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03 21:34:19 来源:新京报
31省份上半年GDP出炉,16省份实现“正增长”
新京报讯(记者 姜慧梓)近日,31省份今年上半年主要经济指标全部出炉,随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向好,各地经济呈现稳步复苏态势。上半年,6个省份经济总量超过2万亿元,前三甲为广东、江苏和山东,广东以49234.2亿元领跑。从经济增速来看,16个省份实现正增长,中西部省份占据13席,西藏以5.1%的增速位列全国第一。
经济复苏离不开投资、消费和出口。进入二季度,三大需求明显回暖,共同拉动各地区经济增长。GDP增速前两名的西藏和新疆,其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也以“两位数”领跑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前两位的安徽和江西,其GDP也实现了正增长。
GDP:16个省份正增长 中西部省份占13席
从经济总量来看,前三甲仍为广东、江苏和山东,广东以49234.2亿元继续领跑全国。上半年,6个省份经济总量超过2万亿元;19个省份经济总量超过1万亿元。
从经济增速来看,16个省份上半年GDP实现正增长,比一季度增加15个。其中,中西部省份占据13席,7个省份经济增速超过1%。西藏以5.1%的增速位列全国第一;新疆第二,增速为3.3%。
东三省中,吉林上半年经济数据表现最好,GDP增速由一季度的-6.6%回升至-0.4%,降幅收窄6.2个百分点,远高于黑龙江(-4.9%)和辽宁(-3.9%)。
湖北由于受到疫情最严重冲击,上半年经济增速为-19.3%,全国最低。但随着城市解封,复工复产有序加快推进,湖北经济展现出了强劲后劲,上半年经济增速回升幅度在31个省份中最大,降幅较一季度收窄19.9个百分点。
解读:疫情得到控制后,经济会渐趋常态
记者梳理发现,在经济总量超过1万亿元的19个省份中,经济增速为正的有10个省份,增速超过1%的仅湖南一省。其余6个增速超过1%的省份均位于总量榜单的后半段。
分析原因,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贾康认为,疫情冲击是最主要因素,经济增速表现更好的省份普遍受到疫情冲击较小。体量更大、结构更优的省份,由于门店、餐饮、影剧院等在经济结构中占比更高的服务业受到重创,影响到整体经济数据表现,疫情后仍需一段时间恢复。
“不过,这个情况会逐渐收敛,疫情得到控制后,经济表现会逐渐接近常规状态。”贾康说。
贾康认为,从上半年各地情况来看,经济回升的速度整体符合预期。上半年经济实现正增长的省份已经从一季度的1个增加到16个,这说明一季度的负增长只是多种因素叠加下的一个短期现象。
目前,短期冲击的主浪已经过去,可以在不确定性中看到确定性,2020年经济运行由“前低”转入“后高”是必然趋势。长远来看,虽然从短期到中长期仍然有很多不确定因素,但“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趋势不变”的判断,是实实在在有客观依据的。
消费:31省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均为负值
反映消费情况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在上半年仍然为负,同比下降11.4%。不过,降幅在持续收窄,6月单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1.8%。
分省份看,31个省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均为负值,湖北同比下降34.1%,黑龙江、天津、吉林分别同比下降22.7%、21.7%和20%。此外,呈两位数下降的省份还有12个。安徽、江西、福建分别下降3.5%、4.2%和5.4%,表现最好。
不过,从月度数据可以看出消费复苏的暖意。安徽二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一季度下降11.9%转为增长5.1%,其中4月、5月、6月限上消费品零售额分别增长10%、12%和7.9%。安徽省统计局表示,消费市场已经逐步进入持续增长阶段。
江西6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0%,分别比4月,5月提高5.4和7.8个百分点,呈现加速回暖的态势。其中,限额以上单位实现商品零售额增长12.7%,仅比去年同期低0.2个百分点,基本恢复到正常水平。
解读:小范围疫情反复对消费影响不大
新消费逆势上扬,为消费稳步回升提供支撑。
安徽上半年限上批发零售企业网上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38.7%,比一季度加快5.2个百分点;限上住宿餐饮企业通过互联网实现餐费收入增长58.8%,加快15.6个百分点。
江西上半年限上单位通过公共网络实现商品零售额138.27亿元,增长34.7%,比限上单位零售额增幅高36.6个百分点。占限上零售额的比重为10.0%,比上年同期提高 3.2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传统聚集性消费随着防控限制有序放宽也在稳步回升。
据植信投资首席经济学家连平提供的数据,截止到7月中旬,零售各业态限额以上企业复工率超过96%,餐饮和夜市继续回升。全国乡村旅游复工复产率整体达90%,影院复工率由7月20日8.1%上升至7月26日的46.5%,复工一周以来累计总票房约1.13亿元,达到去年同期的约9.84%。
具体措施方面,北京近日重启“消费季”活动,多地再次发放消费券。此外,汽车消费也有多项政策加持。
