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30 18:34:55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南宁9月30日电 题:从“路边摊”走进工业园——柳州螺蛳粉“走红”背后
新华社记者农冠斌
近年来,柳州以工业化理念谋划螺蛳粉产业发展,通过完善顶层设计、建立标准体系、搭乘互联网快车、塑造文化属性等措施,使得螺蛳粉这一原本只能“现煮堂食”的地方性小吃突破地域限制,成为备受追捧的“网红产品”,并将其打造成为颇具规模与发展潜力的特色产业。
螺蛳粉持续热销 带动产业链发展
打开阿里巴巴电商平台,一些经营螺蛳粉的网店月销量动辄数十万单。今年上半年,与李子柒合作的广西中柳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将员工数量扩充了一倍,三分之二的生产线用来生产李子柒牌产品,但产能仍难以满足需求。
螺蛳粉是广西柳州特色小吃,由当地特有的软韧爽口的米粉,配以酸笋、花生、油炸腐竹等近10种配料,加上猪骨和螺蛳熬制成的汤调和而成。螺蛳粉持续热销,有力带动了相关产业链的发展。
如今,柳州通过大力建设原材料基地,吸引约20万人参与到螺蛳粉产业链中。目前柳州螺蛳粉原材料基地规模达50万亩,其中螺蛳养殖面积4.8万亩、竹笋基地8400多亩、木耳基地180万平方米,有效带动产业扶贫和农民增收,带动贫困户约4500户2.3万人,人均年增收超9000元。
柳州市商务局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7月,全市袋装螺蛳粉产值已达58亿元,同比增长75%。
工业化生产 以“造汽车的标准来生产螺蛳粉”
多位受访对象认为,近年来柳州通过推动螺蛳粉从“现煮堂食”到“袋装速食”的改革,为螺蛳粉打下了“走红”的基础。
作为一座以汽车、钢铁、机械制造为优势产业的工业重镇,工业思维根植于柳州的发展理念中。“以工业化的理念谋划螺蛳粉产业发展,以标准化体系护航产业的安全和质量,改写了螺蛳粉长期受困于地方的局面。”柳州市委副书记梁旭辉认为,用工业化思维将产品产业化、标准化、品牌化、规模化,有利于扭转地方特色产业小规模、分散化、科技和信息化水平不高、管理能力弱、竞争力不强等局面。
在柳州市河西工业园广西螺霸王食品有限公司的生产线上,酸笋、酸豆角、花生等料包通过传送带源源不断地输送着,十几个分别装着筒骨、螺蛳、生姜等食材的大铁盆有序排开。“将酸笋腌制的时间、温度,熬汤放多少克配料、按什么顺序放等全部量化,确保每一包螺蛳粉都能做出同一种味道。”公司董事长姚汉霖说。
此外,柳州专门建设了螺蛳粉产业园,为上下游产业链的延伸发展创造便利条件。目前,已有近20家袋装螺蛳粉企业在园区落地投产,同时还带动了上下游10多家配套企业进入园区,集群效益突显。
强化顶层设计 避免“先发展再管理”
在2014年螺蛳粉产业发展之初,柳州曾涌现出数十家品牌,质量良莠不齐。
中柳公司合伙人罗金波回忆,当时的袋装螺蛳粉几乎都是小作坊生产的,“租下一间房子,关起门,就在里面炒料。有的包装就是用塑料袋和瓶子,保质期不超过10天。”罗金波说,有些小作坊因为炒酸笋的味道太重,老板差点和邻居打起来,还有的因为卫生问题被执法部门查封。
“一些有长远发展意识的作坊老板想申请办证生产,但当时没有螺蛳粉生产标准。”罗金波说,“办不下证,大家还是关起门生产,政府部门也很头疼。”
经过调研,柳州决定对生产者采取既“放水养鱼”又“摸准脉下准药”的管理方式。“2014年底开始,只要企业工厂面积达到300平方米,通过食药监部门审核后就可以办证。行业很快繁荣起来,相关企业增加到80多家。期间又不断制定行业规范,提高准入门槛,资质欠缺的小作坊慢慢被淘汰。”柳州市商务局副局长贾建功说。
很快,柳州成立了以市委副书记为组长的螺蛳粉产业发展领导小组,陆续出台《柳州螺蛳粉地方标准》《预包装柳州螺蛳粉地方标准》《柳州螺蛳粉产业升级发展的实施方案》《柳州市全面推进螺蛳粉产业升级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等一系列螺蛳粉生产的标准和发展规划,申请了“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建立了螺蛳粉食品安全检测中心。
当地还高度重视塑造产地品牌的文化属性,引导企业建设了螺蛳粉饮食文化博物馆,将螺蛳粉产业园、螺蛳粉小镇打造成4A级景区,发展工业旅游,开发螺蛳粉文创产品,并通过国际展会、网络直播、跨境电商等渠道不断扩大品牌的“吸粉”能力。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 2018 今日中国财经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