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17 15:35:55 来源:环球时报
作者:王友明
2020金砖国家峰会将于11月17日以视频方式举行。最近两年,围绕金砖的表现和成员国间的争端,各种声音和争论不绝于耳。相比前十年的金砖风生水起和亮点纷呈,金砖机制建设近来看似有点沉闷。但实际上,金砖建设的步伐一直未停。比如中国正积极研究设立“金砖新工业革命伙伴关系创新中心”,俄罗斯发出制定《金砖国家经济伙伴战略2025》倡议等等。另外金砖银行扩员即将取得实质进展。新冠疫情下,金砖银行还为成员国提供了100亿美元抗疫特别贷款。
面对新形势,金砖机制仍在展现巨大合作潜力和光明前景。未来金砖机制还需拓宽思路,增添新的合作机制和抓手。
第一,打破常规,设立秘书处等相关机制。通常,多边合作机制发展到组织或联盟的水平时都会设秘书处,如上合组织、美洲玻利瓦尔联盟等。关于金砖是否设立秘书处的争论已久。反对者认为,金砖若设秘书处则将机制带入组织层面,会缠上多边组织的一些羁绊。但事实上,在俄罗斯学者多年前提出的“虚拟秘书处”基础上设立实体秘书处有诸多好处,不仅能为金砖提供发展规划、事务磋商、法律和技术保障,也能为轮值主席国提供组织和智力支持,包括提供议题草案、峰会和论坛设计等,还能避免以往成员国之间协调“找不着人、找不对人”的窘境。类似机制还将观察和监督峰会宣言的落实进展情况,避免多边机制成为“清谈馆”。
第二,推动成立“金砖评级机构”。这个设想早已有之,它由印度人首倡并大力游说,得到其他成员国积极响应,甚至一度被写进2016年果阿峰会宣言。但正当金砖评级机构呼之欲出而成为又一金字招牌时,该倡议却日渐销声匿迹。原因之一在于对手太强大,现有的由美国掌控的标普、惠誉、穆迪三大评级机构几乎囊括和垄断着全球所有主权债务评级业务。其他原因,诸如金砖评级机构无法获得一手权威经济和主权债务信息,也都是让新倡议未果的因素。
但成立金砖评级机构的动力之一,正是源于金砖国家不堪由美西方把控的三大国际评级机构任意“矮化和羞辱”。三大机构采用的“证券发行人付费”模式屡遭诟病,金砖国家频遭其“差评”,其中裹挟的政治因素和逐利化因素,使其与国际权威评级机构应有的声望不符。不可否认,标普等三大机构均为国际评级领域的“百年老店”,资格、经验、权威性令其他评级机构难以望其项背。
尽管对手强大,金砖国家还是要迎难而上,根本原因在于金砖国家的经济实力并没转化为相应的国际制度性权力,西方国家仍是国际权力体系的操纵者和游戏规则主要制定者。对此,金砖国家孜孜追求改变现状,力争由国际权力机制的边缘走向中心。成立金砖评级机构将助推发展中国家加快从主流国际体系的外围走向内部。面对强大竞争对手,金砖评级机构若想赢得市场,更需在专业性和盈利模式上独具匠心。
第三,补齐人文短板。金砖合作机制四梁八柱日益稳固,经济政治安全的合作不断拓展和深化,但人文合作的短板随之显现。金砖成员国民众对彼此的认知不一而足,大体呈现“理解与误解并存、认同支持与认知缺失同在”的态势。有的因为语言和地理相隔遥远等因素,人文了解赤字还相当严重。更为严峻的是,西方媒体针对金砖国家的报道几乎是清一色的讥讽和歪曲,并以居高临下的姿态嘲讽金砖国家的社会文化生活。为此,可应俄印等国学者建议成立类似“金砖通讯社”的新闻机构,专注于客观报道成员国的发展实况和历史人文风貌,增进彼此文化认知和文明互鉴,同时驳斥西方媒体的不实报道和无端抹黑,打造金砖新闻话语权体系。
第四,研判全球化新形势,成立“金砖全球化与全球治理论坛”。金砖机制建设已有不少论坛,但多是政府部长级和工商界对话等“规定动作”,尚无综合性、全体会议与平行会议相结合的立体大型论坛。
在全球化面临重大挑战之际,可成立“金砖全球化与全球治理论坛”。论坛参会人员不局限于金砖成员国,而是放眼全球,邀请东西方国家共同探索全球化和全球治理新思维、新主张和新策略。论坛需聚焦5G、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业态,助推成员国结成新工业革命伙伴关系。除了辩论、反驳各种歪曲全球化论调、为全球化正名,论坛还需全面阐释金砖国家全球化和全球治理的主张,以相应的金砖共识和主张引导全球治理向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纵观全球多边合作机制,几乎没有一帆风顺的,均在利益碰撞和争斗中前行。金砖成员国唯有不断寻求利益融合点,求同化异,增添新的合作平台,才能拉紧彼此利益交融的纽带,推动金砖合作走深、走实。(作者是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发展中国家所所长,清华大学CCWE“金砖国家经济智库”高级研究员)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 2018 今日中国财经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