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06 08:07:26 来源:新浪财经-自媒体综合
在历史进程中,人们容易被情绪和繁杂的细节裹挟,根本抓不住主要矛盾,在进程结束后,人们又容易遗漏掉很多重要的要素,把那段历史压缩得不成样子。现在则是一个合适的时间点,风暴过去,情绪已经平复,但我们形成的共同记忆还在那里,并未消退。一次是美国大选,另一次是辉瑞的新冠疫苗。海外事件对国内的影响主要是情绪上的,持续时间很短,作用幅度不大,根本谈不上什么影响收益率中枢了,这些因素往往是次要矛盾。一、央行吹风会;二、社融同比增速继续超预期地创新高。一个代表央行货币政策态度,另一个代表整个社会资金的需求状况,都是主要矛盾。严处各种“逃废债”行为,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事件才真正宣告结束。呵护市场的操作,一、11月25日,交易所定价大量投放7天回购;二、11月30日,央行超预期做了2000亿MLF。不改变利率中枢。外因比内因更重要,次要矛盾无法左右主要矛盾。真正影响利率中枢的是一系列宏观因素,譬如,经济增长、通胀、金融风险等等。这些因素会通过供需和预期两方面来影响利率。供需方面,我们可以用可贷资金模型考察非银市场资金的供需,经济景气,产业资本对资金的需求旺盛,会推高非银市场的资金利率。供需往往变化得很慢,对市场的影响也很缓慢。预期在投资者的脑子里,不用实际交易就可以发生变化,所以,它的变化剧烈而迅速。剔除猪肉都是通缩。但是,十一之后猪肉价格继续快速飙升,市场终于恐慌了。它在11月5日宣布降低MLF利率5bp,紧接着预期反转,收益率一路向下,市场不再关心通胀,因为央行用实际行动告诉市场:我不关心猪肉造成的通胀。1、经济增长和就业;2、通货膨胀;3、金融风险;4、内外平衡。要同时兼顾这四个目标很困难,一方面这些目标会经常性地相互冲突,另一方面彻底解决冲突的完备工具箱可能并不存在。去思考如何同时兼顾它们?有些分析师总是错误地解读央行的动作,就是因为他们工作做的太细,沉迷于细节。如何兼顾四个宏观目标,其实,逼来逼去,只有一条路:根据实际情况有所侧重的兼顾。货币政策统筹重心的框架,在这个框架下,央行的货币政策可以分作五类:一、偏向保就业的货币政策(年初);二、偏向防金融风险的货币政策(今年下半年);三、偏向防通胀风险的货币政策(未来的某个节点);四、偏向内外平衡的货币政策(2015年811汇改);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