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28 18:35:38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西宁12月28日电 (孙睿)记者28日从青海省人社厅获悉,截至目前,青海籍务工人员已在全国各地及境外地区开办拉面店达3.3万家,从业人员约19.5万人,年经营性收入近200亿元,从业人员工资性总收入达70亿元,人均年收入3万元以上。
20世纪80年代开始,青海东部农区的农民,走出贫瘠大山,亲帮亲、邻帮邻,开起拉面店。
青海省人社厅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各级人社部门重视拉面产业带动就业优势,紧盯重点地区,协调行业部门,通过完善政策体系、加大资金扶持、强化服务保障、创新培训模式、持续宣传推介等有效措施,全力推动拉面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促进农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助力全省脱贫攻坚发挥了积极作用。2017年,青海省拉面产业被国务院农民工工作领导小组作为脱贫攻坚的先进典型经验,在全国宣传推广。
2017年以来,青海省人社厅会同省财政厅分年度下拨拉面经济扶持专项资金5000万元,兑现落实各项政策补贴。同时积极兑现创业扶持政策,仅海东市为符合条件的拉面创业者发放首次创业补贴340万元,发放一次性创业奖励175万元。3年来,省内外新增青海籍拉面店超过4000家,带动农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近万人。
从事拉面行业已近20年的韩海明,从一个打工的拉面匠,到旗下拥有5家拉面直营店和12家加盟店,年收入超100万元。
2001年,韩海明离开家乡青海省化隆县,前往沿海城市打拼。刚到上海没什么手艺,只得从跑堂干起,后来他跟着师傅学会拉面,逐渐积累起开店的本金。不久,他在上海开设了自己的第一家拉面馆。随后的时间里,韩海明的店越开越多,渐成规模。
“一碗拉面虽小,却让我们过上了好日子。”年近40岁的韩海明此前对中新网记者说,“很多化隆人通过做拉面,在市区住上了别墅,也过上了好日子。”
青海省人社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加强输入地和输出地协作联系,实现两地共同管理、共同服务协调机制。外派劳务服务机构协调处理各类矛盾纠纷,解决务工群众实际困难,积极维护当地社会和谐稳定,得到了输入、输出地党委政府的积极评价和大力支持。
目前,海东市已先后与广州、上海、天津、无锡等地民宗部门签订共管共治协议,在拉面从业人员相对集中的省外城市常设驻外办事点97个,专门为青海籍拉面从业人员提供证照办理、子女入学、处理纠纷等服务,有力保障了外出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促进了青海拉面在当地的蓬勃发展。(完)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 2018 今日中国财经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