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张妮
在畅销全球的《第三次工业革命》一书中,美国未来学家杰里米·里夫金预言,一种建立在互联网和新能源相结合的新经济即将到来,改写人类发展进程。时隔多年,他在新书《零碳社会》中则聚焦“第三次工业革命”中的零碳图景,并大胆预测:碳泡沫将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经济泡沫。“到2028年,价值约100万亿美元产值的化石燃料资产即将搁置,化石能源文明将崩毁,人类将由此进入一个全新的零碳时代,以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生态灾难和物种大灭绝。”里夫金近日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在向零碳社会、生态文明转型的过程中,中国将有望发挥带头作用。
病毒也是气候变化的“难民”
环球时报:您在新书中援引科学家的预测称,地球将进入第六次物种大灭绝。做出这一判断的依据是什么?在您看来,肆虐全球的新冠疫情将对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产生什么影响?
里夫金:科学家告诉我们,由于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燃烧大量化石燃料,人为导致的气候变化已将人类和其他物种带进地球生命的第六次大规模灭绝。哈佛大学著名生物学家爱德华·威尔逊表示,人类活动导致物种灭绝的速度不断加快,到21世纪末足以使一半以上的物种灭绝。地球上一次经历这样大规模物种灭绝事件是在6500万年前。气候变化灾害导致地球生态系统日趋不稳定,迫使包括人类在内的大多数物种不得不进行大规模迁移。病毒也是气候变化的“难民”,它们正乘搭野生动物进行迁移,希望在新环境中寻找新寄主。疫情大流行可能会变成新常态。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在2018年的报告中发出严重警告:为避免跌入恶劣的环境深渊,我们必须将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降低到2010年的55%,而我们只有12年时间实现这一目标。这意味着人类必须史无前例地改变全球经济及生活方式。新冠病毒在世界的大流行导致全球经济大部分活动受到严重破坏,成千万人在这场经济衰退中失业。全球经济的崩溃为新的经济范式——生态文明的出现提供了真空环境,新商机和数百万新的工作机会也将随之而来。
环球时报:为什么您预测2028年前后,化石能源文明将崩毁?它将如何改变全球经济和人们的生活方式?
里夫金:过去几年,全球很多领先咨询机构的研究报告表明,化石燃料工业文明即将在2023年至2030年内崩溃,因为各大重要行业届时将与化石燃料脱钩,转而依靠日趋便宜的太阳能、风能和其他可再生能源以及伴随产生的零碳技术。据预测,到2028年,全球太阳能和风能发电比例将占到14%,全球能源结构迎来拐点。目前,占石油用量62.5%的运输业正与化石燃料快速脱钩。2018年,电动汽车销量仅占全球汽车销量的2%。彭博新能源财经(BNEF)预测称,到2028年,电动汽车销量将占全球汽车总销量的20%。届时我们可能会看到化石燃料文明崩溃的开篇。
世界许多巨型电力公司也正在迅速脱离化石燃料行业,转向绿色能源,并为客户建立新的能源服务商业模式。越来越多个人将利用太阳能和风能发电供自己离网使用或出售给电网。一系列虚拟商品和有形商品的共享是生态文明、循环经济的基石,它允许我们使用更少的地球资源,并将不使用的资源转给他人使用,大大减少碳排放量。
重大经济转型需具备三个元素
环球时报:完成第三次工业革命转型的核心要素是什么?
里夫金:历史上的重大经济转型都需要具备三个元素:通信媒介、能源和运输系统。19世纪,蒸汽印刷和电报、丰富的煤炭以及国家铁路系统中的机车结合在一起组成了一个通用技术平台,从而引发第一次工业革命;20世纪,电话、广播和电视,廉价石油,与内燃机车融合在一起,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到来创造基础设施;现在我们正处于第三次工业革命中。数字化通信互联网、由太阳能和风能提供动力的可再生能源网,建立在物联网平台上的无人驾驶汽车及物流互联网,正在聚集合并,由它们构成的绿色智能基础设施是实现第三次工业革命零碳经济转型的核心。在这个扩展的数字经济中,个人、家庭和企业都可以连接物联网,访问涉及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遍及全球的大数据。然后凭借自己的分析能力创建自己的算法和应用程序,提高自身的总体效率和生产率,大幅减少碳排放量。
环球时报:向零碳社会过渡的过程中,存在哪些阻碍?
里夫金:主要障碍是那些用于审查第二次工业革命基础设施的过时的法规、标准和激励措施仍在使用。同样具有挑战的是工业文明根深蒂固的商业利益。此外,全球绿色新政经济的大部分投资将来自金融部门和机构基金,特别是公共养老基金和私人养老基金,这是2018年全球最大的资金池,价值超过40万亿美元。为促进养老金、保险基金和其他机构基金在全球绿色新政基础设施的大规模建设中进行再投资,世界各国政府需要建立能够向各地区提供资金的国家绿色银行。这些绿色银行可发行绿色债券,鼓励养老基金和其他机构基金用于规模化投资第三次工业革命基础设施建设。
中国治理方式的巨大转变
环球时报:在实现零碳社会转型过程中,人们就业形势将发生什么改变?
里夫金:从第二次工业革命到第三次工业革命的过渡将是艰巨的。在约20年中,我们将停用和拆卸所有搁浅的化石燃料、核能的基础设施并进行绿色智能基础设施的扩建。这将需要由半熟练、熟练和专业工人组成的庞大劳动力来完成。绿色基础设施全面运行后,将逐步由人工智能和机器人进行管理,由少量技术和专业人才对其进行监督。到本世纪中叶,大多数就业者可能会迁移到非营利部门、公共部门等,在教育、公共卫生、环境管理等方面进行“弹性就业”。
环球时报:您如何评价中国在构建生态文明方面的实践和举措?
里夫金:2018年中国政府将“生态文明”写入宪法,这标志着中国治理方式和世界观的巨大转变。中国政府希望通过建立良性循环,同时解决中国三个重点目标,并使其相互促进:一是建立长期个人财务保障,优先考虑通过一项经过修订的国家养老金计划,为数亿退休人员提供财务保障;二是促进经济和社会繁荣,投资这些养老金用于建立绿色基础设施,从而推动强劲稳健、生产率高的“互联网+”经济,创造充足的收入来实现“中国梦”;三是发展生态弹性,建设零碳生态文明,保障人类未来,保护地球生命。这三大重点目标相互关联、相互促进,是中国21世纪未来经济计划的核心,也是世界其他地区在相关方面的发展蓝图。
2017年,中国四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的指导意见》,旨在提高“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环保能力和区域可持续发展水平,助力沿线各国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随着亚洲各地启动大规模绿色基础设施项目,中国正在把钱花在应该花的地方。▲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