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14 12:07:11 来源:澎湃新闻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原标题:十大券商看后市|A股处跨年轮动慢涨期,坚守顺周期主线跨年
市场持续调整。
截至12月11日收盘,上证综指跌0.77%,报3347.19点;科创50指数涨0.2%,报1362.96点;深证成指跌1.28%,报13555.14点;创业板指跌1.13%,报2687.78点。
临近年底,市场将何去何从呢?
澎湃新闻搜集了10家券商的观点,大部分券商认为,虽然近期市场出现一定调整,但基本面和外资将持续支撑A股向上,A股仍处于跨年轮动慢涨期。市场在经过短期震荡之后,在流动性预期边际改善,以及复苏预期深化背景下,将进入年初躁动行情。
配置方面,顺周期仍是多家券商青睐投资主线,有机构建议投资者坚守顺周期主线跨年,以应对年末博弈心态和行为加剧的市场。同时,符合产业升级与消费升级主线的优质成长个股,投资者也可逢低吸纳。
中信证券:A股仍处于跨年轮动慢涨期
近期,年末机构集中调仓和个别流动性事件冲击,诱发了市场波动。展望后市,A股仍处于跨年轮动慢涨期,基本面预期逐步改善抬升市场底线,增量资金缓慢入场,短期因市场波动被扰乱的预期预计会重聚共识。因此,建议投资者坚守顺周期主线跨年,以应对年末博弈心态和行为加剧的市场。
首先,近期的市场波动,只是年末剧烈风格切换导致的资金被动调仓,以及部分个股流动性冲击产生的扩散效应所致,不会对市场产生持续性影响。其次,预计年末经济数据会继续超预期,海外第二轮全球同步宽松带来充裕的外部增量流动性,整体信用环境依旧稳健,社融、流动性、信用风险和宏观经济政策这几个短期被扰动的预期将很快会重聚共识。最后,临近年末,机构产品排名竞争依旧焦灼,短期内博弈或将加剧,白酒、医药、新能源、消费电子中机构重仓股抱团进一步强化,非抱团股可能出现一定波动,但博弈的心态和交易行为在跨年后预计将趋于缓和。
配置方面,建议投资者以顺周期主线,继续关注基本金属、能源金属、基础化工以及家电、汽车、白酒、家居、酒店等可选消费行业。同时,可关注年末两条轮动副线,一是今年相对滞涨但景气向好的品种,包括出口产业链中的电子、汽车零部件和轻工,以及优质的地产蓝筹;二是年底机构博弈驱动的医药、新能源和食品饮料板块的快速轮动机会。
中金公司:年底市场风险偏好可能偏弱
近期,市场出现回调,市场风格转换较为纠结、整体表现不及预期。首先,在近年成长风格持续跑赢市场后,成长风格的资金明显占主导,对周期性板块兴趣不大。其次,在近年的结构性牛市中大部分机构投资者取得较好收益,临近年底,大幅加仓周期股的意愿不足。再次,近年投资者结构持续向机构投资者转换,市场短期“跟风”类资金占比明显减小,周期拉涨的持续性相比之下明显减弱。最后,近期政策基调有朝进一步偏紧的方向演进,持续在传递“总闸门”、“防风险”的基调,同时政治局会议定调2021年经济工作,强调“强化反垄断,防止资本无序扩张”。
展望后市,临近年底,市场风险偏好可能偏弱。配置方面,建议投资者在市场的变化中,稳守基本面与估值底线,注重低估值、有正面催化等因素,逢低吸纳符合产业升级与消费升级主线的优质成长个股。
中信建投:主板短线筑顶特征强化
展望后市,基本面上,物价及社融数据披露,结构性商品过热及货币供应拐点隐现。一方面,11月社会融资同比增速较10月下滑,显示本轮国内需求或高点已现,后续内需有望转势下行;另一方面,CPI同比转负而PPI维持负增长,显示在疫情冲击后的宏观需求整体还尚未恢复到疫情前水平。
技术面上,3500点强阻力线夯实,当前技术走势预示本轮启动于10月底的中期上行趋势终结。
配置上,主板方面,当前面临基本面、技术面双杀格局,预计本轮始于10月末的中期反弹行情已结束,后续或有反抽机会但难有趋势新高走势,建议投资者逢反弹减仓,持仓回归中等仓位。
创业板方面,相对主板略为乐观,本轮10月以来行情逻辑集中在周期与经济复苏,与科技成长关联有限,本次主板调整或成为成长风格切换的契机,建议高仓位持有,市场风格暂维持均衡,等待更明确信号后再行调整。
光大证券:需求侧改革助力内需升级
近期,A股市场大幅下跌。展望后市,价格数据方面,11月CPI同比下降0.5%,这是CPI自2009年10月以来重回负增长区间,但核心CPI仍保持正增长,这意味着国内需求并不差。金融数据方面,受财政因素和信贷季节性投放影响,11月M2同比增速小幅反弹,但社融存量同比增速有所下降,这反映出目前国内信用扩张拐点大概率已经来临。此外,12月11日,中央政治局会议顺利召开,会议提出“需求侧改革”和“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的新说法,“需求侧改革”的主要抓手是内需和新基建,而反垄断则可能会对国内互联网巨头产生较大制约和挑战。
