量后,还是决定要一起献爱心。马乙拉四记得,这次总共捐出的4000多元,跟十多年前自己刚刚外出打工一整年攒下的收入一样。
马乙拉四:当年我一年的工资下来也就4000多元,一个月350元。那时我是贫困户,就想着以后赚钱了要帮助需要的人。2020年疫情发生后,我们支援武汉,就像支援自己的亲兄弟一样。2021年,我打算年后去外面再开一个店,带几个经济困难的老乡,把他们吸引到拉面经济里。
也有开拉面店的化隆人已经把产业做大,在邻近阿什努的德恒隆乡新建了养殖场。化隆县扶贫开发局副局长安晓龙说,他首先捕捉到了商机。
安晓龙:政府引导在离安置点一公里的地方建立一个集中养殖场,全部养肉牛,随后我们开始向全县延伸、扩大。计划让全国270个大中城的1.7万家拉面馆里都用我们当地的食材,包括当地的菜籽油和牛羊肉。
马乙拉四希望阿什努乡也走出这一步。
阿什努乡乡长马明琪说,最近县上在编制十四五规划,要让各乡按实际情况拿出规划。“还有一些在精准扶贫脱贫攻坚当中还没有完善的,我们在下一步的工作中会积极争取这些项目。”
“我对拉面很有感情的
想把拉面事业做大”
过去几年的扶贫项目已有成效。通往若兰村的公路两边,可以看到退耕还林种下的沙棘树挂着黄色的果实,太阳能电池板在海拔3000多米的山坡上反射着阳光。
冬至过后,“数九”的第三天,马乙拉四开车从这条路回若兰村看望母亲,路面干净,只有山顶还留着一些残雪。
△青海阿什努乡若兰村,夕阳照在残雪的山坡
搬迁之后,村里的住户只剩下原来的四分之一。老人不愿跟马乙拉四进城住楼房。
马乙拉四:老人说这边习惯些,从小长大的老人们都在这边,能一起聊聊天,转一转。尤其是母亲的腿不好,高层电梯停电的话她不方便爬楼梯。
△马乙拉四和母亲在一起
在马乙拉四的化隆县群科新区的新家里,一月份拉面大赛“参与奖”的奖状放在玄关的醒目位置,他的两个儿子在老家上学。
马乙拉四儿子:好好上学,当个宇航员,去太空,去外面探寻世界奥秘。
往年的周末,两个孩子在江苏太仓的拉面店里帮过忙,每天早上六点就起床,晚上凌晨1点或者12点睡觉,马乙拉四觉得孩子太辛苦。
马乙拉四的外甥马成林还在重复这样的生活。“我对拉面很有感情的,我想把拉面事业做大。”
△江苏太仓,拉面店深夜打烊后,马成林打扫卫生
时间倒流回2004年,马乙拉四第一次出门打工时19岁,目标只是希望能吃饱饭。在那之前,他是阿什努乡的放羊娃,和哥哥一起在山坡上铲出一条路。“这条路是我和我哥哥用铁锹挖的,走这边放羊的话近一点。”
2020年冬天的下午,马乙拉四又走上这条山路,白色的半个月亮已经爬上半空,夕阳即将退向山的背后。
山坡下,他曾小住的土房子在搬迁后只剩几道残破的墙,头上的山顶,羊群像云一样飘过。他不再是当年的放羊娃,甚至有了肚腩,走在自己铲出的路上,也有一些气喘,“以前没有这条路的时候,我们从那里绕一大圈要走20分钟左右,路修好后5分钟就到了。”
告别极不平凡的2020年,崭新的2021年如约而至。数九寒天的风依然凛冽,充满希望的新一年已经开启。也许仍有不易,还有坎坷,但我们会一如既往地坚定向前。
中国之声从2014年元旦起推出大型记录报道,10位记者每年对10个中国基层地点和个体进行持续追踪和样本观察,记录时代、社会、国家的进步,展示微观个体不断递增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新年伊始,第八次翻开这10个民生样本。从广西的布兵小学到深圳的黄贝岭城中村,从青海的阿什努乡到北京的寸草春晖养老院,从杭州的留下街道到上海自贸区……那些我们一直牵挂、惦念的人,他们的这一年过得怎么样,有什么新愿望、新期待?中国之声大型记录报道《你好,2021》今天播出第一篇。
监制丨李浙
主编丨马文佳
总台央广记者丨白杰戈 葛修远
总台央视记者丨刘晏
新媒体编辑丨张娅喃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 2018 今日中国财经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