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13 14:45:02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投资,一头连着需求、一头连着供给,它是消费的重要变量,也是供给的重要内容。扩大有效投资,引导资金投向供需共同受益、具有乘数效应的领域,不仅有利于扩大需求,拉动经济增长,更有利于进一步提升供给质量和水平,优化供给结构,更好地满足消费升级的需要,实现供给与需求相互促进的良好态势。
针对扩大有效投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重点支持既促消费惠民生又调结构增后劲的“两新一重”建设。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将投资与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等目标紧紧地结合在一起,对于我们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有着重要的作用。
不久前,国家发改委明确范围,新基建是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信息网络为基础,面向高质量发展需要,提供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具体包括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等三个方面。
新基建瞄准这三大领域,不仅缘于新兴产业之“新”,更指挖掘新的增长点。以5G为例,根据测算,到2025年,我国5G网络建设投资将达到1.2万亿元,创造约300万个就业岗位,预计到2030年,5G带动的直接产出和间接产出分别为6.3万亿元和10.6万亿元。有统计显示,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投资拉动乘数效应高达6倍左右。预计到2025年,新基建将给我国信息消费创造8.3万亿元产业规模。
今年以来,从中央密集部署到地方积极响应,从企业主动投资到资本市场热捧,新基建已经站上风口。江苏制定加快推进数字新基建扩大信息消费和支持发展5G网络的政策意见;福建公布了2020年度数字经济重点项目,其中数字新基建项目52个,总投资729亿元;上海发布新基建行动方案,首批重大项目3年投资2700亿元……由新基建撬动的新规划、新探索、新势能“多地开花”。未来,相关部门在做好政策引导、以财税金融政策稳定建设资金来源的同时,要更多向社会资本开放,激发民间投资积极性,形成多元化的新基建投融资体系。
加强新型城镇化建设有利于保障基本民生需求,有效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民生基础设施投入将带来投资持续增长,并成为拉动内需的重要潜力。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新型城镇化建设,大力提升县城公共设施和服务能力,以适应农民日益增加的到县城就业安家需求。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3.9万个,支持管网改造、加装电梯等,发展居家养老、用餐、保洁等多样社区服务。
改造城镇老旧小区的各项工作已经全面展开。北京市住建委联合市规自委、市财政局等7部门,共同印发《2020年老旧小区综合整治工作方案》,明确年内开工老旧小区综合整治项目80个,完成老旧小区综合整治项目50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8亿元;青海省计划实施改造472个小区共5.09万套,截至6月底,已开工180个小区1.94万套,开工率达38.11%;重庆市提出要求,老旧小区改造要与社区服务提升同步推进,挖掘小区文化脉络和集体智慧,打造有特色的人文小区,形成小区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氛围……
顺应需求,老百姓需要什么就改造什么。老旧小区改造是一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仅有硬件设施的改造,也包括公共服务的提升。除老旧小区改造外,通过在交通基础设施、信息基础设施、排水防涝设施等各个方面补短板,也能提升城市的发展质量和综合承载能力。值得注意的是,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并不是盲目上项目,而应当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严防出现烂尾楼、“半拉子”工程。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正在全球蔓延,国际市场不确定性增强,国内部分行业也面临需求不足。在出口、消费受到不同程度影响的情况下,我们更加需要发挥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其中最直接、最有效、最有把握的就是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重大工程直接拉动力强,能在稳增长中挑大梁。据测算,重大水利工程每投资1000亿元,可带动GDP增长0.15个百分点、新增就业岗位49万人。
4月30日,被称作珠江上“三峡工程”的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首台机组投产发电,二期工程正马不停蹄推进;5月30日,随着最后一根长钢结构杆件合龙,京沈高铁星火站(后更名为北京朝阳站)主体结构顺利封顶,为年底达到通车条件奠定了基础;6月17日,历经34个小时连续作业,世界首例双向八车道钢壳沉管隧道——深中通道首节沉管成功沉放海底,与西人工岛顺利对接……大江南北,一项项重大工程正加紧建设,助推基建投资加速落地。
目前,我国人均基础设施存量仅相当于发达国家的20%-30%,在交通、水利、社会民生等基础设施领域存在不少短板,相关领域投资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和潜力。未来,重大工程建设应紧紧围绕人民需要,聚焦补短板、提升发展质量效益,避免重复建设、资源浪费。另外,还要充分发挥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牵引作用,推动新型基础设施与传统基础设施融合发展,提高资源要素配置效率,力争使基础设施发挥出最大效力。(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年巍)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 2018 今日中国财经 版权所有