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09 09:45:17 来源:环球时报
本报驻日本特约记者蒋丰本报特约记者宋毅
减少食物浪费一直是世界各国关注并积极推进的议题。为力争到2030年将食物浪费量减少至约500万吨,日本政府去年10月施行《食品浪费削减推进法》,敦促企业采取延长保质期等措施,各公司也在不断推进相关研发。常温下可保存200多天的豆腐、保鲜时间更长的保鲜膜……日本各种新技术的出现值得致力于减少食物浪费的中国关注。
据日本环境省统计,2017年,日本国内的“食物废弃”达到2550万吨,其中有612万吨,是属于来不及吃就过期的食品,相当于每个日本人每天扔掉一个饭团。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赏味期限”设定过短。所谓“赏味期限”,是指超过这个期限,产品味道便不再是最佳状态。而消费者通常不会购买过了“赏味期限”的食物,结果造成浪费。另外,日本还有一个“1/3规则”,即产品上架的时间必须是生产日到“赏味期限”这段区间的前1/3。这是生产厂家一定要把产品在最佳状态时送到客人手里的自负,也显示了日本消费者对食品安全性、新鲜度的过度追求。
日本社会已意识到这些问题,并进行相关调整。比如,味之素公司将粉末咖啡等162种食品的“赏味期限”的标注方法,从具体的年月日变成只显示年和月。永旺集团则从2016年3月开始,将1/3规则变成了1/2规则。伊藤洋华堂则对逼近“赏味期限”的产品,不是直接下架,而是打折出售。日本流通经济研究所的主任研究员石川友博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大企业的积极动作,对整个食品行业的意识改变都有明显的推动作用,会带领整个业界的改革,值得期待。
日本的投资者已经敏感地注意到,减少食物浪费当中的商机。2019年5月,在东京都世田谷区出现一家新型超市,里面售卖的都是临近“赏味期限”的食品、食材,价格是正常的一半以下。据超市投资人山中善昭介绍,由于每天顾客太多,收款员不够用,所以还请了义工来帮忙。今后,东京都内将出现更多家同类型超市。
作为技术先行国,日本的努力不仅仅在于企业的改革、民间的推动与消费者意识的变化,还有很多由此而生的技术手段。据《日本经济新闻》近日报道,森永乳业公司利用“长期保存制法”,推出常温下可保存216天的豆腐。公司社长宫原道夫表示:“保质期长的商品除了有助于减少浪费外,还适合作为灾害时的储备”。保质期的延长还有助于减少公司库存产品的浪费。目前,森永在生产阶段的浪费已经比2013年减少23.9%。日本D-Break公司则研发出一种特殊冷冻技术,可以在不损害水果细胞膜的情况下,将水果进行零下1-5摄氏度的冷冻,并且不会损害水果原有的口感,从而延长保鲜时间。
除了在食品本身上下功夫,日本企业还在包装上想办法。日本住友化学公司在保持水果新鲜度的包装领域占据市场主导地位,特别是该公司研发的“P-Plus”保鲜膜采用特殊材质,调整氧气透过量,使得放入其中的蔬菜和水果处于“冬眠”状态,进而可以实现长时间保鲜。比如,香蕉放在普通的保鲜膜里可能只保鲜3天,而放在“P-Plus”里则可以保鲜7天。
日本企业还通过人工智能(AI)技术,提高商品需求预测的精确度,从而减少因为供大于求产生的浪费。在日本,豆腐等食品保质期短,需要每日配送。而各厂商为避免缺货一般采取备货型生产,但也因为过量生产而导致浪费。于是,日本最大豆腐生产商相模屋食料与日本气象协会合作,尝试通过AI提高商品需求预测的精确度。在相关方式引进之前,预测值和实际销量的误差有时候能达到10%,但目前误差被缩小至不足1%。更广阔地看,AI技术可以让食品生产商实现库存、生产的最优化,食物批发商和物流企业可以优化库存和资源效率,零售商可以实现订货的最优化。最终,可以整体解决过剩生产、过剩库存、过期返送、食物卖剩等问题,实现减少食物浪费的目的,同时也能提高企业收益。
一位在日本经商的华人老板告诉《环球时报》记者,虽然日本食物浪费的原因很多是出于追求最佳享用期,与中国国内多集中于餐桌上不同,但日本企业减少食物浪费的相关技术依然值得中企参考借鉴。中国社科院日本研究所综合战略研究室副主任卢昊对记者表示,上述减少食物浪费的技术手段基本属于民用行业,不涉及高端敏感技术,合作和法律门槛没有那么高。但有意与日方建立合作的中企需要注意,在保护信息安全和个人隐私方面,日方要求比较严格,中企一定要有所准备,确保符合相关要求。▲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 2018 今日中国财经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