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12 15:34:22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旅游复苏:铆足劲 有信心
本报记者 尹 婕
跨省游恢复即将满月,近一段时间以来,周边游、乡村游、休闲游、文化游等领域出现发展新趋势和新亮点,国内游的市场主体地位进一步凸显,成为复苏旅游产业的基础。游客也给出了积极的回应,旅游热度持续升温,旅游市场信心得以提振。
带动消费产业链复苏
旅游业关联度高,能够带动吃住行游购娱一整个消费链条,旅游业复苏,整个消费市场便更有活力。正因此,各地纷纷下大力气促进旅游业尽快复苏。
“吉旅行”是吉林省的文旅综合消费APP平台,原是一个旅游咨询服务平台,疫情发生后,开展起“云游”服务,方便网友线上游吉林,在保留原有旅游产品的基础上,还积极开发新产品。有些旅行社也将自己门户网站上的宣传主题由“旅游”扩展为“生活”,在推介旅游线路的同时,将目的地土特产纳入其中,长春文化国际旅行社企划部部长蔡智宇表示,希望通过这些改变,给消费者更丰富的体验。跨省游恢复后,吉林文旅部门迅速着手实施促进旅游市场复苏的规划,线上线下同步进行,积极扶持线上文旅消费平台,以吸引“云游”的潜在客户。
旅游要复苏,把游客引进来是第一步。多地旅游主管部门上阵为当地添“人气”,通过推出旅游年票、旅游消费券,开展旅游演艺活动等,调动游客出行消费的热情。8月8日至今年年底,湖北近400家A级旅游景区对全国游客免门票开放,活动期间,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将集中发布一批品牌旅游线路,精心推出一批提档升级的新晋A级景区,各市州也推出各种惠游活动。8月1日至年底,山东青岛12个旅游景点免费开放。上海则推出了一批2020年夏季文化旅游产品,强调“安全、优惠、质量”标准,对上海重点景区、生活服务平台和旅游企业实施多项优惠政策。
吸引客流,激活其他旅游相关因素,从而带动整体消费产业链的复苏,各地政府对旅游业发展寄予厚望。
深耕市场不靠“等”
市场逐渐复苏,却也悄然发生了变化。这个暑期,人们的旅游习惯、消费喜好、关注重点等都有了改变。中青旅的一项调查显示,与过去“价格第一,服务第一”相比,游客现在更加关注“是否有防疫保障,是否能有效实施”。
旅游企业主动变革势在必行。
在江苏徐州经营旅行社的郑先军介绍,这个暑期,参加私家团、定制团的游客明显增多。“这些小规模的团队游产品因为私密性、安全性较高,并能满足游客的个性化需求,很受游客欢迎。”目前,10人以内的小包团队是郑先军旅行社的主推产品,“以亲子游和家庭出游为主,多前往红色旅游目的地。”郑先军表示,前来咨询的游客,关心的不再主要是价格。
谈及今年的旅游市场和从业感受,郑先军表示,入行5年,从未有过今年这么大的压力。“仅仅活下去还不够,必须活得更好。”郑先军说,过去半年,虽然业务近乎停滞,但是他和同事们始终在关注着旅游市场的发展动向,“即便没有疫情,旅游市场也始终处在不断的变化当中,疫情只是加速了这种变化。靠‘等’是不行的,我们只能主动做出改变。”跨省游恢复以来,郑先军也捕捉到一些变化,比如,游客提出的定制需求中,更喜欢加入特色民宿的内容;到达目的地以后,对当地交通选用的车辆提出细节上的要求。“即便是定制团队,游客有时还会临时调整线路。”郑先军表示,游客的新需求就是旅行社产品的“检测线”,对从业者来说,这是全新的挑战。“旅游是服务行业,服务和品质始终是第一位的。这一点无论何时都不会改变。”
受疫情影响,今后一段时间,国内游将是市场的主流,深耕国内游市场,推出新产品、把老产品做出新意,才能让旅游企业“活得更好”。
期待市场更加规范
受疫情影响,今年3月以来,河北、浙江、江西、安徽、湖北、内蒙古等多地发布通知,实行2.5天弹性休假制度,以促进消费。对于旅游市场发展而言,这无疑是一大利好。
“这一制度如能真正落地,将推动周边游、短途游的进一步发展。”目前,郑先军与上海、浙江等地的供应商沟通,策划新的长三角旅游产品。
为了招徕游客,北京海淀区一旅游门店的工作人员黄女士经常通过微信发布旅游产品信息。今年,为吸引更多客源,许多国内游线路有不同程度的降价,黄女士表示,但有些超低价格团队游产品误导游客,强制购物,扰乱了市场。黄女士说,“目前,旅游市场正在恢复期,还很脆弱,期待主管部门进一步规范市场,给予正规旅游企业以更多信心。”
近日,贵阳、青岛、张家界等地旅游主管部门“出手”规范旅游市场秩序,营造健康消费环境,提升城市形象,为旅游业复苏保驾护航。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 2018 今日中国财经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