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24 15:35:00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长沙9月24日电 题:透视湖南自贸试验区:内陆新高地探开放新路径
记者 白祖偕 刘双双
9月24日,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在长沙正式揭牌,规格颇高的建设动员大会同步举行。这意味着,湖南正式启动自贸试验区建设,进入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的全新时代。
这一天,距离国务院正式下发北京、湖南、安徽自贸试验区总体方案和浙江自贸试验区扩区方案仅三天。进入中国自贸试验区“大家庭”的内陆省份湖南,用行动表明进一步扩大开放和深化改革的迫切与坚定。
不靠海、不沿边的湖南凭什么“入围”自贸区?立足特色与优势,湖南如何服务国家战略,探路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开放新路径?
长沙磁浮快线。 杨华峰 摄扩容入围,湖南有底气
9月21日,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迎来新一轮扩容,试验区数量增至21个。助力中部崛起战略,湖南成功“入围”。
对于逐梦自贸试验区多年的湖南而言,基础与条件已然成熟。近年来,湖南大力实施“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交通区位优势日益凸显。高速公路总里程超过6800公里;京广高铁、沪昆高铁、渝厦高铁等多条线路在省内交汇;岳阳城陵矶港成为亿吨级及以上的国际贸易口岸,是中国内陆省市最大的国际航运港口;2019年,长沙黄花机场旅客吞吐量达2691万人次,国际旅客吞吐量273万人次,均居全国前列。
湖南开放平台日益完善。各类园区、口岸及口岸作业区数量居中西部前列,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湘江新区、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相继获批,中非经贸博览会永久落户湖南;2019年湖南省外贸规模首次突破4300亿元,创历史新高,外贸增长41.2%,增速全国第一;“湘欧快线”开通至欧洲、中亚27个国家的11条线路,综合运营能力跻身全国中欧班列五强;国际贸易“朋友圈”拓展至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湖南产业发展基础日益雄厚。装备制造、农产品加工、新材料成为万亿产业,千亿工业产业达到11个。湖南拥有4个千亿产业园区和22家国家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省会长沙被誉为“中国工程机械之都”,诞生了三一重工、中联重科、山河智能、铁建重工4家全球工程机械制造商50强企业。
湖南复制推广和先行先试成效显著。截至2019年,国家已确定的153项自贸试验区经验中,湖南已复制推广完成109项,正加快复制推广33项,中国(长沙)跨境电商综试区、高桥大市场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岳阳城陵矶港汽车平行进口试点、郴州综保区一般纳税人资格试点等先行先试工作相继获批并取得初步成效。
地处东部沿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过渡带、长江经济带和沿海开放经济带结合部的湖南,多年来苦练“内功”,已将联通东西、承接南北、通江达海的区位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后发动力。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专家杜国臣评价,湖南自贸试验区申报成功,是湖南经济发展的里程碑式事件,是湖南近年实施“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的一个标志性成果。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副教授肖海翔同样认为,国家级开放平台落户湖南既反映了外贸业态从沿海向内陆的变迁,也反映了湖南在贸易方式上的创新力获得了认可。
2019年5月,在湖南长沙举行的2019长沙国际工程机械展览会,吸引了1150家中外工程机械企业参展。 杨华峰 摄先行先试,湖南有特色
与此前获批建设的18个自贸区相比,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是在国际国内环境发生深刻变化,中国明确提出“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背景下设立的。
结合自身优势,体现国家差异化试验、制度性开放的战略需求,成为湖南自贸试验区总体方案设计的题中应有之义。
据了解,湖南自贸试验区的战略定位是“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联通长江经济带和粤港澳大湾区的国际投资贸易走廊、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和内陆开放新高地”。总体方案围绕“一带一路”倡议、中部崛起战略、加快建设制造业强国、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和粤港澳大湾区战略,提出了一系列特色试点任务,积极进行差别化探索。
