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19 16:07:58 来源:华夏时报
原标题:安妮股份(维权)“蹉跎”十二年:左手并购画饼 右手粉饰经营
见习记者 林坚 华夏时报(chinatimes.net.cn)记者陈锋 北京报道
名著《绿山墙的安妮》中,主人公小安妮勇敢坚强,凭借刻苦勤奋,赢得人们的肯定与喜爱。梦想与成长是该书主题,同样适用上市公司中的“安妮”,然而后者却与前者拥有截然相反的命运。
10月12日,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证监会对安妮股份(002235.SZ)进行立案调查。10月13日,安妮股份发布业绩预告称,因疫情影响,前三季度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亏损预计为8000万元至9500万元。消息面重挫,安妮股份10月14日至15日开盘连续跌停。
对此,安妮股份方面在回应《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短期内,公司将积极开展生产经营业务,加强内部管理,逐步消除疫情给公司经营业绩带来的不利影响。长期来看,公司将持续聚焦主营业务,力争以稳健优异的业绩来回报广大股东。
从主营纸业到如今专营数字版权业务,安妮股份跨界转型不断,风波也不断,上市12年“不赚钱”,反亏2亿之多,并且因信息披露、公司治理、投资决策饱受诟病。
职业投资人、看懂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程宇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不停地跨领域并购,这个过程本身就不是在组织各方面资源解决所专注领域的成本和效率问题,从本质上讲,这类企业缺乏内在价值,本身就是没有生命力的,不可能产生可持续的盈利,甚至也不是一个合格的企业。”
证监会宣布立案调查后,公司发布“认罪”公告
10月13日的夜晚,安妮股份投资者无眠。当日晚间,安妮股份发布公告称,公司于10月12日收到证监会的调查通知书,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根据《证券法》有关规定,证监会决定对公司进行立案调查。
就在当天,该公司还发布了2020年第三季度业绩预告称,今年前三季度,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亏损8000万元至9500万元,其中,仅第三季度,就预计亏损7500万元至8100万元。去年,安妮股份前三季度盈利8701.29万元,第三季度亏损仅1324.61万元。
对于业绩变动的原因,安妮股份解释称,“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公司及公司上下游企业复工延迟,给公司各项业务开展造成较大影响,版权服务业务部分项目延期。公司虽然采取各项措施,积极应对疫情,但整体经营业绩仍受到较大程度影响;由于受疫情及文化内容行业政策、市场变化等的影响,公司对商誉进行减值测试。经公司财务部门初步测算,预计本期计提商誉减值7000万元至8000万元;非经常性损益对公司的净利润影响金额约为1738万元。”
在立案调查、业绩预亏的双重利空下,二级市场毫无悬念地跌停。10月14日,安妮股份股价开盘跌停,报收6.8元/股。
10月14日,安妮股份发文称,经自查,确认公司收购的深圳市微梦想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微梦想”)事项存在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在此影响下,10月15日,安妮股份再度开盘跌停,报6.12元/股,总市值为35.53亿元。
至此,安妮股份2020年10月13日、10月14日、10月15日连续3个交易日收盘价格跌幅偏离值累计达到21.34%。对此,安妮股份表示,“经核实,经向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询问,不存在关于公司应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事项或处于筹划阶段的重大资产购买、控股股东变更、重大合同等对公司股价产生重大影响的事项。”
经《华夏时报》记者统计,9月14日至10月13日,不到20个交易日,安妮股份累计跌幅超40%。
资料显示,微梦想主营业务为移动互联网营销推广,并购微梦想被看作是安妮股份转型互联网的第一步。记者了解到,2014年末,安妮股份拟发行股份购买微梦想100%股份,进军互联网赛道,但因风险原因后被终止。到了2015年,安妮股份以现金9600万元从深圳市智能时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深圳市鹏城画面传媒有限公司、深圳市鑫港源投资策划有限公司手中收购微梦想51%的股权。
彼时,微梦想的原股东作出承诺,2015年微梦想年度净利润不低于2690万元,微梦想也确实在当年以比承诺仅低0.56万元的净利润回应了期许。
尝到“甜头”的安妮股份决定继续增持微梦想,以实现自己的“大梦想”。2016年,安妮股份投入约7041万元,把对微梦想的整体股份提升至81%的高位,成为微梦想的第一大股东。微梦想的原股东再度承诺,2016年度安妮股份利润贡献仍不低于2690万元。
