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08 09:45:06 来源:环球时报
本报记者倪浩本报驻德国特约记者青木
11月中国进出口实现连续六个月正增长,出口势头尤其强劲。路透社12月7日分析称,中国率先修复供应面,叠加传统的海外节日需求高峰,推升中国11月出口攀至近三年高位,贸易顺差扩至纪录新高。“中国经历令人惊讶的出口热潮!”德国《世界报》7日称,出口超出预期的强劲增长带来了更多动力,中国经济的前景呈现愈发乐观的发展态势。
中国海关部署12月7日发布的数据显示,11月份全国进出口总值4607.2亿美元,增长13.6%。其中,出口2680.7亿美元,增长21.1%。自6月起,中国进出口已连续6个月实现正增长,国际市场份额进一步提升。中国海关总署统计分析司司长李魁文7日表示,中国对疫情的有效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使得中国进出口连续六个月实现正增长。但他也指出,当前外部环境复杂严峻,中国外贸还面临诸多不确定性,持续稳定增长还需付出艰苦努力。
根据彭博社统计,中国11月出口创出2018年2月以来的最大增值。当月中国贸易顺差为754亿美元,至少是1990年有记录以来的最高水平。中国外贸的两项数据明显超出了彭博社此前的预期增幅。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同日发布最新外汇储备数据,截至11月末,中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1785亿美元,较10月末上升1.61%。
今年前11个月,中国进出口总值4.17万亿美元,同比增长0.6%。其中,出口2.31万亿美元,增长2.5%。贸易顺差达4599.2亿美元,同比增长23%,已超去年4215亿美元的总值。
中国出口第一大户为占比高达59.3%的机电产品,其中笔记本电脑、家电等“宅经济”商品出口值分别增长18.4%、22.2%;包括口罩在内的纺织品大涨33%,接近1万亿元。而服装、鞋靴和箱包等出口下降明显,后两者下降幅度均超两成。进口方面,中国前11个月进口大豆9280.3万吨,增加17.5%,进口集成电路2.2万亿元人民币,增长15%。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唐建伟7日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中国出口超预期增长,反映了年末海外在疫情冲击之下,产能供需缺口明显扩大,中国出口的替代效应再次凸显。路透社认为,得益于中国经济最早从疫情中复苏,外贸增长动能有望持续到明年上半年。
今年前11个月中国对主要贸易伙伴进出口均保持增长,其中,东盟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占中国外贸总值的14.6%。中国同前五大贸易合作伙伴东盟、欧盟、美国、日本、韩国进出口分别增长6.7%、4.7%、6.9%、1.4%和0.9%。
“中国超越美国成为欧洲第一大贸易伙伴”,德国《商报》7日报道称,中国对欧盟经济的重要性又上了一个台阶。数据显示,今年前11个月中国对欧盟出口2.45万亿元人民币,增长7%;欧盟出口中国为1.6万亿元,增长1.3%。中国对欧盟贸易顺差8401.9亿元,增加19.9%。欧盟统计局最近公布的数据也显示,今年前三季度,中国已替代美国成为欧盟的最大贸易伙伴。目前中国和欧盟正在就中欧投资协议进行最后阶段的谈判。欧盟官员表示,协议有可能在今年底完成。
今年前11个月,美国为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双边贸易额达3.65万亿元人民币,占中国外贸总值的12.6%。彭博社的报道中强调,以美元计,中国对美国贸易顺差达到374亿美元,创下新的纪录。另外,日本、韩国分别为中国第四大和第五大贸易伙伴,其中中国对日贸易逆差1960.6亿元,对韩贸易逆差3901.9亿元。另外,德国、日本、英国等出口大国向中国的出口在增加,在一些统计区间,中国分别首次成为这些国家第一大出口国。
德国《世界报》7日称,中国出口热潮有两大原因:一是自夏季以来,中国就已在很大程度上控制了疫情,并且只有少数感染,因此经济活动已恢复正常。二是中国出口商受益于其他国家工厂因疫情停产。
中国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部副主任白明认为,中国与主要贸易合作伙伴产业结构高度互补,所以贸易关系相对稳定。另外,不断增长的贸易数据也表明,中国产业链条的齐全和稳定的生产,使得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的作用无可替代。
彭博社在报道中认为,中国稳健的贸易数据表明,全球需求已开始恢复。世贸组织发布的最新一期《货物贸易晴雨表》报告显示,全球货物贸易景气指数达100.7,相较于8月发布的84.5有大幅提升。该指数大于100则表示,全球货物贸易增长高于预期水平。
世贸组织强调,目前全球贸易局势仍存在高度不确定性。随着欧洲和北美地区疫情反弹,多国再次出台封锁措施,可能引发新一轮企业关门或陷入财务困境。今年第四季度全球货物贸易增长可能放缓。▲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 2018 今日中国财经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