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02 12:34:16 来源:人民日报
核心阅读
面积狭小,经济结构相对单一,澳门的“小桌子”上如何唱好科技创新“大戏”?
粤港澳大湾区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澳门正在走出一条发挥所长、借力发展的科技创新之路。
横琴·澳门青年创业谷里,青年创业者们挥洒青春、追逐梦想;澳门中药质量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中,试剂研发工程师夜以继日进行试剂配制研发;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澳门引领和参与的一项项交叉学科的前沿研究项目正在落地……澳门紧紧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历史机遇,努力在科技创新上有新突破、新作为。
横琴·澳门青年创业谷
汇聚创新创业同行人
6月29日,一场颇具意义的纪念活动——大湾区创业高峰论坛暨横琴·澳门青年创业谷五周年志庆,在与澳门一河之隔的横琴·澳门青年创业谷举办。
地处珠海横琴主干道环岛东路,花园式园区环境和科技感建筑风格,5年来,横琴·澳门青年创业谷已累计孵化项目433个,引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50家,为30家企业融资5.03亿元,成为粤港澳科技创新合作的重要平台。
澳门青年周运贤是具有多年创业经历的“老创客”。2015年,周运贤在珠海市横琴新区创立了一家从事反向电商的技术性互联网企业“跨境说”。两年内,公司获3000万元天使投资,拥有多项发明专利及多项自主知识产权。
无论是接受创业导师辅导、专家进行项目评审等环节,还是对接融资平台,都让周运贤在创业谷中“找到了同行人”。“国家发展给澳门创业青年带来巨大的机会。公司将积极通过跨境电商推动内地和葡语系国家的产品及服务经澳门更加便捷地进入彼此市场,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周运贤说。
有这样想法和感受的,不止周运贤一人。据统计,以澳门青年创业谷为示范,横琴新区的孵化器总投资12亿元,孵化器内企业已达231家。创业谷累计引进96位高层次专家人才,其中包括5位院士及80位国家特聘专家,协助创办创新型科技企业86家。
拥有澳门籍青年或澳门高校毕业生成员的创业团队,进驻该孵化器均能享受到从场地减免到奖补、通关便利等一系列“政策包”,如今孵化器内约80%的创业项目来自澳门。
珠海市横琴新区管委会副主任吴创伟介绍说,横琴·澳门青年创业谷2015年启用以来,通过打造“空间载体+创业生态+运营机制”的立体孵化模式,为青年们尤其是澳门青年创业者提供了技术开发、成果转化、创业培训、投融资等全方位的优质服务。该园已实现市级、省级、国家科技企业孵化器三级跳,并且陆续被授予“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国家级众创空间”“粤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粤港澳科技企业孵化器”等30余项资质。
4所国家重点实验室
借力转化科创成果
坐落在横琴新区的澳门大学新校区,道路宽敞、空间开阔,一幢幢风格各异的大楼与绿地、水域交相辉映。新校区建设了5座全新的科研大楼,让澳门大学的各个国家重点实验室有了全新的发展空间。
中药质量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模拟与混合信号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国家重点实验室、智慧城市物联网国家重点实验室、月球与行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目前澳门有4所国家重点实验室,其中有3家依托澳门大学建设。
如何用好这些国家重点实验室,将智力成果充分转化为生产力?粤港澳大湾区其他城市为此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市场。
澳门科技大学的中药质量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近6年来获得国内外专利授权逾180项,以数项国际专利为载体,澳门科技大学与广东企业合作,成立公司并在横琴注册分公司。另外,在IT领域,澳门科技大学与企业合作在横琴成立人工智能公司,公司研发的商业机器人已经逐步市场化,销量可观。澳门科技大学校长刘良说,回归之前,人们几乎无法将“科创”与“澳门”建立联系。回归后,在国家和内地科研院所的支持下,澳门科创能力不断提升。
事实上,澳门科创成果内地转化,已经成为澳门科技创新依托的主要模式。今年上半年,在横琴新注册的澳门创业项目有37个,科技创新类企业比例达59.6%,澳门大学、澳门科技大学产学研示范基地落户横琴,澳门4所国家重点实验室均在横琴设立分部,可为优秀科研项目提供产学研全链条成长环境。
澳门基金会行政委员会主席吴志良分析,澳门经济产业结构单一,土地面积狭小,产业扩展的空间十分有限,而面积较大、开发较少的横琴岛为澳门经济多元化发展提供承接空间。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的形成,将进一步加速湾区科创人才的流动,推动越来越多的澳门青年到内地发展。这一趋势要求澳门与内地城市间搭建起适宜两地青年发展的平台。
“没有‘一国两制’,就没有今天的澳大。”澳门大学校长宋永华认为,澳门大学的发展是“一国两制”在澳成功实践的重要佐证和生动诠释,更是创新的范例。澳门大学在珠海建立的科技研究院于2019年10月底揭牌,搭建了澳门与内地的科研机构、企业单位合作的便利平台。在宋永华看来,得益于内地和澳门在人才、资金等方面更加紧密的联系,澳门大学成功搭建了世界一流的科研平台,靠着优越的教学和科研条件,吸引了众多全球顶尖人才来到澳门,将共同推动澳门乃至整个粤港澳大湾区科创发展。
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
形成创新网络发挥协同效应
澳门大学行政楼前竖立着几根特别的智能灯柱,除了最基本的照明功能外,上面还集成了视频、声音、振动、气温、空气质量等多个传感器,灯柱底部一块屏幕上,播放着各类信息。这正是澳门大学智慧城市物联网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科研产品。2019年澳门大学与科技部签署合约,承担国家“物联网与智慧城市关键技术及示范”重点专项的研发任务,这是该领域唯一的国家重点实验室。
澳门大学智慧城市物联网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贾维嘉教授说,澳门在面积上是一个小城市,但较小的地域反而正适合进行智慧城市物联网的试点,这也是国家智慧城市物联网专项研究的“中小城市部分”委托给澳门来做的原因之一。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澳门在其中应如何定位,要怎样发挥优势?澳门特区政府政策研究和区域发展局局长米健分析,《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大湾区将加强科技创新合作,推进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建设,探索有利于人才、资本、资讯、技术等创新要素跨境流动和区域融通的政策举措。这是澳门首次与广州、深圳、香港三座城市一起入列顶层设计的科创阵营,对于澳门来说,能成为其中的一个支撑点,是机遇亦是挑战。澳门应紧抓机遇,获得自身的跨越发展,真正实现经济社会多元发展。
澳门科学技术发展基金行政委员会主席马志毅介绍,为支持粤港澳大湾区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科技部在推动大湾区科技创新布局、加强国际科创合作方面广泛征求澳门特区政府科技主管部门和澳门科技界等的意见,明确澳门在大湾区的功能定位,打造澳门创新发展新优势。
全国人大代表、澳门科学技术协进会理事长崔世平认为,澳门的经济结构单一,在科技创新和实体产业方面比较薄弱。通过湾区城市群的合作,尤其是与广州、深圳这两个创新能力在全国都处于前列的城市合作,可以带动澳门科技创新水准的提升。
“目前,澳门特区政府在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工作委员会下设立‘创新、科技及智慧城市发展专责组’,正积极部署、加快对接和布局,推进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建设。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澳门要充分发挥国际化及多元开放的优势,坚持‘国家所需、澳门所长’,推动澳门科技创新发展实现新的飞跃。”米健说。
本报记者 毛 磊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 2018 今日中国财经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