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12 21:35:27 来源:中国新闻网
(经济观察)未来五年中国普惠金融监管与发展如何发力?
中新社北京11月12日电 题:未来五年中国普惠金融监管与发展如何发力?
中新社记者 魏晞
未来五年中国普惠金融监管和发展要如何发力,“十四五”期间又有哪些重点可期?
回看过去数年,中国普惠金融体系的发展虽然仍处初级阶段,但经过各方努力,现在已经呈现服务主体多元、服务覆盖面较广、移动互联网支付使用率较高的特点。
与此同时,普惠金融发展面临诸多问题与挑战,譬如:小微企业和弱势群体“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突出,金融资源向经济发达地区集中,“数字鸿沟”问题凸显等。
解决这些短板问题是今后中国普惠金融发展的主攻方向和重点。12日在北京举行的“第三届中国普惠金融创新发展峰会”上,如何寻找未来五年普惠金融“发力点”,来自监管、学术领域的专家给出了一些方向。
金融监管手段?完善!
中国央行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局副局长尹优平认为,“提升金融科技水平,增强金融普惠性”应是一个发力点,应进一步完善监管制度和监管手段,在将金融科技创新纳入监管体系的同时,鼓励和引导金融科技创新,以进一步提升金融机构服务下沉的能力和效率。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李扬认为,要通过金融科技赋能,提升普惠金融服务效率,在进一步发展金融科技的过程中,协调创新和监管。
存在数字鸿沟?降低!
尹优平表示,发展普惠金融始终要做到金融为民,普惠民生,使人人都能共享金融改革发展的成果。特别是在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过程中,要尽量降低“数字鸿沟”对边远地区群体、老年群体带来的不利影响,发展完善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普惠金融服务。
他认为,“十四五”期间,应该完善有温度的普惠金融能力体系。虽然说中国整体金融素养和金融能力有所提高,但一些弱势群体,他们的金融素养或者产生的数字鸿沟不适应防范金融风险的需要。所以,未来需要通过构建有温度的普惠金融交易能力体系,解决这方面存在的问题。
重点领域发展?支持!
尹优平说,下一步要加强对重点领域支持力度,促进“双循环”发展新格局。金融机构应进一步优化资金投向结构,加大对消费升级,以及产业链升级、科技创新、绿色发展、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等领域投资的支持力度。
国务院参事、银保监会原副主席王兆星强调,金融监管部门应该督促基层银行金融机构回归本原、专注主业,更好地为实体经济,为种植户、农户、小微企业服务,聚焦融资难点,实现支持、指导当地金融机构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更好地加大普惠金融的发展。
民众需求脱节?补齐!
王兆星认为,普惠金融从本质来讲实际上还是要为那些很难获得、很难接近金融服务的弱势群体,特别是农民、偏远的山民,使他们能够接触到、获得到金融服务。而且在获得这种金融服务的同时,不仅便利,而且更加经济、更加实惠。
李扬认为,厘清问题,才能明确未来发展方向。目前看,中国商业性金融和政策性金融发展总体良好,但“合作金融”是心中之痛。在农村,特别是在不发达地区,合作金融的需求是始终存在的。但中国缺乏真正意义上的、自下而上组织的、有较大积极作用的合作金融组织,事实上出现了合作金融真空。因此未来普惠金融应该在发展农村合作金融方面下功夫。(完)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 2018 今日中国财经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