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13 06:34:51 来源:新京报
金刻羽 贸易保护主义不是应对危机答案
8月6日-12日,由新京报贝壳财经主办的“中国经济新格局:乘风破浪”夏季峰会在线举行。在此次峰会上,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终身教授、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金刻羽探讨了在疫情对全球贸易网络和贸易关系的影响中可以吸取哪些经验教训,以及为何我国最近提出“双循环”发展格局。
她认为,可能会有很多不同的国家把新冠肺炎疫情作为推动保护主义的政治权宜之计,中国提出“双循环”也是向世界发出一个重要的信息,即中国不希望脱钩,不认为应该发生脱钩事件。
疫情使全球供应链处于暴露状态
7月30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当前经济形势仍然复杂严峻,不稳定性不确定性较大,我们遇到的很多问题是中长期的,必须从持久战的角度加以认识,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建立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中长期协调机制,坚持结构调整的战略方向,更多依靠科技创新,完善宏观调控跨周期设计和调节,实现稳增长和防风险长期均衡。
对此,金刻羽分析称,之所以推出“双循环发展格局”理念,就是要在拥抱全球化的同时,在危机时刻能够独立、自主。这是一种双重战略,既要依靠全球化作为发展战略,而建设复原力也非常重要。
首先,目前贸易体系的设立以效率为主,全球供应链并没有着眼于应对动荡局势和尾随事件,但是现在不确定性日益增多。其次,贸易过多强调效益和最优化,但需要注重柔韧性。新冠肺炎病毒说明了全球价值链的传染效应之大,从最近的供给危机转变成大幅度供给和需求的双重危机。
从贸易和供应链的角度来看,在新冠肺炎疫情中可以吸取几个教训。其一全球供应链使得每一个国家都处于暴露的状态,除了格陵兰岛及个别的撒哈拉以南国家,几乎每个国家都在全球价值链上。此外,全球供应链将冲击传递到世界各个国家,并放大影响。
中国传递拥抱全球化不希望脱钩信号
可能会有很多不同的国家、政治家借此机会推动保护主义,但这不是答案(解决方案)。最近发生的变化,不仅是通过贸易和金融联系让世界各国在经济上联系得更加紧密,同时冲击也更加全球性。一个变化就是所谓的全球冲击越来越频繁。全球冲击并不是一定外生,全球通过贸易和金融网络关系越来越紧密,造成每一个比较大的冲击变成了全球性质的冲击。
许多人把新冠肺炎疫情作为推动保护主义的政治权宜之计,这就是为什么中国如此及时地提出“双循环”,这是向世界传达信息,中国要坚持支持全球贸易体系、拥抱全球化,同时也将以身作则,建设更强大的国内容量、能力和需求,从而在全球贸易体系不能在正常情况下运转,或者世界上有些国家将自身安全置于全球关注点之上时,能够有备无患。此外,这也是向世界发出的一个重要的信息,即中国不希望脱钩,不认为应该发生脱钩事件。但是,无论发生什么情况,强大的柔韧性将使中国能够做到“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白金蕾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 2018 今日中国财经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