不过安妮股份并未料想到,“甜头后面却是破坏味蕾的苦”。2016年,微梦想年度净利润仅为133万元,仅为承诺利润的二十分之一。安妮股份对此解释称,主要是因为“经营管理团队能力不足,产品升级滞后,内容创作能力缺乏”。在业绩不堪的情况下,2016年度安妮股份对微梦想计提了约2557万元商誉减值准备。
随后的三年,微梦想继续拖累安妮股份:2017年度微梦想净亏损约398万元、2018年度亏损约537万元、2019年度亏损约239万元,三年累计亏损金额约1100万元。其间,2017年,安妮股份计提了约5967万元的商誉减值准备,并以未完成承诺业绩,且不履行相关义务的理由,将微梦想的原股东告上法庭,经过调解后,最终安妮股份无偿拿到微梦想14%股权。
安妮股份董秘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收购微梦想后,微梦想业务持续下降,近三年收入占公司整体营业收入约为1%,净利润为负,公司前期已对收购微梦想形成的商誉全额计提减值准备,并于2020年4月15日转让微梦想100%股权,上半年已不再将其纳入合并范围。”
记者注意到,在2018年12月,厦门证监局曾指出,该公司内部控制存在较大缺陷以及内控评价结论不恰当。在厦门证监局发布的公告中,有一条信息引人深思:“微梦想通过运营系统对客户订单、发布、收款等进行记录与管理,但安妮股份未在微梦想原管理团队离职时,做好该运营系统有关交接工作,也未督促微梦想及时续缴用于存储运营系统数据的云服务器费用或备份云服务器上的数据,导致原运营系统无法正常使用,无法査阅历史年度与财务相关的运营数据。也就说,微梦想与财务有关的运营情况将无从考证。”
目前来看,安妮股份立案调查的最终结果还需等待证监会后续调查才能定论,但类似的情况对于该公司的投资者而言却是似曾相识。
在上市之初,安妮股份就存在信息披露问题。2008年度,安妮股份向中冶美隆划出资金1.4亿元,对于如此大额的资金往来,安妮股份未进行临时披露遭厦门证监局限期整改。2017年5月,安妮股份因为超高比例的商誉减值未能及时进行信息披露而收到深交所的监管函。
恐龙(KOLONG)数据风险分析师曾指出,安妮股份所发生的信披问题,都充分说明了安妮股份信息披露意识之淡薄,信息披露制度执行不力。如果安妮股份不重视信披风险,无异于自毁前程。安妮股份要想继续立足于证券市场,理应增强其信息披露意识,完善其信息披露制度。
根据《华夏时报》记者梳理,上市至今,安妮股份因违规记录发布的公告就有31条,包括公司治理、信息披露、财务核算等多个方面。记者了解到,早在2011年,该公司就因虚增2008年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和利润,被中国证监会给予警告并处以50万元罚款。而2008年正是安妮股份上市首年。
安妮股份方面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除新冠肺炎疫情对公司整体经营业绩造成较大程度影响外,公司目前经营情况正常,内外部经营环境未发生重大变化。
截至9月30日,安妮股份股东人数38500户,相较于8月31日的44900户,减少14.18%。
上海市东方剑桥律师事务所律师吴立骏、上海汉联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律师宋一欣均指出,现有公开信息表明安妮股份已涉嫌信披违法违规,根据证券法及相关司法解释,2020年10月13日收盘仍持有安妮股份而产生浮亏的投资者,可进行索赔。
上市12年净亏超2亿
安妮股份上市以来,营利情况并不乐观,频频亏损
安妮股份于2007年由原厦门安妮纸业有限公司改制设立,主营商务信息用纸业务,并于2008年在深交所挂牌上市。上市12年来,安妮股份股价最高报21.26元/股(前复权),最低为1.41元/股(前复权)。
“安妮”品牌一度被评为“中国办公用纸行业十大影响力品牌”。记者了解到,该公司商务信息纸品营销服务业务拥有以热敏纸、无碳纸、彩色打印纸、双胶纸等为主的品类系列。产品主要包括POS机用纸、商业票据、物流及产品标签、彩票、发票在内的商用纸品,复印纸、传真纸、电脑打印纸、相片纸在内的办公纸品。根据同花顺iFinD,安妮股份与纸业同行相比流通市值相差悬殊。
安妮股份流通市值远低于同行上市后,安妮股份因为主营业务业绩颓然,开始进行业务转型。在12年的发展过程中,走出一条“多栖”发展的路子,但也正因如此,让本就经营不善的安妮股份“千疮百孔”。
2011年7月,安妮股份看准彩票业“蓝海”,对价1030万元并购联移合通,开展彩票业务。但或是因为彩票业务直到2013年才开始产生收入,投资不及预期,在2013年6月,安妮股份把手伸向物联网,对物联网公司安捷物联增资1125万元,取得其51.1364%股权。随后2014年,安妮股份又进军互联网营销市场,计划收购互联网业务企业微梦想,但并未成功。
2014年末,时任安妮股份董秘叶泉青在机构调研会上称:“公司现处于转型过程,未来将形成商务信息用纸、以彩票业务为核心的互联网业务、物联网业务三个业务模块。”
数据表明,2013年至2014年,彩票业务收入占营收比重仅为0.93%和4.73%,物联网业务收入占营收比重仅为2.38%和3.34%。目前,物联网业务已经退出历史舞台,彩票业务“存在感”近乎透明,进入互联网的“重器”子公司微梦想也在今年被完全卖掉。
屡屡碰壁,营增微薄,安妮股份决心拥抱市场潜力较大的数字版权领域。记者发现,在该公司的官网上,安妮股份格外突出公司在数字版权领域的发展,例如推出“版权家”服务品牌与中国版权保护中心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发起成立国内首个版权区块链联盟等等。
