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27 12:34:35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太原8月27日电 题:引专家 发“羊财”——山西沁源推动“羊革命”促进产业兴旺
新华社记者孙亮全
邀请专家上山,促进品种改良,并探索羊养殖“健康追溯系统”,山西沁源这个太岳山区畜牧大县近年来推动“羊革命”,助力当地群众发起了“羊财”。
位于山西省东南部的沁源县有三多:山林多、牧坡多、草地多,这导致当地羊多。然而,群众却很少有人“发羊财”。
长期以来,沁源全县13万只羊过着传统的自然放牧的“生活”:五六家养羊户雇一个羊倌,羊倌每天早晨把羊赶到山谷、牧坡去吃草,晚上再把羊赶回各自家里。
当地百姓养殖的品种是黑山羊。虽然山好草好,沁源黑山羊的“生活条件”不错,但是多年连续饲养、“近亲繁殖”,使得它们的品种严重退化。
“出生个体小,生长缓慢,从小羊羔长到四五十公斤重的大羊一般得两三年。”沁源县畜牧局局长王江荣说。
除此之外,沁源的“羊产业”也不行,县里没有加工等后续产业,羊长大后被羊贩子拉走,留在沁源的利润很低。“正常行情的年份,一只羊从生下到卖出需要3年时间,利润约400元,平均一只羊一年挣百十块钱。”王江荣说,他们也想进行品种改良,壮大羊产业,但是苦于没技术,百姓没能力。
为此,当地政府请来了山西农业大学教授古少鹏带领的专业团队。教授团队调研完,决定做两件事:一件是改良品种,一件是帮助县里建起下游羊产业链。
“沁源冬季寒冷,缺少补饲,羊就饿瘦了,到第二年还得重新补膘。秋肥冬瘦,也是长得慢的一个重要原因。”古少鹏说。
古少鹏和王江荣找到了官滩乡崖头村的养殖户李冰,通过“山西羊产业技术体系沁源专家工作站”,引进外地黑山羊优良品种,进行品种改良。目前李冰养殖场里新山羊的原原种已经发展到第四代,培育出了“杂二代”“杂三代”。
“新品种跟本地黑山羊品种区别很大,本地品种一胎双羔很少,新品种的双羔率达到70%以上。新品种羊生长速度更快,经过科学饲养,只需6到8个月,小羊羔就能长成35公斤重的大羊。”李冰说,新品种的养殖效率比本地黑山羊高了五六倍,不少农户通过饲养新品种增加了收入。
李冰和古少鹏还在养殖场探索建立“健康追溯系统”。记者在李冰的养殖场看到,每只羊的耳朵上都有一个外挂耳标和一个内置耳标。“通过后台大数据记录每只羊的‘家庭血统’、外貌特征、健康档案。得过什么病、用过什么药、卖给谁、谁在养,都记录在案,后续可以衔接屠宰场、销售渠道,一直到消费者手中。”古少鹏说。
教授们努力改良品种的同时,当地也在积极扩展下游产业。沁源县去年除建起一个10万只规模的湖羊饲养基地外,一家企业还投产了一个大型屠宰加工厂,可进行牛羊屠宰、分割包装、熟肉制品加工,新的生产线年屠宰量可达10万头到15万头。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 2018 今日中国财经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