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28 06:35:28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丽水10月27日电(记者 张斌)10月27日,在浙江著名侨乡——丽水市青田县,当地章村乡的河道使用经营权项目正式获500万元授信,承包河道的个人或集体,将获得50-100万元不等的贷款资金授信。这一被称作“河权贷”的改革试点,是继6年前,青田首次提出农村河道使用经营权改革,将河道“承包到户”后的又一突破性农村改革成果。
“我们在不突破法律法规和政策底线、红线的前提下,突破了一些传统的观念和固化的习惯。”中共青田县委常委、副县长陈海民对中新网记者说。
河道“承包到户” 改革经验正全面推广
据了解,青田农村的改革突破,有一段富有浙江特色的省域发展背景。
2014年,为应对工业化带来的污染问题,浙江全面推进以“五水共治”为名的治水行动。青田县小流域众多、分布广泛。在青田章村乡,当地参考农村土地改革经验,自发探索确立“河道所有权国有,管理权赋予行政村,经营权(彼时当地称作“承包权”)到村、到户、到人”的方针。承包人有权在河道进行有限定的休闲渔业等经营活动,但也要负责河道日常管护。
首笔“河权贷”发放现场。 张斌 摄在外经商的章村乡吴村村民王福庭等人回村后,眼看自幼玩耍的村内河道满是建筑和生活垃圾,自愿提出希望承包河道,参与整治——这与当地政府的想法一拍即合。此后,改革最先在吴村开始试点,王福庭等15人创办公司,投入上百万元,恢复河道生态、建设堤坝、日常河道维护等。
如今,吴村河道清澈碧绿。当地通过截水养殖等方式,吸引垂钓爱好者前来。记者在吴村采访垂钓者得知,在该村河道,单日垂钓收费最高达120元。上半年开渔时期,垂钓者每日可达40、50人。河道内的石斑鱼,在县城的售价可达80元-100每斤,若制成鱼干可达200元每斤。
“今年是我们承包河道第五年,比起直接产生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更多一些,带动了村里的就业和乡村旅游。”王福庭说,他已建议当地政府,在河道考虑发展石斑鱼清水养殖,增加村民、村集体和承包者的收益。
吴村的改革试点经验已在青田全面推广:截至2019年末,该县11个乡镇(街道)、45个行政村开展农村河道承包经营权到户工作,共探索出集体承包等4种山区河道经营权承包模式,每年可为村集体增收约80万元。在章村乡,当地共获河道承包(三年)总租金48万元,每年至少省去保洁经费、河道管理费10万元。
有人士认为,“河权到户”的河湖管护机制激发了民众参与治水、创业的积极性,破解了乡村河道“谁来管”“怎么管”等难题。一定程度上,这正是中国民营经济大省——浙江涵养多年的市场化意识与基因使然。
“河权贷”冀助河道承包者融资
以市场化方式,推动生态环境修复与保护的青田河权改革经验,曾入选中国十大基层治水经验。
陈海民认为,青田河权改革起源于基层,是一种自下而上的、具有突破性的农村改革。但随着改革进入深水区,也面临着析产确权难、融资流转难、长效经营难等瓶颈。“我们推进‘河权贷’改革试点,就是着眼于破解难点、疏通堵点,进一步提升改革成效。”
正如最初“吃螃蟹”的王福庭所表示,他所代表的的企业初衷并非谋利,此前的投入也尚未覆盖成本。若想发动更多市场主体参与河道治理,仍需要更多“推力”。
吴村河道,几位垂钓者正在钓鱼。 张斌 摄2020年,为满足农村河道承包经营主体规模化、集约化经营资金需求,青田官方出台相关实施方案,启动河道使用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由此,当地河道使用经营权项目首笔贷款得以于10月27日发放,成为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和金融创新融合改革的最新探索。
据了解,开展河道使用权、经营权抵押贷款业务,将让“河道绿水”变为“金融活水”,以促进农村河道生态修复、农田水利、村级公建项目、村集体经济增收和农业生产等乡村各项事业发展。
青田县金融发展中心负责人陈少君介绍,河道使用经营权抵押贷款的额度,将根据河道的评估价值确定,原则上贷款额度在50-100万元之间。贷款执行优惠利率,较同类信贷产品低近3个百分点。“河道使用经营权抵押贷款一次授信3年,在授信周期内,资金可随借随还,按实际使用天数计算利息,用款方式非常灵活。”
“绿水青山”如何科学转化为“金山银山”?
陈海民表示,在接下来的改革试点过程中,当地将坚持“不管怎么试怎么改,都不能把河道所有权属于国家所有制度改垮了,不能把河道生态环境改差了,不能把河道行洪排洪能力改弱了,不能把村庄、农民利益损害了”的原则,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激发与尊重农民首创精神,进一步深化“河权贷”改革,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吴村一位垂钓者展示刚刚钓到的小鱼。 张斌 摄此外,关于外界对“改革是否影响河道生态环境、河道行洪排洪能力”的关注,在最初进行试点的章村乡,乡长李剑鸣告诉记者,承包者对河道的经营是有限定的,且实行水利部门、环保部门备案审批制度。下一步,有关方面也将更加关注生态环境的监测,确保在守住底线的原则下将“绿水青山”科学转化为“金山银山”。
事实上,将绿水青山进行科学转化的实践,近期在浙江“频现亮点”。
10月23日,中国首部省级《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技术规范陆域生态系统》(下称:GEP核算标准)在浙江杭州正式发布。据了解,GEP让绿水青山的定价有据可依,其是指特定地域单元自然生态系统提供的所有生态产品的价值,探索开展GEP核算是衡量绿水青山生态价值的重要方法。
此前,GEP核算标准编制组依托浙江丽水市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国家试点,率先开展了丽水市、县、乡、村四级GEP核算。
同一天,同样在浙江青田,当地祯埠镇获中国首本生态产品产权证书。青田县农商银行以祯埠镇优质生态产品的价值GEP为质押物,向青田县祯埠生态强村发展有限公司发放了中国首笔GEP直接信贷500万元……
在诞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浙江,科学转化的通道,正在不断以该省提出的“创造性张力”被拓宽着。(完)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 2018 今日中国财经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