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18 21:35:21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广州12月18日电 题:探访华南最大管片厂:为大湾区地铁“造隧道”
作者 程景伟 徐大政
在广州番禺区石楼镇清流村,华南地区最大管片厂——中铁二十二局集团建筑构件有限公司广州管片厂的工人们正为广州地铁18号、22号线隧道施工制造管片。而在30公里外的南沙大岗镇新宫围广州地铁18号线施工现场,随着盾构机的推进,一片片管片被迅速拼装成环,有机构成地铁隧道。
“广州地铁18号和22号线全线共需盾构管片约86000环(一般7个管片构成1环),我们厂负责制造其中的30028环,约占全线总任务的34.9%。”近日,该公司负责人韩波告诉记者,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需要交通的互联互通来支撑,这给地铁隧道管片业务带来了机遇。
华南地区最大管片厂——中铁二十二局集团建筑构件有限公司位于广州番禺 徐大政 摄管片厂智能生产效率高
广州地铁18号线自南沙万顷沙至广州东站,将实现广州中心城区与南沙新区的快速连通,未来还规划延伸到珠海、中山,是名副其实的大湾区地铁线。
“在地铁施工中,连绵的隧道由盾构管片一环一环连接而成。”韩波表示,地铁盾构管片和建筑的其他混凝土构件一样,由钢筋骨架和混凝土在模具中浇筑成型。
目前,中铁二十二局集团建筑构件有限公司广州管片厂内有2座生产车间,总面积达15241平方米,比两座足球场总面积要大,配备有4条“3+1”自动化生产线,若“全力开火”,每天可以生成100环(共700片管片),生产规模和产品质量都处于国内先进水平。
在一座大型封闭车间里,通过智能化设备、机器人配合400余名工人制作钢筋笼,它们构成了管片的“筋骨”。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个厂区每天加工约1455吨重的钢筋。
钢筋笼制作完成后,就开始管片预制。韩波介绍,从钢筋布料到模板支立,从混凝土浇筑到产品养护等,实行流水线作业、智能化控制。通过引进智能机械化系统,该工厂将生产效率提高了7倍,劳动力节省60%。据统计,全厂智能化率达40%。
在完成预制后,每一个管片要在高温蒸养窖经过4个多小时蒸养,再经过出模静置冷却后,进入水养池。为防止开裂,它们需在水养池里足足泡7天。
据介绍,一片管片从生产到出厂,需要经过整整28天。
地铁隧道管片 徐大政 摄每片管片都有二维码“身份证”
对于地铁这样的地下“巨龙”工程来说,每一片管片的质量都至关重要,不容有一丝马虎。
在管片厂管片存储区域,记者注意到,每一片管片上都张贴一张二维码。工作人员介绍说,这相当于管片的“身份证”,用手机一扫,页面上马上跳出管片的型号、配筋型号、强度等级、厂家、班组、生产日期、管片编码等详细信息,一目了然。“每一片管片都实现厂家、材料等信息的完全可追溯。”
为了提升管片生产质量,该公司加大了技术攻关,破解了一系列技术难题。例如,地铁管片两侧处于模板死角,难免产生一定数量的气泡,这是质量通病,也是成型后的地铁隧道渗漏水的重要原因。
面对这一行业难题,技术人员先后进行32次试验,做出80余个试验品,最终科学调整了混凝土配合比,使成品每侧气泡处不大于8处,业内水平一般为20余处气泡。
工人制作钢筋笼构成了管片的“筋骨” 徐大政 摄管片环构成地铁隧道
记者跟随工作人员来到广州南沙大岗镇新宫围,这里是广州地铁18号线工程横沥站-番禺广场区间一处地铁隧道施工现场。
通过下井楼梯,记者来到地下30多米的地铁盾构隧道施工现场,隧道已铺设了数公里,轨道也铺展开去。
远远望去,隧道深处,灯光闪烁,盾构机正轰鸣作业,工人们忙碌着操作拼接机,掘进一环,拼装一环。随着工人操作,隧道一环一环向前延伸。
“通过螺栓固定、注浆等工序,确保每一环都稳定、安全。”工作人员介绍,此工段盾构已累计掘进1690环,每环1.6米,共计2704米。这里拼装的地铁管片都是来自中铁二十二局集团建筑构件有限公司广州管片厂区。
目前,该公司承接的广州地铁18号线和22号线管片预制任务已接近完成。此外,该公司还参与珠三角城际琶洲支线、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相关管片预制供应任务,为粤港澳大湾区基础设施建设贡献力量。(完)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 2018 今日中国财经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