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30 18:34:30 来源:南方日报
“中国电子第一街”转型重生 华强北书写不老传奇
在华强北国际创客中心里,来自德国的汉斯正操弄着他的新发明。南方日报记者 鲁力 摄
在华强北国际创客中心里,来自德国的汉斯正操弄着他的新发明。若干年前,他因一次偶然机会来到华强北,走进华强北的瞬间,他被数量庞大的电子元器件深深地震撼了。
“在这里,我用3天时间,就能找到所有我做产品原型的零件。而如果在欧洲,至少要耗费2周的时间,价格还要贵上10倍!”于是,回到德国的他,立马寻机再次回到华强北,并开始扎根创业,无人驾驶、可穿戴设备、灯光控制器……他“玩”得不亦乐乎。
在华强北可以更快、更便捷、更便宜地获取产品研发所需的硬件,成了国际创客络绎不绝的重要原因。据闻,从华强北电子市场的楼上走至楼下,拿到的零件可以组装成一部手机——华强北作为“中国电子第一街”的名声响彻海内外。40年来,这里不仅成为创客的“硬件天堂”,更是电子行业的“晴雨表”和“风向标”。
●蔡敏玲
回望滥觞 作为前身的“上步工业区”
40年前,华强北只是深圳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地方,荒草丛生、黄土飞扬。然而,上个世纪70年代,全球制造业从美国、日本等国向外转移,借助这一契机,华强北走上了一条不同寻常的道路。
1979年12月,中央到深圳实地考察,谋划在深圳发展国防工业、并助推特区建设。考察完毕后,部属企业纷纷发兵深圳,开始安营扎寨进行大拓荒,从给外商穿表带、组装收录机的方式赚取手工费起步,积累第一桶金。
“我们就在一个200多平方米的小草棚里首先搞生产,建立第一条生产线生产录音带。如果没有开头装手表带、装收录机,10块钱一台、8块钱一台地赚,后面根本什么戏都唱不起来。”原中电深圳分部总经理周志荣在一次媒体采访中讲述初到深圳,面对杂草残塘时的艰难起步。
上世纪80年代初期,深圳市城市建设规划委员会在华强北一带规划了一片以电子工业和来料加工为主的工业区——上步工业区。随之,一大批企业涌入,包括华强在内的一批“华”字头电子企业和一百多家合资企业纷纷入驻办厂,生产袖珍收音机、录音机和电子表等当时国人眼里尤为新奇的物件,并经由深圳进入全国千家万户。
当时的人们,以拥有缝纫机、自行车、手表、收音机“四大件”作为富裕的象征。而华强北作为全国60%收音机的生产地,一时间吸引了众多投资商前来办厂。
随着华强北入驻企业越来越多,市场逐渐出现“散、乱、低”的问题,为发挥企业集约化效应,1986年,我国第一家电子集团公司——深圳电子集团公司正式成立,整合了100多家分散的小电子企业,形成一个强有力阵容。
深圳电子集团公司成立后,为解决计划经济下进口元器件受阻碍的问题,借鉴日本秋叶原电器市场的做法,深圳电子集团设立了中国第一家电子专业市场——赛格电子器材配套市场(赛格电子市场的前身)。
巅峰神话 “一米柜台”走出亿万富翁
两年后,深圳电子集团公司更名为“赛格电子集团”。赛格电子市场此后经历了五次扩容,发展至总经营面积近60万平方米,商铺3000余个。经营产品涵盖电子元器件、电脑整机及配件、智能产品、手机通讯产品及配件等几大类、数十万个品种,解决了深圳乃至全国电子企业产业配套的问题,从此拉开了华强北成为“中国电子第一街”的序幕。
1998年7月,与赛格一街之隔的华强电子世界一期开业,占地3.88万平方米。华强北电子市场开始出现赛格、华强双雄并峙的局面。
随后,远望数码城、赛博数码城、太平洋安防市场、都会电子城、新亚洲电子商城、中电电子市场、明通通信市场、桑达电子通信市场相继登场,华强北走进了群雄争霸的黄金时期,电子专业市场这一新兴商业业态已遍地开花。
“当时一个铺位的申请表,从楼上办公室拿到楼下街上,居然能卖5万块钱。”深圳市电子商会会长程一木回忆道,当市场发盘时,华强北人气旺得需要动用警员维持秩序。
同时,“一柜暴富”的神话在这里轮番上演。一米柜台一天卖出30万元货物、档口老板一天收入数百万元……种种说法不绝于耳,华强北俨然成了财富的代名词。“当时,在华强北拥有一个柜台,就是财富的象征。”华强电子世界总经理陈俊彬曾这样概括。