2016年,安妮股份以11.38亿元的价格收购从事数字版权服务的北京畅元国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畅元国讯”)100%股权,转场版权服务行业,但与微梦想一样,畅元国讯也同样让安妮股份苦不堪言。
畅元国讯在2016至2018年实现的净利润分别约为7924.75万元、6155.71万元、9229.69万元,这不及畅元国讯在收购时承诺的三年分别为7600万元、1亿元、1.3亿元的预期,业绩承诺实现率分别为104.27%、61.56%、70.998%。记者了解到,2019年11月,畅元国讯原股东才履行完毕2017年、2018年业绩补偿义务。
高价并购畅元国讯,让深交所格外关注安妮股份的商誉问题。数据显示,2016年至2019年度,安妮股份的商誉分别为11.04亿元、7.41亿元、7.44亿元和5.23亿元。2017年度至2019年度,安妮股份皆被深交所问询。
2019年,畅元国讯实现营业收入仅1.39亿元,净利润0.44亿元,较上年下降52.79%。对此,深交所要求安妮股份结合畅元国讯近三年的经营情况、行业趋势、已经签订的合同等因素说明畅元国讯近期业务大幅下滑的原因、后续预计增长率尤其是2020年的增长率的合理性、商誉减值的充分性以及是否存在人为调节利润的情形。
尽管如此,在2019年的年报中,安妮股份称,畅元国讯2020年至2024年预计营业收入增长率分别为48.39%、14.89%、10.30%、5.27%、1.98%,2025年度以后各年营业收入稳定在2024年的水平。
经《华夏时报》记者计算,从2008年上市至2020年上半年,尽管不断创新转型,外延式并购扩大业务范围,但安妮股份却累计净亏损2.28亿元,意味着打拼12年,公司没有“真的赚到钱”。
官网显示,安妮股份当前拥有四个主要业务,包括数字版权服务、数字营销服务、商务信息纸品营销服务、彩票营销服务。
《华夏时报》记者在互联网上检索找到安妮股份董事长张杰对企业转型的理解与论断。他称,“在当今时代,任何企业都逃不过被网络化的命运,只有创新求变,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作为印刷行业的龙头企业,安妮股份有责任,也有能力继续领航产业前行。”
然而,作为安妮股份实控人的张杰,以及他的爱人,副董事长兼总经理妻子林旭曦却一直在大额减持。资料显示,张杰于2019年12月16及17日通过集中竞价方式合计减持公司股份494.34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0.85%,减持后,张杰持有公司股份4103.85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7.05%。今年5月,张杰又累计减持1148.84万股,占总股本的1.97%,截至目前,张杰持股比例5.94%,其爱人林旭曦是安妮股份的第一大股东,持股8666.97万股,占总股本的14.93%。
自2011年,张杰、林旭曦夫妻二人至今已累计套现约9亿元。2011年,因为2008年财务造假,张杰及妻子林旭曦分别被中国证监会给予警告,并处以10万元、20万元罚款。
有业内人士认为,安妮股份走到如今这一步,缘起转型的混乱,投资决策缺乏严谨性和科学性。投资决策职业投资人、看懂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程宇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从本质上讲,企业的作用就是通过自己的组织活动,解决自己所专注领域当中的问题,从而降低该领域的成本与效率,这要求企业专注于自己的主营业务,通过围绕主营业务的一系列活动来实现良好的可持续的收益。
目前,安妮股份仍在加码版权服务行业,该公司拟对全资子公司厦门安妮知识产权服务有限公司增资1亿元,增资后,安妮知识产权的注册资本将从2亿元增加到3亿元。
安妮股份方面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近年来,数字版权行业内容生产逐渐大众化、版权服务智能化、用户范围的扩大化和版权保护的规范化等趋势推动了中国数字版权行业的高速发展壮大,为公司业务增长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未来公司将深耕版权服务市场,针对产品研发、销售渠道、中台赋能三个方面持续发力。在产品研发方面,公司将以顾客思维作为产品研发和更新的导向,不断将“版权家”打造成能够满足顾客显性/隐性/潜在三个层面需求的超级产品。在销售渠道方面,公司将加强精准营销渠道建设,提升、沉淀“版权家”品牌美誉度,努力在新生行业中成为版权服务的第一品牌。在中台赋能方面,公司将通过业务中台和数据中台的搭建,构建完善的业务与数据之间的互补链,提高支撑前台各业务条线的能力,进一步赋能客户服务。
截至目前,《华夏时报》记者并未找到研究机构在一年内发布过对安妮股份的研报。根据同花顺iFinD显示,截至2020年6月30日,共6家主力机构(基金6家)持有安妮股份,持仓量总计4.75万股,占流通A股0.01%。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 2018 今日中国财经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