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14 12:35:24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杭州7月14日电(记者 柴燕菲 赵晔娇 方堃)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是中国新一轮对外开放的重要内容,在改革开放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自2013年中国上海自贸区设立以来,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已经形成了“1+3+7+1+6”的雁阵新格局。
“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可复制可推广为基本要求,将自贸试验区建设成为东部地区重要海上开放门户示范区、国际大宗商品贸易自由化先导区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资源配置基地。”设立之初,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浙江自贸区”)的战略定位就非常清晰。
海员技能大比武现场。舟山组织部供图产业布局和战略定位已然清晰,但浙江自贸区建设面临的现实挑战堪称严峻。至2020年,浙江自贸区已成立三周年,舟山从“边缘海岛地区”变为“对外开放战略门户”。如何承接起国家战略的主阵地?全新的建设格局又由谁来探索实践?
“人才是最为需要、最为紧缺的战略资源。对舟山而言,人才一直是其发展短板,尤其是在浙江自贸区建设中,对人才的需求是‘跨越式’的。”舟山市委组织部负责人坦言,舟山的人才队伍面临着高端化、国际化、规模化三大需求难题,充分开发人才资源,是当前浙江自贸区建设的重要课题。
舟山“聘任制公务员”黄伟在一线。舟山组织部供图打破体制藩篱试水“聘任制公务员”
谁能干就让谁干!2020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揭榜挂帅”释放创新信号。以重大需求为引导,以解决问题成效为衡量标准,以市场竞争机制激发创新活力……
浙江自贸区在三年前,就早早开始诠释“揭榜挂帅”的内涵。
“作为开放发展的前沿阵地,浙江自贸区应当是人才优势资源的重点倾斜和优先配置区域,但相较于浙江其他发达地区,舟山的产业基础相对薄弱,吸引集聚人才缺乏优势,亟需采取一些超常规的举措。”舟山市委组织部副部长赵全军在接受专访时如是说。
浙江自贸区承担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探索的政治使命,不管是制度还是经验,都要敢为人先、先行先试。
对此,舟山市提出将招才引智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与招商引资“一号工程”并行推进。对一些急需的高端人才岗位,打破体制藩篱,试水“聘任制公务员”,靶向猎寻海内外高素质人才,舟山市领导亲任“面试官”。
“我从事石化行业安全工作近30年,最初吸引我的是浙江自贸区内的鱼山绿色石化基地项目,这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在建石化项目。后来我进一步了解了舟山人才政策和‘聘任制公务员’,很吸引人。”王建章是舟山绿色石化基地管委会安全总监,几年前被舟山市以“聘任制公务员”的方式引进。
如今,王建章带领着十多名中国石油大学研究生,在鱼山绿色石化基地上组建起安全监管团队,制定出了具备“行业领先水平”的25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为绿色石化基地保驾护航。
“像国际金融、绿色石化、国际油品、英语同传翻译等专业领域,通过‘聘任制公务员’这类渠道招引人才,按市场化价格给付薪酬。”舟山市委组织部公务员处处长杨波表示,启动“聘任制公务员”工作,创新推出“市场年薪、合同聘用、绩效考核”等机制,不仅能让专业的人来做专业事,还大大节省了政府培养成本。
在“聘任制公务员”基础上,舟山还进一步加大了“引才”的步伐。实施海外引智555计划、海外工程师计划,举办全球海洋经济创业大赛、国际青年学者论坛,实施高端人才薪酬补助制度……数据显示,近三年舟山市累计集聚培养油气储运加工、油品贸易、海事服务、国际金融等10类自贸特色人才1.8万余名。