与这繁荣业态“共生共荣”的,是在华强北奋斗的年轻人。据统计,从华强北走出的亿万富翁有50多个,其中包括腾讯创始人马化腾、神舟电脑的创始人吴海军、TP-LINK路由器的创始人赵建军、豪恩声学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丽等。
而将华强北不断推向繁荣的,是不断更新换代的数码产品和电子元器件。从上世纪90年代的BB机、大哥大到电脑、VCD、DVD、数码相机、摄像机、MP3、手机,均给电子市场带来巨大活力。华强北也从单一的电子元器件市场逐步发展成集电子元器件、IT数码产品、手机通信产品及相关配套产品为一体的综合性电子专业市场。
到2014年底,华强北电子专业市场已发展到28家,总营业面积超过50万平方米,日均客流50万人次,电子类产品年销售额达1000亿元以上。
华强北,这个占地1.45平方公里的弹丸之地,在当时创造了4项全国第一:电子专业市场经营面积第一,经营电子产品品种型号第一,市场销售额第一,市场辐射影响力第一。华强北也由此被赋予“中国电子第一街”的称号,成为珠三角乃至中国电子行业的“窗口”。
挑战与重生 山寨落幕 探索不断
进入21世纪,一家台湾企业提供一体化芯片解决方案,有了芯片,厂商只需加上电池、外壳和部分定制零部件,就能生产一台手机,这极大地降低了手机的生产门槛。于是,华强北许多商户打起了“山寨”手机的主意。许多资本纷纷涌入,市场一时火爆难耐。
“华强北最国际化的时候,大概是10年前山寨机最鼎盛时。走在华强北的街上,到处是老外,迪拜、印度、巴基斯坦、以色列、沙特……中东和东南亚的人特别多,非洲的也很多,南美相对少一点。”一名长期在华强北的工作人员回忆起当年的街道景象。
但好景不长,在“山寨手机”风生水起时,“三打两建”工作力度加大,“山寨手机”失去了滋长的温床。同时,电商的崛起也给华强北传统商铺带来巨大冲击。加之2013年,地铁建设需要,华强北路主干道连续3年多封闭施工,给商圈带来重创,华强北发展的步伐突然慢了下来。
2017年1月,华强北重新开街,改装后的华强北变得时尚、洋气,而华强北的商业生态也在悄然发生变化。重新开街的华强北重振旗鼓,积极探索了“商圈化运营”、“双创”、机器人、卖矿机等转型的道路。而最近,华强北转型做美妆小火了一把。
2018年,明通数码城主动寻求突破,在拿出部分柜台试验不同产品后,发现了美妆的商机,便开始整体转型做跨境美妆。很快,紫荆城、曼哈、远望、女人世界、龙胜、通天地纷纷效仿加入美妆阵营。
如今,明通美妆城已成为华强北最为火爆的美妆市场。“我们去考察了其他城市做美妆的市场,发现都没我们做得大。”明通市场相关负责人介绍,明通目前做美妆的档口有1600—1700个,很有可能是全国最大的跨境美妆批发市场。
与此同时,明通的档口价格又迎来了火爆上升时刻。巅峰时期,华强北一平方米的柜台转让费要30万元。一名今年6月份将其在明通的档口转让出去的商户称,他前脚刚以70多万元的价格转让给别人,才过了3个多月,他的档口竟然涨到了100多万元。
凌晨两三时,明通依然灯火通明,快递小哥正快速打包化妆品包裹;晚上9时许,明通仍人声鼎沸、人潮如织,像极了当年华强北兴旺时的场景。目前看来,美妆市场的转型让华强北开始逆风翻盘,但华强北能否依靠美妆再造神话,仍值得我们期待。
面对时代剧变,华强北就像一个嗅觉敏锐的巨人,站在时代的十字路口上,不断探索着前行方向。“双创”、无人机、比特币、5G、美妆……当每个风口来临时,华强北都牢牢抓住,发挥其野蛮生长的力量和商业智慧。
然而,无论市场如何风云变幻,华强北“电子”的根基依旧不变。“华强北第一天是做元器件的,到今天还是在做元器件,做元器件的没有人转行。”程一木说,“华强北依旧是全国最大的电子元器件市场,那个大家一想到要买配件就必须要去的地方。”
(参考资料:纪录片《解码华强北》)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 2018 今日中国财经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