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31 12:35:57 来源:新华网
做好“六稳”“六保”,保持提质增效良好态势——访江苏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张敬华
新华社南京8月31日电 题:做好“六稳”“六保”,保持提质增效良好态势——访江苏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张敬华
新华社记者刘兆权、沈汝发
今年上半年,南京GDP逆势增长2.2%,增幅名列全省和GDP超万亿元城市首位。高质量发展也连续两年在全省综合考核中位居第一,今年继续保持提质增效的良好态势。
围绕做好“六稳”“六保”工作,记者近日采访了江苏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张敬华。
以“保”促“稳”,以“稳”保“进”
记者:在抓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方面,南京有哪些特色和亮点?
张敬华:南京以更加积极的“保”来促进“稳”,以更加坚实的“稳”来保障“进”,以更加有为的“进”来实现“好”,努力走出一条有效应对冲击、实现良性循环的新路子,为全省全国大局作出贡献。
保居民就业方面,举办788场高校毕业生线上线下招聘会,提供1万余个职位帮助退役军人及军属就业,举行线上“春风行动暨就业援助月”帮助2.2万农村劳动力就近就业。上半年全市新增城镇就业15.2万人,培育自主创业者1.6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1.78%以下。
保基本民生方面,上半年发放低保救助金2.4亿元、残疾人“两项补贴”2.5亿元,7月1日起全市低保标准提高5%,惠及10万困难群众,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3.5%。
保市场主体方面,落实各级惠企资金190亿元,为企业争取贷款支持518亿元、减税降费306亿元,惠及企业20多万户。上半年全市新增企业4.4万家。
保粮食能源安全方面,统筹各级专项资金4亿元支持粮食生产。加快推进滨江液化天然气(LNG)等项目,加快重点电网工程建设进度。实施32个重点领域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任务,整改安全隐患问题4.6万余项。
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方面,全面实施集成电路等8条产业链强链补链专项行动,提升产业链稳定性和竞争力。
保基层运转方面,建立“均衡性、补偿性、激励性”转移支付制度,推进全市财力协调、区域均衡。持续推进政府性债务风险防范化解,未出现风险预警事件、未发生新增违规举债行为。
开展“四新”行动促“六稳”“六保”
记者:南京提出了战疫情扩内需稳增长“四新”行动计划,请介绍这方面的情况?
张敬华:“四新”行动即新基建、新消费、新产业、新都市四个行动计划。这是落实“六稳”“六保”、发力“两个循环”的南京方案,目前已形成一定的投资量、实物量、价值量。
新基建形成新带动。1-7月全市346个新基建项目及30个新基建载体项目已完成投资677亿元,152个新开工项目开工率达到92%,实现了强劲的升级拉动。
新产业形成新动能。聚焦新一代数字经济、新医药与新健康产业、智能网联汽车、新型都市工业、未来新业态等五个新产业方向,确保全年五大新产业总规模超4000亿元。上半年这一任务已顺利完成过半。
新消费形成新升级。在全国率先面向社会发放3.18亿元消费券,举办放心出门消费“三部曲”等消费促进活动,同时大力发展高品质夜间经济,多渠道多方式回补消费、拉动消费。
新都市形成新支撑。主要是突出品质生活,从群众需求和城市治理突出问题出发,改善人居环境、增强城市韧性,计划全年建设投资达到1200亿元以上,打造更宜居、更安全、更便捷的美丽古都。
抓牢创新不放松,坚定不移建设创新名城
记者:南京抓牢创新不放松,主要有哪些考虑、举措和成效?
张敬华:党的十九大以来,我们注重发挥科教人才优势,突出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全面启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121”战略,即建设一个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名城、打造综合性科学中心和科技产业创新中心“两个中心”、构建一流创新生态体系。重点抓了五个方面:
一是构建“市委创新委+高新区管委会总部”的创新治理架构,形成具有南京特色的制度安排。
二是以“一室一中心”为关键支撑打造综合性科学中心。一方面,把建设紫金山实验室作为标志性项目来抓,依托未来网络国家重大实验设施,聚焦未来网络、普适通信、内生安全三大方向高水平突破;另一方面,以扬子江生态文明创新中心支撑长江大保护,努力成为生态环保领域原创技术和产业技术输出地。
三是探索新型研发机构建设的“南京模式”。大力实施“两落地一融合”(科研成果项目落地、新型研发机构落地、校地融合发展)工程。目前,已累计组建新型研发机构近400家,孵化引进科技企业达5850家;6名诺贝尔奖、图灵奖得主和98名中外院士等科学家广泛参与。
四是培育科创企业“森林”。打造创新型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独角兽瞪羚企业、上市企业的“雁阵梯队”。全市高新技术企业从2017年1844家增加到2019年4680家,两年增长150%;科技型中小企业从721家增加到6685家,市级“专精特新”企业从708家增加到1312家,独角兽企业从2家跃升至15家。
五是深入推进科技创新服务“两个循环”。突出抓好科技基础设施、创新平台、创新载体、技术应用示范等四大类42项、总投资890余亿元的重点项目。坚持走开放合作创新的路子,深入推进“生根计划”,做强15个海外协同创新中心,融入国际创新合作大循环。
打赢“收官战”,夺取“双胜利”
记者:南京提出下半年要打赢“收官战”、夺取“双胜利”,围绕这个目标有哪些具体打算?
张敬华:当前重点是围绕“六稳”“六保”,扎实做好科技创新、自主可控、两个循环、活力激发、城市转型“五件事”。
一是以深化“两落地一融合”为重点,扎实做好科技创新的事,确保全年高新技术企业总数、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均增长30%以上,让创新成为南京最显著的标识、最强劲的发展引擎。
二是以做强“八条产业链”为关键,扎实做好自主可控的事,八大产业完成20项国家级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产品自主率年内提升5个百分点以上,提高产业竞争力、创新力、抗风险能力。
三是以实施“四新行动”为抓手,扎实做好两个循环的事,全年实际利用内资到账3000亿元,外资外贸与经济保持同步增长,更好为产业升级和科技创新叠加赋能。
四是以深化“宁满意”工程为牵引,扎实做好活力激发的事,全年新增企业10万家,营商环境水平继续走在全国前列。
五是以建设“美丽古都”为目标,扎实做好城市转型的事,加快形成智慧集约、韧性可靠的“精明增长”模式。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 2018 今日中国财经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