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05 18:07:15 来源:新浪财经综合
原标题:[机构会诊]两粕突然崛起 是凭实力 还是“拼人气”?
来源:文华财经
自8月中旬以来美豆就持续上攻,然而成本端对国内两粕的撬动效应并不明显,两者虽然在国庆节后大幅跳空高开,但在过去的一个月时间里仅宽幅震荡。今日,两粕突然崛起,豆粕升至两周高位,菜粕更是揽获逾4%的升幅,大涨至16个月高位。
两粕今日的大涨可否定义为新一轮涨势的开启?基本面有哪些因素提供了支撑?未来走势又取决于哪些因素?文华财经【机构会诊】板块邀请了资深油料期货专家为大家深入解读。
>>>>>>
【文华财经】:美豆大涨带来的进口成本提升影响,有时体现在油脂市场,转瞬又体现在两粕市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中银国际期货农产品研究员 周新宇:进口大豆进入中国后需加工成豆粕与豆油进行出售,压榨厂通过出售豆粕与豆油赚取其中的压榨利润。而通常为了维持压榨利润与现货销售相对稳定,压榨厂会根据市场实际情况调整豆粕与豆油的销售价格。根据历史数据统计,美豆价格与豆粕的关联度更高,与豆油的关联度相对较小,因此美豆的成本提升会更多的体现在豆粕上,但一旦油粕比偏离正常区间的话,往往会触发油粕比套利,市场短期会呈现明显的油强粕弱或者粕强油弱的情况。
国投安信期货研究员高级分析师 董甜甜:按照出油率与出粕率来看,油籽进口成本的提升通常主要影响粕类,因而美豆的大涨往往引发豆粕、菜粕的大幅跟涨,以及油脂的跟随性小幅上涨。然而,上涨也可区分为主动型上涨、被动型跟涨,当油脂存在驱动因素时,往往外盘油脂、油籽同时上涨,此时表现为油脂、油籽主动上涨,油粕被动跟随的情况,关键因素在于基本面变化的驱动力来自何种品种。
方正中期期货研究院农产品研究员 侯芝芳:这个与油粕本身所处的需求环境有关系,如果油的需求环境较好时,成本提升会对油的拉动加强;反之,如果粕的需求环境较好,成本提升对粕的拉动就会增强。
>>>>>>
【文华财经】:与油脂相比,粕类近期走势一直偏弱,今日的飙升能否定义为新一轮涨势的开启?未来走势波动取决于哪些因素?
中银国际期货农产品研究员 周新宇:目前期货市场上油脂有三个品种,棕榈油、菜油、豆油都有独立的基本面且相互联动。油脂之前的上涨有菜油的紧缺,棕榈油产区基本面偏多的因素影响;而豆粕的大涨则来自于美豆的推动以及国内旺盛的消费。个人认为未来国内豆粕涨势能够延续,美豆有望冲击1100美分/蒲一线,国内豆粕需求依旧偏乐观,短线豆粕价格或震荡温和回升。
国投安信期货研究员高级分析师 董甜甜:国内粕类此前受到到港预期的压力,但近期焦点重新回到外盘油籽的趋势上。接下来需要关注美国大豆库存、南美天气等主要因素,若美豆出口季出现美豆的上涨行情,国内粕类的周内上涨将是新一轮涨势的开始。
方正中期期货研究院农产品研究员 侯芝芳:粕类整体仍然处于上涨趋势当中,今日的上涨仍然是对前期的接力。未来走势主要取决于南美天气情况、中美贸易关系以及生猪产能的恢复情况等。
>>>>>>
【文华财经】:两粕中菜粕表现更为强势,是单纯受资金推动,还是基本面有实力支撑?豆粕会一直相对偏弱吗?
中银国际期货农产品研究员 周新宇:菜粕与豆粕同属蛋白粕,且消费上有一定的替代效应。菜粕更多的用于水产饲料而豆粕更多的用于生猪、禽类饲料。在现货市场上,菜粕的贸易量小于豆粕。而在期货市场上,菜粕的流动性也不如豆粕。当有资金进入蛋白粕市场时,菜粕的波动往往会大于豆粕。目前豆粕菜粕价差处于中等偏高的位置,菜粕库存不高,有一定的基本面利好支撑,菜粕短期内可能会强于豆粕,但价差修复的空间也相对比较有限,豆粕不会一直相对偏弱。
国投安信期货研究员高级分析师 董甜甜:国内粕类分品种来看,菜粕的供给问题更为显著。国内菜籽压榨量显著处于低位水平,菜粕库存提早进入低库存状态,且可预期地将延续此状态,这使得国内菜粕在四季度将较为确定的维持偏紧的状态。另一个因素来自粕类的替代消费,从豆菜粕单位蛋白价差上看,此价差提早、持续处于高位水平,利于菜粕在淡季阶段替代部分豆粕消费。从饲料消费的整体复苏上看,粕类价格存在中期上涨的需求推动力,行情上值得期待。
方正中期期货研究院农产品研究员 侯芝芳:目前菜粕表现强势资金和基本面两方面因素都有,菜粕本身而言,虽然水产即将步入淡季,但是油菜籽进口量处于低位,菜粕库存再次进入近五年低位削弱了淡季影响,并且增加了价格波动的弹性,一旦有利多因素拉动,就可能会导致菜粕价格涨幅明显。
豆粕也不会一直处于弱势,豆菜粕价差的缩小对菜粕消费非常不利,一旦缩小到一定程度将会使得豆粕的替代增加,并且随着水产逐步进入淡季,菜粕消费对价格的拖累也将增加,届时豆粕可能会强于菜粕。
扫二维码 领开户福利!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 2018 今日中国财经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