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12 15:34:41 来源:光明日报
成都彩虹集团:紧急转产助力疫情防控
【落实“六稳”“六保”一线见闻】
全国模范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全国助残先进集体、全国五一劳动奖状……走进成都彩虹集团的党员活动室,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琳琅满目的奖牌、证书。荣誉记录着企业的成长史,也记录着企业为社会作出的巨大贡献。
今年2月,成都推出《致敬成都战“疫”英雄》公益广告,成都彩虹集团作为主角之一,在成都中心城区主要地标建筑上亮相,点亮了成都的夜空,赢得了市民们纷纷点赞。这家原本以电热毯、电蚊香为主要产品的企业,在疫情暴发后第一时间转产,累计生产民用KN95口罩400万只以上,发出手动和电动喷雾器35万台和消毒喷壶30万个,供应市场“84除菌液”70万瓶,为疫情防控作出了积极贡献。
成都彩虹集团前身是1956年成立的成都角梳生产合作社,几经改革,彩虹集团已逐步发展成为一家员工超过3500人,年产销额超过10亿元、利税超过2亿元的大型集团。“彩虹”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彩虹”电热毯、“彩虹”电蚊香均被评为“中国名牌产品”。
今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然来袭,口罩成为最紧缺的防护用品。当时最急需的是医用N95口罩,彩虹集团积极响应号召,采取彩虹集团出生产线、海汇药业出万级洁净车间的“跨界”合作模式,生产医用防护口罩。
为了尽早攻克医用防护口罩转型的难题,公司成立医用防护口罩攻关小组;在口罩机改造转型几次送检仍需改进情况下,公司派出设备部、生产工艺部骨干对民用KN95和医用N95口罩的不同点进行不断试验和验证,几天之内完美解决了相关的技术难题;在面临先前准备的原材料无法用于医用级别的口罩生产时,公司派人24小时专线联系40多家企业,为公司生产提供熔喷布、无纺布、密封条等零配件,使医用防护口罩的生产得到保障;在面临人员缺乏情况下,公司又动员20多名党员、入党积极分子、技术骨干和设备骨干住进海汇药业,与外界隔离生产。经过40多天连续攻关,口罩产量终于从每天1000只增长到1万多只,为抗疫医护工作者提供了有力保障。
民用口罩也十分紧缺,公司转产面临设备供应交货周期至少两个月以上的窘境。怎么办?自制生产线!2月3日开始,彩虹集团研究所、设备部、工艺部等技术骨干组成折叠口罩攻关小组,开始夜以继日地工作,每天吃饭时间不固定、睡眠时间仅有五六个小时。
攻关小组全力以赴,3天就完成了口罩折叠机的主体机械结构、成型机、电气控制、材料放置等组件测绘,涉及零件近千个。测绘完毕后,企业在4天内将测绘结果转化成了图纸。图纸交付机床厂后,企业又独立完成控制电箱的装配,5天后,653种标准件全部到位,实地整机装配与调试完成,2月15日,生产线开始出成品。首套设备从动议研制到生产出产品,一共只用了12天,比原计划的1个月大大提前。2月28日,随着第三套设备安装到位,公司3条自主研发折叠口罩生产线全部顺利投产,有效填补了口罩供需缺口。
同时,成都彩虹集团于2月6日初步复工生产夏季灭蚊产品,2月17日正式复工,3月9日全面复工。在公司正式复工的前一天,成都彩虹集团向所有员工发出一封家书《你们的背后,有我们来守护》,向全体员工郑重承诺:不裁员、不降薪、对暂未复工的基层员工每月发放1800元生活保障金。
在“稳产保工”工作中,成都彩虹集团严格执行疫情防控操作规程,号召党员以身作则,广泛动员、组织和团结职工,为企业生产经营和员工健康安全提供可靠的管理保障。目前,集团产能已恢复到100%,10余条生产线开足马力确保销售正常备货。数据显示,彩虹集团主要经济指标产值已从一季度的下降32.61%扭转为三季度的正增长1.53%,利润更是从一季度的下降24.02%扭转为三季度的正增长15.16%,交出了疫后重振的合格答卷。
(本报记者 周洪双 李晓东)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 2018 今日中国财经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