连平认为,虽然7月份部分地区出现了小范围疫情反复,但对社会消费品零售的增长总体影响不大。聚集性消费的恢复可能提升消费整体反弹力度,7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或将由负转正。
房地产:多数省份房地产投资增速低于去年
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全国楼市低迷。至6月,相关指标才出现回升暖意。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上半年,房地产开发投资“由降转升”,同比增长1.9%,而1—5月份为下降0.3%。其中,住宅投资增长2.6%,增速加快2.6个百分点。
在已经公布上半年房地产投资增速的28个省份中,湖北、海南、天津、辽宁四省份增速为负,分别为-38.3%、-10.2%、-6.3%和-0.6%,西藏的房地产投资增速则高达56.1%,全国居首,保持两位数增长的省份还有宁夏、吉林和云南。
除湖北因受疫情冲击严重,数据异于往常外,西藏继续保持总量不大、但增速居首的既往趋势;海南依然是除湖北外,房地产投资增速最低的省份。其余省份增速波动较平稳,整体略低于去年同期。
“房地产是否会成为疫情之后经济复苏的抓手”,这一在疫后初期曾被热议的话题已经有了答案。
近期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再次明确“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7月24日召开的房地产工作座谈会也提出,坚持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坚持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因城施策、一城一策,从各地实际出发,采取差异化调控措施。
解读:房地产不是主力军,也不会过度萎缩
记者注意到,目前各地调控政策保持了一定差异性,7月收紧的城市包括深圳、宁波、南京、东莞等地,而长春等地则逐步放松限购政策。
“房住不炒”的背景下,如何理解房地产在本轮经济恢复中的作用?在余淼杰看来,房地产不会是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主力军,但也不会过度萎缩,而是在本轮经济恢复中发挥拉动经济的正向作用。
连平也认为,近年来房地产市场总体运行比较平稳,尽管尚存在一些结构性问题,比如某些局部地区存在价格上涨较快的状况,但从全局看市场价格波动比较平缓。
分析后势,连平认为,总的来看,市场需求在进一步恢复,房地产今年到明年正是处于一个短周期上升的阶段,加上经济复苏推进和货币政策稳健偏松,下半年房地产市场复苏可期。
具体看,由于宏观政策基调仍处于逆周期调节阶段,在坚持“因城施策”的基调下,预计房产销售下半年跌幅将逐步收窄,全年有望实现正增长。房地产投资则在土地购置增长、融资环境相对友好的推动下持续走升。局部地区政策收紧,房价涨幅总体可控。
投资:22个省份固定资产投资实现正增长
上半年,22个省份固定资产投资实现正增长,比1至5月份增加8个。从数据来看,GDP增速前两名的西藏和新疆,其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也以“两位数”领跑全国。
上半年,吉林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由负转正”,同比增长7.8%,比去年同期提高12.9个百分点,高于全国10.9个百分点,居全国第4位。反映消费情况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速降幅较一季度收窄7.3个百分点,但下滑幅度仍然达到20%。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余淼杰判断,今年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将会下降,出口呈现持平或缓慢增长态势,拉升作用不强。在这样的情况下,要保证全年有一个较温和的经济增长,必须依靠有效投资。
贾康也认为,消费确实是包括投资在内的所有经济活动的目的和归宿,但如果没有有效的投资,消费就会陷入“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的困境。
解读:“两新一重”为稳就业发挥重要作用
投资结构呈现新特点,地方投资正加速流向“两新一重”(新基建,新型城镇化建设,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和高技术产业。
作为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一个新词,宏观政策为“两新一重”蓄力。今年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75万亿元,比去年增加1.6万亿元,用于扩大有效投资,重点支持既促消费惠民生又调结构增后劲的“两新一重”建设。
余淼杰认为,“两新一重”将在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和增加就业两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比如,今年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3.9万个,涉及居民近700万户,预计拉动投资1.2万亿元左右。同时,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对上下游相关产业都会产生明显拉升,为这些产业提供就业机会。
新京报记者 姜慧梓 制图 实习生 谢雁冰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 2018 今日中国财经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