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18 06:34:15 来源:中国新闻网
(经济观察)如何以改革应对变局开拓新局?“激活要素”成为未来关键
中新社北京7月17日电 (记者 魏晞)面对疫情冲击和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多方面挑战,如何以改革应对变局开拓新局,如何推进关键性基础性重大改革的突破?
17日,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邀请国内专家学者举行在线改革形势分析会。“激活要素”,成为不少与会专家关注的重点。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彭森建议,推进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这是市场化改革再出发的重要任务。他指出,目前中国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进程相对缓慢,高度集中、统一垂直的土地配置方式和市场经济的要求不相适应。此外,由于城乡土地要素流通不畅,土地要素配置与工业化市场化和人口流动的趋势也不相适应。彭森认为,“十四五”期间中国应建立健全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重点是全面深化农村土地征收制度改革,实行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同等入市,同价同权。此外,还应进一步深化产业用地市场化的配置改革,推进国企存量用地的盘活利用。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原会长宋晓梧指出,劳动力市场是要素市场中最活跃、最根本的市场。无论土地还是资金,没有劳动力的运作和联系就运作不起来。完善劳动力市场的配置,当前重点是两个畅通,即:畅通落户渠道和畅通职称评定渠道。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王一鸣认为,无论从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趋势和外部环境变化看,还是从中国经济发展的结构性、体制性、周期性因素的多重制约看,深化市场化配置改革都十分紧迫。近年来,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很大程度上是全要素生产率增速下降带来的。“十四五”时期,在劳动力、土地、资本等传统生产要素领域,改革的目标是消除要素配置扭曲,把资源配置到效率更高的领域,使经济达到潜在的生产可能性边界;在技术、数据等新生产要素领域,改革的目标是加快培育发展技术和数据要素市场。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刘守英认为,要大力发展乡村产业,提升乡村的经济活动机会,将乡村经济活动从单一化、窄化走向多样化,提高乡村经济活动的回报率,打通城乡要素市场的对流,由此释放中国乡村的巨大发展空间。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教授常修泽就深化要素市场配置改革提出建议。一是“要从人的解放发展和社会治理改革的新视角谋划要素改革”。二是对于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不要“完全”看成割裂的“两个板块”,而看成“形神兼备”的有机整体。三是建议在实践中可把要素市场化配置和公共资源配置市场化配置结合起来。
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院长贾康认为,现代市场体系中,对于要素市场必然客观要求融为一体化平台,要基于此探寻中国土地制度改革的长远出路。他建议,中国土地制度改革在所有制方面,要使之和现代市场体系对接兼容,长远出路可以考虑土地最终产权实行一个平台上的国有制。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提出,要以制度型开放深化服务业市场化改革。“深化服务业市场化改革既是释放巨大内需潜力的关重点,也是释放服务贸易优势以赢得国际合作竞争新优势的关键;深化服务业市场化改革既是推进高水平开放的重大举措,也是深化市场化改革的重大任务;以制度型开放深化服务业市场化改革既是应对变局的主动之举,也是开拓新局的主动之举。”
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占斌认为,要抓紧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一是要紧盯国内循环发展的重点;二是要提升国际循环的控制力和稳定性,争取区域循环的新突破;三是要统筹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融合发展,注重两个循环的内在关联和协调。“要推动关键领域的进口替代,打通国内国外循环的痛点和堵点。”(完)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 2018 今日中国财经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