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09 11:00:11 来源:环球网
【环球网记者谭雅文】车险改革如约而至。日前,银保监会印发实施车险综合改革指导意见的通知,要求财产保险公司、中国保险行业协会等,9月19日起施行《关于实施车险综合改革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
“本次车险综合改革的主调是‘保护消费者权益’,甚至可以理解为大幅有利于消费者:不仅价格下降、而且保险保障服务提升。”北京联合大学管理学院金融系教师杨泽云分析指出,下调附加费用率必然使得车险价格下降。
去年,我国车险承保机动车达2.6亿辆,保费收入8189亿元。银保监会表示,预计改革实施后,价格基本上只降不升。
车险降价让利2亿车主,这对险企而言,短期的经营压力不可避免,市场主体分化加剧。
根据指导意见,此次车险改革有六大变化。
首先,交强险责任限额大幅提升,3年不出险最高优惠50%。在个人有责的情况下,交强险限额增至20万元;如果3年不出险,保费最高优惠30%调整为50%。
其次,商车险保险责任扩增,在车损险中增加了机动车全车盗抢、地震及其次生灾害、玻璃单独破碎、自燃、发动机涉水等责任。
[if!supportLists]第三,增值服务附加险增加,包括新增驾乘人员意外险产品,比如代送检、道路救援、代驾服务、安全检测等。
另外,附加费用率下调。商车险产品设定附加费用率的上限由35%下调为25%,预期赔付率由65%提高到75%。“自主渠道系数”和“自主核保系数”整合为“自主定价系数”,范围确定为[0.65-1.35]。
第五是车险产品市场化水平更高,未来将适时完全放开自主定价系数的范围。
第六是无赔款优待系数进一步优化。改革实施后,商车险无赔款优待系数将考虑赔付记录的范围由前1年扩大到前3年,对于偶然赔付消费者的费率上调幅度将降低。
根据商业车险费率计算公式,保费=基准保费×费率调整系数,基准保费中附加费用率上限下调10%,费率调整系数中,将自主渠道及自主核保系数合二为一,预计保费价格有所下降。
目前,在费改前续保还是费改后续保的问题上,很多车主有所犹豫。对车险改革后保费价格的下调,车主感到担忧——“到底费用降在哪了?”
“保险费是由纯风险保费和附加保费两部分组成。其中纯风险保费由事故发生率、平均损失金额等决定,各家公司无法左右;而附加保费是由保险公司可控制的营业费用、营业税及利润等构成。”杨泽云对环球网记者分析指出,此次综合改革下调预定附加费率上限,同时上调预定损失率下限,以往依靠给代理或经纪以高手续费或佣金的方式来获得客户的方式难以持续。
以车险业务为主的中介公司及个人代理或被殃及,附加费降低很大程度上都是从中介和个人代理口中抢食。
“19日以后费改,单价优惠的,但是保险公司的佣金少了很多”一家保险代理公司的销售人员坦言,虽然目前有(代理)打出优惠,但是19日以后购买车险,总体上来说价格会便宜,而且现在购买车险暂时享受不到费改的红利。
环球网记者查询发现,就交强险保费优惠这一项,目前还是按照3年不出险,保费最高优惠30%来计算的。
据了解,为配合车险改革,在19日前,险企需要完成费率测算、系统开发、人员培训、单证印制、联调测试等准备工作。
“本次车险改革正式落地后,对于保险公司而言,保费下降、保障增加,也即收入下降,支出(赔款)增加,对于经营车险的保险公司而言必然面临较大的压力。”杨泽云认为,保险公司一方面可以借此时机调整业务结构,比如加大对于非车险业务的重视。
平安证券分析师认为,提升预期赔付率,下调附加费用上限,放开自主定价系数浮动范围,预计以管理费用套取手续费等违规行为将大大规避,此后险企综合成本率的竞争将主要来自于赔付端。对于险企而言,未来则需要进一步压缩费用。
在上市险企上半年业绩发布会上,有险企认为未来保费收入将受车险改革影响。人保财险副总裁邵利铎在半年报业绩发布会上表示,从行业来看,车均保费会有一个比较明显的下降。
平安证券分析师认为,由于附加费用率更低,预计基准保费、签单保费将同步下滑,叠加新车销量下滑,预计车险保费或有所下滑。
不过,对于经营车险的保险公司而言,像人保、平安、太保等头部险企,其在渠道、费用控制、理赔、规模、品牌影响力等方面有明显优势。杨泽云分析称,他们除了可以采取价格竞争以外,还可以通过理赔提升服务、通过渠道获得更多客户、通过规模获得规模成本优势,因此,他们未来会有更多的市场优势和空间。中小险企,也具有负担轻、易转型等优势,当在传统的同一化的车险市场难以持续发展时,要么死亡,要么转型。
此外,杨泽云还指出,车险一般都是一年期业务,一旦投保后,不会中途更换保险公司和产品,因此对车险存量市场影响不大。可能受到影响的是那些即将到期的车险业务以及以后年份的车险续保业务。对于中小险企而言,没有了保费返还的诱惑,还能否争取到客户续保,则是一个重大考验。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 2018 今日中国财经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