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28 21:34:41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国减贫故事)铺在“云”上的致富路
中新社北京7月28日电 题:铺在“云”上的致富路
中新社记者 李晓喻
从面前堆得满满的特产中拿起一罐枸杞展示品相、介绍优惠价、跟观众互动,27岁的农村姑娘海燕对直播“带货”已是轻车熟路。
海燕2012年从曾经“苦甲天下”的宁夏西海固地区搬到银川市永宁县原隆村时,主要依靠在外打工维持收入。得益于几个月前上线的“巧媳妇儿”直播团队,她第一次当上了为特产“带货”的网络主播。现在,她在家门口就能工作,还方便照顾家里。“能带货,能带娃,能赚钱,还有‘粉丝’一起聊天,这就是好日子。”
在深居中国西北内陆的宁夏,像海燕这样靠电商给“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农产品打开销路,过上“好日子”的大有人在。吴忠市同心县去年上线“大美同心”消费扶贫平台,通过线下展销、线上下单的方式销售当地特色农产品,现在已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4000多人。
地处六盘山区的固原市彭阳县已建成8个镇级电商服务中心、118个村级电商服务站。通过直播带货、网红推介等形式,村民在炕头就能把红梅杏、矮砧苹果等当地地理标识产品卖到全国。
据官方数据,截至2019年底,宁夏全区快递服务乡镇覆盖率达到100%,运输难、配送慢、成本高等制约农村电商发展的难题得到了有效缓解。今年“618”网购节期间,宁夏网络零售额同比增速近57%,高出全国平均增速16.1个百分点,其中农产品网络零售额几乎占了一半,仅一个县的枸杞及其制品就卖了2亿元人民币以上。
做电商、开直播不仅富了村民的“口袋”,也深刻改变着他们的“脑袋”。石嘴山市平罗县庙庙湖村电商服务站负责人马敬祖告诉记者,这家服务站目前一年的物流量可达13000到14000件。“刚开始村民都不相信在网上能卖东西,但看到我把这事做成了,他们慢慢也接受了网络。”如今,马敬祖负责的4个电商服务站中已有19名员工,全部是建档立卡贫困户。
随着手机日益成为“新农具”,开网店、搞直播成为“新农活”,学习网络技术的热潮也在宁夏农村持续升温。
在电商服务站开设的培训课堂上,杨生梅正在学做短视频。她平时和丈夫做玻璃生意,日子并不宽裕。眼见别人在网上“吆喝”卖货,她也动起了当主播的心思。“现在直播赚钱,我也想学学,试试直播焊玻璃。”
如今,电商正成为宁夏不少县域经济新的增长点。这种“造血”式的扶贫模式,不仅推动了贫困地区产品供需的有效对接,也有利于推进数字经济与农业农村经济的融合发展,促进乡村现代化升级。
分析人士认为,考虑到疫情对经济的影响仍在不断显现,农村电商要想实现更大发展,持续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必须把品牌和质量作为重中之重。
对外经贸大学现代服务业研究中心主任陈进称,提升农产品品质,打造农产品品牌是中国农村电商发展的重点,也是难点。今后,应积极培育区域公共品牌和标志产品,完善网络基础设施和农产品供应链服务体系,带动农产品走进全国各地的城市、走向国际市场。
他表示,中国还应促进农业经济的规模化发展,通过围绕农村特色产业,建设电商产业集聚区,完善电商产业生态体系,提升产业电商化水平。
此前,中国官方已经明确,针对产业链供应链水平低、人才缺少等农村电商目前存在的问题,将采取多方面措施予以解决,包括加大对返乡农民工、大学生和返乡的转业军人等培训力度,引导农村商贸企业与电商深度融合等。(完)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 2018 今日中国财经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