根据方案,湖南自贸试验区总面积119.76平方公里,确定了长沙、岳阳、郴州三个亮点特色片区,形成了“一产业、一园区、一走廊”三大特色战略任务。其中,长沙是“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长江经济带重要中心城市,长沙片区面积79.98平方公里,突出临空经济,打造全球高端装备制造业基地、内陆地区高端现代服务业中心、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和中部地区崛起增长极;岳阳是湖南开放的“北大门”,拥有163公里长江“黄金水道”,岳阳片区面积19.94平方公里,突出临港经济,打造长江中游综合性航运物流中心、内陆临港经济示范区;郴州是湖南开放的“南大门”,是湖南乃至中部地区对接粤港澳的桥头堡,郴州片区面积19.84平方公里,突出湘港澳直通,打造内陆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和加工贸易转型升级重要平台以及湘粤港澳合作示范区。“一产业、一园区、一走廊”则是指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打造中非深度合作示范区、打造联通长江经济带和粤港澳大湾区的国际投资贸易走廊。
民进中央经济委员会副主任王林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三大片区向北连通长江中游城市群,向南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将中国最具开放潜力和开放活力的两大经济板块紧密联系在一起。这种设计有主有次,一点带动两翼,无疑可以最大程度打通南北,带动整个湖南开放型经济的提速发展。
杜国臣认为,湖南自贸试验区特色明显,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和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都是此前自贸试验区未曾提及的。
2019年6月,在湖南长沙举行的首届中国-非洲经贸博览会上,来自非洲的手工艺品吸引参观者驻足咨询。 杨华峰 摄探路改革,湖南有创新
开放一直是中国自贸试验区的鲜明特点之一。从2013年中国第一个自贸区——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成立以来,国内的自由贸易试验区已形成从南到北、从沿海至内陆对外开放新格局,形成多点开花、连线成面的对外开放新形势,成为新时代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带。
“新成员”湖南如何发挥通道和枢纽作用,破解制约区域间要素流动、产业连接和市场统一的体制机制障碍,为新一轮对外开放布局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经验,无疑被寄予厚望。
在湖南大学区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琳看来,自贸试验区“落子”湖南,有利于完善国家自贸区的空间布局,构建由沿海地区自贸区走廊和长江经济带自贸区走廊构成的“T”型自贸区空间格局,引领中国在更高层次、更深程度对外开放;有利于形成中部地区协同发展新格局;有利于培育中部地区参与国际竞争合作的新优势;有利于探索与内陆地区特点相适应的开放新体制,形成一批可复制推广的体现内陆地区特点的经验和模式,辐射带动广大中西部地区。
记者梳理总体方案发现,根据战略定位和总体目标,湖南有针对性地设定了7大领域的121项改革试点任务,并在全国范围内首次提出了包括支持区内企业开展深加工结转,优化出口退税手续;放宽外商设立投资性公司申请条件;建设非洲在华非资源性产品集散和交易中心等在内的11项改革。
在探索建设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方面,湖南自贸试验区针对中非经贸合作面临的重要“堵点”,将从平台、国际互认、贸易方式、金融服务等四个方面进行探索和创新。如将试点推进对非认证认可和合格评定结果国际互认工作以及中非海关AEO互认合作,进一步削减贸易制度性成本,提升中非贸易便利化水平,并建设非洲在华非资源型产品集散和交易中心,不断扩大中非贸易规模。
对标国际先进规则,湖南自贸试验区将在投资便利化领域形成有湖南特色及国际竞争力的制度创新成果。如建立更加开放透明的市场准入管理模式,积极对接国际经贸新规则,实行先行先试,积极完善投资便利化机制,建立外商投资一站式服务联络点,对国家多边和双边投资便利化协定的签订形成有效支撑。
“自贸试验区的获批,标志着湖南的改革开放进入全新阶段。新平台、新空间和新目标,必将为湖南改革开放、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动能。”王林认为,自贸试验区的设立还将进一步提高政府效能,营造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释放更多看得见的改革“红利”。(完)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 2018 今日中国财经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