自贸通才成果汇编。舟山组织部供图增强内生动能 培育自贸领域“最强大脑”
如果说自贸区建设是万丈高楼平地起,专业化、视野宽的人才队伍是四梁八栋,那育才凝力,增强内生动能,则是自贸区这座大厦必不可少的砖瓦。
陈华清曾在舟山市发改委任职,浙江自贸区成立后,他从原单位调到自贸区管委会政策法规局工作,面对的都是全新的专业领域。
“自贸区工作是开创性的,专业性很强,刚开始的时候我们普遍面临视野不宽、能力不匹配、专业知识缺乏等困境,迫切需要解决知识饥渴和能力恐慌问题。”陈华清如是说。
为了解决“陈华清们”的困境,2018年,舟山市委组织部首创“自贸通才”培训。浙江自贸试验区跨境人民币业务如何拓展?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浙江自贸试验区特色板块如何建?自贸试验区背景下,政府职能如何转变……陈华清告诉记者,“自贸通才”培训班既有集中授课、课题调研,又有挂职实践、顶岗体验。
“通过几个月的学习,大家都对自贸试验区建设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和领悟,更可贵的是来自不同领域的学员一起调研课题,集中破解了自贸区建设中的一系列壁垒难题。”陈华清说。
舟山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集结起兼具管理属性、专业背景、实践能力的骨干力量,进而以“雪球滚动”的力量带动各领域专业力量,锤炼造就一支铁军,是组织该项培训的目的。三年来,“自贸通才”工程累计输出200多名自贸领域的“舟山最强大脑”,在海事服务、船用燃料油供应等领域集聚培育了一批全国领先的专业管理人才团队。
除“自贸通才”培训外,舟山还创新实施了自贸人才培养“特支计划”“千岛工匠”等工程。以“千岛工匠”培育工程为例,在航运领域通过举办全国性的海员技能大比武等举措,培育了一支享誉全球的船员队伍,目前已达4.2万人,规模占到浙江省60%,全国的5.2%,有力支撑了舟山海事服务产业快速发展。
第四届海洋经济创业大赛现场。舟山组织部供图扩大“发展容器”迸发聚才“强磁”
舟山“求贤若渴”的姿态和海洋经济发展的势头,让产业与人才擦出了火花。在人才“流入”的大好形势下,如何进一步让人才“引得进”“育得好”“留得住”,保障人才发挥出最大的效用,成了当下浙江自贸区人才建设工作的重中之重。
近年来,舟山围绕海洋特色产业,谋划实施海洋“高精尖”创新人才集聚工程,全面打响全球海洋经济创业大赛、自贸区国际青年学者论坛等自贸区专属赛会品牌,三年来共引进省部级及以上层次人才184名、年均增长122%,长期困扰舟山的“高精尖”人才引育工作取得重大突破。
在浙江省社科院社会所所长杨建华看来,一个地方能不能让人才留下来,取决于“发展容器”大不大,也就是能否为人才施展才华提供广阔平台和有力支撑。当前,浙江自贸区正着力打造聚才“强磁场”。
作为一个功能优势并不突出的海岛城市,浙江自贸区要想在吸引人才集聚,必须在营造环境上持续发力。
当前,舟山聚焦浙江自贸区建设实际,拿出真金白银引才聚才,先后出台新区人才新政1.0版、2.0版和相关配套细则,并积极借鉴海内外自由贸易园区人才制度,为外籍人才量身定制引才激励、创业创新支持、出入境、停居留等7项专项政策。
舟山市委组织部工作人员表示,有的高端紧缺人才从事业单位到企业就职,但希望保留原有事业编制,目前舟山就有浙江省海洋经济创新发展院这一人才栖息平台,以双聘模式让自贸区企业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在舟山保留事业身份。
舟山还对石油石化、贸易金融等领域人才在重点科技专项中予以优先立项和支持,对该领域特别重要人才给予个税奖励、购房补贴、子女入学等特殊支持。
“千秋基业,人才为先,浙江自贸区成立已经三周年,要将其建设成为‘东部地区重要海上开放门户示范区’,不是做实验,不是浅滩戏水、亦步亦趋。”舟山市委组织部负责人表示,以制度创新为核心,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舟山正做足人才“贸”字文章,把精干力量配起来,把专业人才用上去,把紧缺人才引进来……(完)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 2018 今日中国财经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