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29 09:45:00 来源:环球时报
本报驻埃及特派记者曲翔宇
出于平衡疫情防控与经济发展的综合考虑,中东地区多国相继于6月底7月初,结束长达近3个月的“封城”、宵禁、停航等严厉疫情防控措施,实施有条件地放宽政策。然而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新冠疫情在该地区近期仍呈持续蔓延之势。专业人士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多名公共卫生专家预测的秋冬季疫情“第二波”暴发点很可能即将到来,中东防控形势不容乐观,中企可针对性地关注一次性用品生产设备生产等领域。
“综合目前公开信息,‘第二波’疫情的暴发恐难避免。”中东呼吸综合征“零号病人”发现者、埃及病毒学家阿里·穆罕默德·扎基近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分析说,阿尔及利亚、伊拉克、黎巴嫩、阿曼、摩洛哥等国官方公布的单日新增病例数近日一直不断攀升,甚至创疫情暴发以来新高。中东多国确诊病例已超过或接近10万量级,现存病患数量占据相当比例,病毒具备进一步指数扩散的基础。
从商业角度看,中东国家应对“第二波”疫情需求短板,与今年二三月份“第一波”暴发有着显著区别。长期在中东工作的阿中之门(北京)商务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张强对《环球时报》记者分析说,最大差异在于“第一波”来袭是突然的、猝不及防的,“第二波”物质和心理准备要充足得多,但投资某些领域的防疫物资,很难有所作为。
“尤其是投资口罩,本身就是‘叫好不叫座’的生意,现在更难再赚到钱。”中国宁波嘉尚进出口有限公司总经理胡晓君直言不讳道,以埃及为代表,中东国家已因第一波疫情,加大生产和进口力度,物资储备达到一定水平,日常佩戴用口罩已能满足需求,只是N95等医用专业口罩还存在缺口。胡晓君与埃方合作的口罩厂,今年4月已在开罗市郊投入生产,虽一直向前推进,但过程没想象中顺利。胡晓君坦言,一般性口罩对于埃及这样有一定工业能力的国家并非难事,成本更低的当地竞争对手林立,含熔喷布的专业医用口罩不仅常面临原材料进口问题,还容易超出一些国家采购能力和最高限价。
相较而言,一次性用品生产设备、防疫产品标准认证、大数据疫情追踪等疫情周边细分市场存在大片空白。据《环球时报》记者在埃及观察,疫情期间公共场合口罩强制令等措施,已改变埃及等国民众的消费习惯,逐步解封后餐馆、咖啡店、办公室等公共场所的一次性杯盘用量大幅增加,继续用小玻璃杯喝茶喝咖啡的人明显减少。一些高档餐厅更多提供一次性餐具,非一次性餐具一般都用塑封显示已经过高温消毒。记者邻居、埃及某大型连锁超市部门经理艾哈迈德透露说,埃及市面上的一次性餐具几乎全从中国及沙特、阿联酋等周边国家进口,因为缺少一次性用品的生产设备。如果能利用埃及相对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在当地生产此类设备,相信会有可观的回报。
进入解封阶段后,中东多国政府要求餐厅、商场等公共设施管理者对所有进入人员进行体温检测和消毒,几乎所有人员聚集的场所都配备数把额温枪。然而,据《环球时报》记者了解,中东多数国家不具备相关产品的生产制造能力,呼吸道传染性疾病此前不常出现,相关设备的行业标准不完善,中国作为工业制造大国有着明显优势。同时,区内航空运输逐步恢复后,各航空公司基本都要求乘客持核酸检测阴性报告登机,试剂盒、实验室建设等需求与日俱增。未来新冠疫苗投入市场流通后,大范围接种将是大势所趋。目前,中国国药集团在阿联酋等国展开的三期临床试验,已在当地获得欢迎。
具体到经济较为富裕的海湾国家,疫情暴发以来,一直将大规模检测与疫情溯源追踪作为疫情防控的重点工作,高度重视大数据模型的构建与应用。为追踪感染者以及密切接触者、避免交叉感染,多国批准启用甚至鼓励安装手机追踪应用程序,而中国在这方面拥有经验。目前,中国与阿联酋等国已开展卓有成效的合作,具备相当好的基础。不过,张强对《环球时报》记者提醒道,相关企业在完善技术解决方案的同时,一定不能忽视隐私解决备案,尽最大努力确保经营活动的合规性。对现有法规的空白之处,不应有“钻空子”心态,而应主动沟通公共机构,协商建立行业标准供未来立法参考。▲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 2018 今日中国财经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