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20 11:00:20 来源:经济日报
左图在杭州一家医院,工作人员正引导患者使用互联网自助设备进行“刷脸”就医。
下图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与浙江大陈岛镇卫生院正在进行远程视频会诊。(资料照片)
左图浙江一家医院工作人员(左)在指导患者使用手机“医后付”服务,免去排队交费的烦恼。
(资料照片)
“医生在网上诊疗后开具药品,当天就配送到家,真是太方便了。”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家住浙江杭州市下城区朝晖街道的翁女士哮喘病发作,本打算去医院,可她既不放心又不方便。抱着试一试的想法,翁女士通过“杭州健康通”APP申请在线诊疗,医生在网上查阅病历、评估疾病状况后,很快给她开具了电子处方。药品经杭州电子社保卡在线结算,由第三方配送到家门口。从线上申请看病至拿到药品,短短数小时,翁女士足不出户就完成了看病全过程。一场不期而至的疫情,让互联网诊疗跑出加速度。今年以来,国家卫健委多次发文,要求充分利用“互联网+医疗”优势作用,大力开展互联网诊疗服务。作为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产业发达的省份,浙江大力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依托全国首个互联网医疗服务平台,更好助力百姓寻医问药,切实解决群众就医方面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
线上问诊便利又救急
今年农历正月初六,杭州西湖区文天社区居民王女士的丈夫开始咳嗽,这让王女士一家人十分担心,“春节前,丈夫外出多,接触的人也多,会不会感染了新冠肺炎?”家人拿不定主意,“非常时期,去医院担心交叉感染;不去,又怕连累家里人”。
向朋友咨询后,王女士扫描了二维码,通过微信端登录一家线上问诊平台。
“有没有出现发热、体痛症状,嗓子现在感觉如何……”医生在屏幕那端仔细询问,根据症状,逐一排除感染新冠肺炎的可能,并给出居家观察的建议。没过多久,王女士丈夫咳嗽的症状逐渐缓解,真是虚惊一场。
有了这次问诊经历,王女士成了在线问诊的“铁粉”。像她一样,使用在线问诊的人越来越多。浙江省互联网医院平台监测数据显示,浙江互联网问诊量较去年同期增加70多倍,电子处方量较去年同期增长了上百倍。
疫情期间,温州市防控形势一度十分严峻。严格管控下,对于大量慢性病患者,如何解决既避免聚集、减少外出,又能及时为他们解决复诊、用药问题?对此,温州25家县级以上医院借助互联网平台,开展“云复诊”、开具“云处方”,让患者看病用药“畅通无阻”。在温州市医保局上线的慢性病药品第三方配送平台上,市民可以线上续方,平台内5家医药物流服务商24小时内会将药品送至患者手中,费用由医疗机构与医保部门实时结算。
今年3月,国家医保局与国家卫健委联合印发《关于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开展“互联网+”医保服务的指导意见》,要求将符合条件的“互联网+”医疗服务费用纳入医保支付范围,鼓励定点医药机构提供“不见面”购药服务。随后,浙江各地相继出台配套政策,进一步完善互联网医院医保报销,基本实现医保在线支付。开展互联网诊疗,离不开统一透明的平台。目前,全国首个集监管和服务一体化的互联网医疗服务平台在浙江启用。这个相当于医疗界的“天猫”平台,接入了624家医疗机构,近6万名医护人员在平台备案开展互联网诊疗业务,提供在线咨询、在线复诊、护理咨询、线上处方、心理健康评估等服务。疫情期间,平台共开展了234万余次在线问诊、78万余次在线复诊和42万余次在线开具处方。
“‘互联网+医疗’不仅为患者解决了居家诊疗与用药服务问题,还通过远程会诊系统,为前线医疗队提供了有效技术支撑。”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党委书记王建安看来,将有越来越多的人工智能、科技企业加入“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行列,未来老百姓会享受到更多元、更便捷的优质医疗服务。
资源下沉破解“看病难”
“片子再放大一点……”日前,一场远程视频交互式会诊,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与浙江大陈岛镇卫生院之间进行。71岁的陈桂花感觉头晕,于是来到岛上的镇卫生院就诊。画面中,超声波检查图像实时显示出来,上海超声波诊疗专家组远程对卫生院医生开展指导,并对老人进行诊断。
大陈岛,位于浙江台州湾东南洋面,距台州主城区52公里,离大陆海岸线最近点23.6公里。岛上仅有一座卫生院,医疗条件有限。陈桂花如果从岛上坐船前往城区就诊,要几个小时,往返需要一天时间,看病很不方便。
解决海岛居民看病难,一直是台州市卫健委及相关部门的头等大事。去年9月,浙江省首个海岛医院5G数字诊疗项目启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借助5G技术,开始在大陈岛开展远程分级诊疗。不出海岛,当地百姓即能享受到上海的优质医疗服务。
“‘互联网+医疗’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带来的问题,可以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实现合理高效配置。”台州市椒江区卫生健康局局长郑岳华分析认为,以往分级诊疗难以落地,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薄弱,老百姓对基层医生专业能力不信任,因此不愿在当地就诊。互联网远程诊疗,可从技术和模式上分流病人,实现“基层首诊、双向转诊”,并将优质医疗资源输送到基层。有了互联网分级诊疗,一方面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了,另一方面基层医疗服务水平提升了。台州市建设“云诊室”,实现三级医院与基层医院实时视频会诊。目前,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借助远程医疗协作平台,与当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合作,实现远程诊疗、教育培训、病理诊断等功能。台州市中心医院同部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协作,可实时进行远程专家会诊。同时医院还在大陈岛卫生院设立远程医疗站点,提供远程教学、远程培训等服务,为海岛居民培养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
电子档案“码上”知健康
“没想到,不带病历本也能看病。”几天前,钱女士右脚扭伤,来到杭州市中医院骨伤科就诊。之前,她用手机支付宝绑定了电子社保卡,到医院她用自助挂号机扫描电子社保卡后,挂上了当天的专家号,“以往需要‘人证卡’合一,现在方便多了。”
打开支付宝“杭州健康码”中“健康档案”功能,市民可以查看到个人包括血型、过敏史、既往史,历次门诊就诊和住院记录、用药记录、检验检查报告和体检结果。特殊人群还能查询到自己的专项健康管理记录:如孕产妇保健检查,儿童保健检查,高血压、糖尿病随访管理等。
建立一套完备的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必须打破“信息孤岛”。在台州,当地通过“健康台州”APP,将分散在各医疗机构的信息连通起来,沉淀并利用海量数据,建立居民全生命周期健康档案。居民通过手机APP,随时了解和掌握自身健康情况和医院诊疗信息,查看健康档案;医护人员据此可对康复人群及慢性病人群提供术后指导、随诊随访、饮食与用药指导等精准医疗服务。“有这样的全生命周期健康档案,老百姓就医问诊更加方便,避免了不必要的重复检查,看病费用大大降低。同时,医疗服务和医保基金使用效率也随之提高,医疗医保协同监管能力得以提升。”台州市卫健委相关负责人介绍,随着“互联网+医疗健康”的持续推进,当地传统医院正加速转型升级,新的医疗生态、区域健康系统正在构建。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 2018 今日中国财经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