配置方面,建议投资者把握三条主线:一是复苏预期继续提振风险偏好,顺周期更为受益,建议关注工业金属、石油石化;二是国内消费继续回暖,看好自身电动化周期带动的汽车,受益于海外出口拉动的家电、家具;三是金融有望延续景气度向上和估值修复的行情。
华泰证券:信用周期拐点或已到来,顺周期板块顶部未至
展望后市,金融数据方面,11月社融和贷款存量的同比增速或已至拐点,上游原材料盈利有望进一步改善。宏观政策方面,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需求侧改革,意味着传统加杠杆的投资发展路径或发生改变,长期来看有利于资本市场风险溢价率下降。市场结构方面,顺周期板块、涨价主线内部结构分化。
配置方面,在信用周期拐点后,货币下沉或导致PPI加速上行,从而带动顺周期板块盈利进一步修复,投资者可关注大金融和时点性机会,对金融地产的排序为银行、保险、券商、地产。此外,12月投资者也可关注出口、冷冬、疫苗消息等时点性因素带来的行业短期机会,如燃气、煤炭、航空、机场等。
天风证券:调整后市场并不悲观
过去一周,市场出现了一波整体性的调整。展望后市,调整后市场并不悲观,虽然信用周期进入回落阶段,但是基本面预期仍然不错,未来几个季报盈利大概率保持不错的增长。在信用收缩前期,市场整体难有系统性风险,同时从股债收益差的水平来看,虽然不如3月下旬的时候,但是股票市场目前并没有明显的情绪过热。
配置方面,顺周期风格短期调整后,后续趋势大概率还没有结束。从基本面的角度出发,国内信用周期领先于国内经济周期大约2个至3个季度,信用周期10月见顶,对应国内传统经济周期大约明年2季度左右见顶。因此,从相对业绩趋势的角度,至少到明年一季报,沪深300为代表的顺周期方向的业绩大概率占优。对应风格上,沪深300占优的趋势尚未结束。
此外,在顺周期风格的趋势中,春季躁动的日历效应同样可能带来科技板块的超跌反弹,因此投资者可重点关注有边际变化且跌幅较大的行业信创。
安信证券:年初躁动行情还未开始
展望后市,中期来看,A股的核心关注焦点在于今年估值没有大幅扩张,估值还未处于历史高位的行业中,有多少能够在明年出现强劲的盈利增长。短期来看,则是市场是否还有年初躁动行情。
目前看来,牛市之后的下一年,年初躁动行情依然是大概率。市场在经过短期震荡之后,预计在流动性预期边际改善,复苏预期深化的背景下,继续进入年初躁动行情。
配置方面,建议投资者以顺周期为主线,关注金融、可选消费、涨价链、出口链等。同时观察中美下一步政策力度,逐步关注成长股机会。行业方面,可重点关注保险、银行、券商、军工、白酒、新能源汽车、白电、化工、有色、机械等。
平安证券:A股短期仍然震荡
目前,A股波动加大,但市场的调整更多来自于资金行为和市场价格,而并非来自于基本面的变化。展望后市,市场整体风险偏好不高,年末资金博弈加大,部分资金获利了结对市场形成短期压制,境外资金流入相对放缓,预计短期仍然维持震荡格局。
配置方面,A股市场短期维持震荡格局下,波动或继续加大,建议投资者均衡配置。随着疫苗的应用范围扩大,家电、轻工家具和电子设备制造等出口占比较大的行业,值得投资者进一步关注。
太平洋证券:A股继续向上
布局估值切换,短期调整无碍中期向上。
近期,市场出现一定调整,与近期外资节奏和年底流动性对冲存在一定关联。展望后市,基本面和外资将持续支撑A股向上,市场观望情绪仅是短期扰动。同时,A股估值切换行情可期。
具体来看,目前,国内外经济展现韧性十足,我国出口将持续受益于与海外的供需错位,金融数据虽见顶回落,但企业经营仍在持续改善,后续经济动力有赖制造业内生的新一轮库存周期。短期市场利率抬升出现放缓,但货币“紧平衡”中期趋势不变。
配置方面,市场呈现抢跑春季躁动态势,建议投资者做顺周期和双循环的两手准备。
浙商证券:调整带来再次布局良机
近期,受到社融数据回落担忧影响,市场整体呈现调整。展望后市,随着年末的临近,市场有望迎来跨年行情。因此,近期市场调整,将为投资者带来了再次布局的良机。
具体来看,海外方面,日本和欧元区新一轮刺激政策陆续落地,美国新一轮财政刺激预期上升。国内方面,虽然受到特别国债发行回落影响以及信用违约事件拖累,11月社融增速小幅回落,但新增信贷高于预期,企业贷款向中长贷倾斜,这表明经济复苏中企业投资活动正逐步回暖。
配置方面,全球“负利率”环境下,A股仍是全球资金追逐的资产,建议投资者把握三条投资主线:一是特斯拉映射和地方政策支持力度加码下电动车产业链的景气上行;二是在终端产品电子化趋势和技术升级需求驱动下中期仍保持高景气的电子产业链;三是疫苗研发推进带来线下经济的复苏,推动出口产业链和周期品库存回补。
扫二维码 领开户福利!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 2018 今日中国财经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